转战融合下半场 提高效能创精品
进入新的一年,正在深度融合中的媒体,将逐步聚焦于“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这样一个目标。
比如中青报初步构建了全媒体价值链,2018年9月开始转入新媒体主战场的下半场,即从“互联网+”的物理式重构转型,向“互联网×”的化学式融合质变迈进,从全媒体价值链的重构再造,转向全媒体价值链的延展拓宽,从机制体制的初步改革向深层改革纵深推进。
转战融合下半场,提高效能创精品,要始终用“四把标尺”检验媒体融合的真假:有没有真正建立和落实好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意识形态责任制? 有没有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有没有真正转型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 有没有真正以内容创新为根本?
转战融合下半场,提高效能创精品,要在践行“四力”创精品过程中,坚持立足媒体自身的定位与特色。
比如对于中青报来说,一代代中青报人“传帮带”时常说的四句话,不正是契合大道、守正创新、践行“四力”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吗?!
用脚采访—坚持到一线和基层去,到现场去,到青年当中去,采写沾着泥土芳香的好作品;
用眼观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青年关注,关注青年”的视角;
用心思考—胸中有时代,心中有人民,不断学习政治、辩证、历史、创新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争做深钻细研专家型新闻人;
用笔还原—要创新表达,以小博大,见微知著,熟练掌握全媒体十八般武艺,成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青年喜爱的“新型的笔杆子”。
转战融合下半场,提高效能创精品,要不断创新突破再造转化,不断从产品生产向产业创造拓展。以精品为导向,以内容创新为最重要的创新;以精品“轻骑兵”向前不断突破,最大程度“以小搏大”,在新媒体唱响主流阵地;以“精品再造转化工程”,努力向多样化、分类化方向发展。主要聚焦两个方向:一是“产品向精品的再造转化”,二是“一类精品”向“多样分类精品”的再造转化。
比如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承制的微电影《头条里的青春中国》,选取《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的若干头条,以邓稼先、袁隆平、张海迪等头条人物为依托,邀请周冬雨、朱一龙等正能量明星演绎,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上线后持续刷屏移动端,总浏览量突破8.2亿,得到1200余家平台及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达7.1亿。
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全面贯彻落实两个“四力”要求,创制融媒精品,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渠道,触达对青年的思想引领最后一公里。《青春为祖国歌唱》音乐专辑,全网曝光量超5亿;依托共青团中央政务微博举办的“我和我的家乡”话题活动,联络社会公众人物为家乡农产品代言,阅读量超过34亿;等等。
中国青年报社特色的“融媒小厨”,在完成阶段性初步转型、合并任务以后,面对诸多需要破解的新课题,努力提高融合治理效能。
全面升级后的“融媒小厨”,将在内容生产、分发传播、整合运营基础上,提升建设“四个工程”:一是舆情智库建设,通过数据挖掘和运用,为融媒精品提质增效发挥作用;二是绩效评估建设,通过供给侧改革,增加终端有效触达点和链接点;三是智能化建设,通过资本运营和技术深度融合,价值链有效转化为产业链;四是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深化改革,重塑和放大全媒体品牌价值链的效应。
实践证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机遇与危机并存,清醒地认识到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只能改革再出发,进行更彻底的自我革命!
这正是新一年“打一场精品战”的动员令!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