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铭记伟大胜利的英雄赞歌
摘 要:《为了和平》电视纪录片以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为叙事主线,采取史论结合、电影化故事表达的方式,使观众从生动的故事叙述中感受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让主旋律纪录片更加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
关键词:纪录片;国际视野;电影化;情景重现
2020年10月19日,适逢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重要宣传时间节点。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出品,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承制,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的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黄金时间首播,每晚连播两集,次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等其他频道重播,部分省、区、市卫视跟进播出,中央主要新闻网站、重点门户网站和“学习强国”新媒体平台等同步推出。该片播出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观众人数达3亿人,形成现象级收看高潮。这一极具震撼力、冲击力,全景式展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与强军风采的精品力作,堪称一首生动阐释战争与和平的“英雄赞歌”。
该纪录片以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为叙事主线,采用电影化的故事表达手法,从小切口切入,通过一幕幕让人信服的讲述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入呈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壮烈历史画卷,串接历史背景和思想点,以主题式叙事的形式,凸显大视野大格局,让广大官兵全面了解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更加深刻感悟到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
国际视野,多维呈现凸显宏大主题
抗美援朝战争7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场在改变了世界政治、军事、外交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战争?该如何去纪念和学习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勇士?今天在夺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的奋斗中,我们该如何发扬和光大抗美援朝精神?对此,《为了和平》这部纪录片给出了深刻的回答。它承载着充分发掘抗美援朝战争的精神宝库,真实再现历史史实的社会责任。
该片充分贯彻习主席关于抗美援朝有关重要论述,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主题,采取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以国际视野、时代视角,回顾呈现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质、重大贡献和中国必胜的内在逻辑,集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对于引导激励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和平》通过多维度的表达、对比手法构建叙事模式,充分体现了故事张力,高度还原并全面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历程,详细讲述了党中央英明决策、志愿军秘密赴朝、历次重大战役、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凯旋归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以及部分志愿军英模、战斗集体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同志与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高超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通过大量史实和细节,再现了历史史实,增强了表现力。
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有采用多维度呈现,才能客观解读、全面诠释。《为了和平》在制作过程中,为此做了诸多尝试与努力。纪录片由志愿军烈士陈曾吉的弟弟陈虎山的故事切入,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陈曾吉烈士遗骸回国拉开序幕,通过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的国际背景,以及中美两国最高决策层得知战争爆发后的反应和应对,站在国际视角剖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前瞻性与必要性。为确保节目内容权威翔实、史实严谨准确,视角国际化,节目摄制组还采访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大量参战美国老兵,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战役经过和历史细节进行权威解读和深度剖析,这些美国老兵由衷地赞美中国军人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从多元视角表现了中国军人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境界。这种努力让历史情境更加详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
创新呈现,电影化表达强化感染力
该片的创作人员,在把握宏大主题上思路清晰,定位准确。让历史告诉未来,用一个个真实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形象,感召观众。片中一位位志愿军老战士口述参战经历时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相比之下较少出现学者和专家,因为亲历者追忆和感悟,比任何理论分析和学术讲解都更具有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同时,编导人员使用视频素材也很讲究。片中对影视资料的使用十分慎重,通过调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形式,尽可能多地使用真实画面来还原历史,很多画面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比如毛岸英陪同外宾的场景,让观众看到风华正茂的毛岸英的视频影像,让人对于国家主席的儿子主动请缨上战场的大无畏精神肃然起敬。跟随《为了和平》的镜头,无数珍贵的历史画面穿过历史的长河,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抗美援朝作为一场具有战略眼光的胜利之战,不仅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还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中国世界大国的地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因此,作为一部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呈现的纪录片,《为了和平》对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影像化更极具挑战。
为此,在视觉呈现上,该片在注重国际视野和创新表达方式的同时,采用了电影级拍摄的“情景重现”,通过电影化的演员扮演、动画和数码特技,大大增强了这部纪录片镜头的故事味,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据了解,为了一比一还原当年抗美援朝战场最真实的历史环境,该主创团队专门赴横店拍摄了近一个月的情景再现镜头,在历史专家的指导下,对细节的运用不断推敲,力求准确无误。在对血战长津湖、激战上甘岭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战斗的再现中,栏目组注意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小景别的处理,通过虚化处理环境和富有寓意的空镜头运用,很好地营造了一种特定的历史氛围,形成一种叙事的合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纪录片里的“情景再现”有它的独特性,虽然“写实”能提高收视率,但一味“写实”容易被人诟病,让人感觉像是影视剧。一些纪录片里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容易让观众“出戏”,会将演员与真实人物的长相、气质进行比较,如此一来,纪录片本身的严肃性也大打折扣。为了消除这一弊端,《为了和平》纪录片在制作中,把这些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面部作暗光处理,或者对镜头进行虚化处理。如毛岸英奔赴前线前到医院同刚做完手术的妻子刘思齐告别的场景;黄继光堵枪眼的画面等等。如此方法,既达到了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还原历史故事的目的,同时也规避了纪录片影视剧化的诟病。
同时,《为了和平》纪录片充分利用拍摄素材和挖掘而来的大量珍贵历史影像、文物、档案,对节目内容进行忠实再现,既保证了节目内容的真实性与可视性,又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融合传播,矩阵式播发提升宣传效果
《为了和平》于10月19日起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在央视7套和央视纪录以及数十家省级上星频道首播。《为了和平》的播出时机准确把握了时间节点,在习主席出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前夕,处在抗美援朝纪念活动的舆论关注和大众关切的最高点,可谓是借助热点,营造看点,吸引了广大受众的关注点,大大提升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根据央视权威数据,截至《为了和平》最后一集播出的当天,共有1.83亿观众观看。《为了和平》以电视为首播平台,选择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8点的黄金时段播出,保证了收视基础,平均收视率为0.67%,单集最高收视率为0.79%,平均收视份额为3.35%,单集最高收视份额为4.35%。从观众规模比较看,《为了和平》每集有3568万观众稳定收看。同时,经过新华社、《解放军报》、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等纸媒、广播和移动终端联合推送,从而形成了全覆盖、广角度、多层次的传播矩阵。在电视播出的同时,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中国军网、国防部网等数十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相关专题,在微博客户端推广方面,话题#纪录片为了和平#阅读量达4290.7万次,大大拓展了收视群体。截至22日8时,专题片《为了和平》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台跨屏传播总触达人次为3.2亿次。
整合央视力量,台网同步发力。2020年10月19日至22日8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平台发布的纪录片《为了和平》在国内新媒体平台“二次传播”发布放大倍率达141倍,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多终端及总台两微平台总阅读浏览量达2693万次,其中,在央视网多终端(网站PC端、移动端、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直点播收视次数846万次;央视新闻微博发布的《#纪录片为了和平#今晚播出 铭记历史,致敬英雄!》阅读浏览量622万次,展现了强劲的传播力。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当我们通过《为了和平》这部电视纪录片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更能深切感悟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广大官兵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