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构建问题探析
摘 要:本文围绕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阐述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范围广,形成的舆论热点高度敏感,舆论导向稍有偏差,就可能产生“蝴蝶效应”,酿成“网络风暴”,引发社会群体事件。因此,亟待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有效引导舆论,把负面舆情降至最低。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舆论引导是指引导并运用社会舆论来影响社会公众的主观意向和行为。话语是指人说出或写出的语言,可广义延伸为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语、文字、音视频等信息载体。话语体系是指言语活动在一定社会背景中运用的范式,即承载说话群体的主观意志和思想的完整有序的话语建制。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是指突发事件状态下,能够统筹容纳政府、组织、专家和社会公众等的语言世界,能够深度融合各类舆论平台的意识主体、信息载体和价值取向,引导民众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公共治理空间。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主要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传播力强。全媒体时代,社会思潮风起云涌,观点流派百家争鸣;信息传播呈现“秒读”节奏,从舆情热点生成到舆情风暴演化仅需数小时,甚至更短;舆情发展瞬息万变,突发事件舆情态势等同战场态势,发展走向难以预测。正因为如此,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能够深度融合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舆论话语平台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舆论话语平台,系统整合各类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全方位、全时空、全覆盖立体发声,使主流媒体话语传播效能递增,正能量新闻辐射效应递增。
引导力强。突发事件中,谣言刺激导致舆论失控、舆情演化造成认知误区的情况时有发生,风险变数增多、难度系数增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能系统整合各领域专业力量,用受众喜欢、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来阐释科学理论,专业解答疑问;能紧跟世界舆论引导前沿理论技术,广泛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对不同层次的新闻受众精准提供个性化话语内容生成、可视化话语内容呈现、智能化信息推送服务,实现精准引导;等等。
影响力强。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微课等无时无地不在影响着受众的选择判断,谁能得到更多关注认可,谁就能掌握舆论话语权。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在于,能够系统整合优质网络资源,凝练有思想、有品质的话语精品,打造弘扬正能量的优质新闻服务;新闻精品不断刷屏,新闻受众不断产生共鸣共振,社会影响不断延伸拓展;以体系优势赢得内容优势,以内容优势赢得影响力优势,以影响力优势赢得舆论引导话语优势。
公信力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少数自媒体通过爆料所谓“官方文件”“内幕真相”制造“信息疫情”,导致主流新闻舆论话语公信力维护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能系统适应各类公信力较强的权威专业媒介话语平台,适合自媒体话语平台同频发声,不给负面言论提供话语支撑;从宏观上系统报道事件或事物全貌,以较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水准报道事实真相,用人民本色赢得人民信任,成为社会公正、进步的话语象征,成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二、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对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突发事件状态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西方的“颜色革命”就是将新闻舆论作为重要主攻方向,将突发事件发酵成舆论风暴从而引发社会动乱。当前,一些反华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指向愈加明确,在新冠肺炎疫情、边境冲突等突发事件中的活动愈加猖獗,炮制种种错误舆论,极力争夺舆论话语权。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是发挥体系设计优势,打破应对突发事件状态下见招拆招的“刺激-反应”模式,综合施策及时有效发声防范应对舆情风险,坚决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是突发事件状态下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媒体时代,各类突发事件的舆论热点生成与演化进一步加快。突发事件状态下,各种声音交织,真假难辨,容易造成恐慌蔓延,如2018年不断发酵的“假疫苗事件”等等。因此,亟需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组织官方主流媒体集中发出权威话语,引导自媒体主动转发转播权威话语,倡导广大受众自觉转发权威话语,不信谣、不传谣,遵纪守法,安心本职工作。
三是突发事件状态下保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的迫切需要。从历次突发事件看,舆情态势稍有异动,“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舆论就会暗流涌动,妄图打开舆论阵地缺口。因此,亟需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精准定位舆论受众,通过亲民朴实的文字和音视频来表达,形成优势互补、专门定制的主流舆论矩阵,精准打造适合不同新闻受众口味的“话语套餐”,有效克服“一套口号话语难以说服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红大江南北”等局限性。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村村响”喇叭应急广播大放异彩,把宣讲与规劝通过大众熟悉的语言和方式反复播放,等等,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唱响主旋律的“人民战争”。
三、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纵观近些年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暴露出的话语体系问题,构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体系要以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目的,以解决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问题为出发点,以话语内容、话语传播、话语功能、话语形式四个方面为主要抓手,构建与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和受众审美情趣等相适应的话语体系。
要打造话语内容“差异化”的话语体系。突发事件状态下,“一勺烩”“一锅煮”的话语无法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级新闻受众的差异化需求。要不断更新理念,适应各类新媒体的话语方式和传播模式,定制适合不同口味儿的、差异化的话语内容套餐,把严肃的话题变得富有亲和力,把专业的话题变得通俗易懂,把高大上的话题变得更接地气;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公众关注度高、现场直播互动性强的优势,及时将“差异化”的话语内容分别发布在最匹配的传播平台,形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话语黄金组合,及时发声、有效发声、正确发声。
要打造话语传播“体系化”的话语体系。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影响面广,单靠一种或者几种话语传播方式发布权威话语的引导效果不佳,打不出“组合拳”,容易给“噪音”“杂音”留下可乘之隙。要将这些传播方式深度融合,形成体系作战优势,根据事件的舆论关注点和影响面制定最佳报道方案;要全方位整合广播电视、报刊、话剧、电影、短信、微信、微博等话语传播方式,全体系共同进行权威发声,推送出风格独具、内容丰富、同声同频、同向同行的主流权威话语,形成相互印证、相互支撑的话语体系,在各类传播渠道引导广大舆论受众自发点赞主动转发权威话语,形成“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全民传播正能量局面。
要打造话语功能“专业化”的话语体系。要对突发事件涉及的军事、医疗、环保、财经、化工等专业领域,联合各方面专业力量,组织专家名家集体研讨,深入做好专业解读,发挥“首因效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疑点,引发话语的认同性共鸣,解决“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传天下”的问题。比如,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央视第一时间开设了特别报道,全天候直播现场情况,多个领域的专业解读及时在媒体上呈现,解答公众关切的地震、救援、交通、地形等专业性疑问,及时正确引导了舆论走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央视除了《新闻联播》每天晚上发布各地确诊人数、疑似病例、病亡人数、出院人数等数据外,还请专家解读有关疫情专业问题,产生了很好的辟谣效果。
要打造话语形式“多元化”的话语体系。全媒体时代,如果推送的消息标题缺乏吸引力,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就可能从受众指尖悄然溜走。因此,舆论引导话语形式要更加“多元化”,更具个性化,除了传统文字外,还应广泛应用数字、字母、符号、表情、图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话语表达形式,使推送消息内容更加生动,内涵情感更加丰富。例如,“点赞”能表达关注和赞同,一束花、一杯咖啡、一个卡通小人等图案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涵,而微信、微博的自定义表情包更是妙趣横生。设置话语标题要善用祈使、疑问、感叹等句式,常用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文章内容要活用网言网语,让受众有强烈的点赞和转发欲望,提高话语在突发事件中的引导效果。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