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队报道骨干如何在新闻实践中成长成才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新闻工作者提高能力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部队报道骨干成长成才的重要课题。
一、走到一线练脚力,聚焦部队练兵备战
脚力,就是新闻工作者走进新闻现场、走到采访对象面前获取第一手素材的能力。基层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提高战斗力鼓与呼。这就要求报道骨干要走到一线练脚力,聚焦部队练兵备战。
2007年,我采访某联合卫勤演练时,全程记录下卫勤分队千里机动、搭建野战救护所等场景。模拟救护中,我提前在重要演练课目、关键时间节点设置机位,大摇臂俯拍演练场全景,通过导控台用无线传输技术现场直播演练实况,全方位展现了我军卫勤力量野战救护的能力和水平。新闻播出后,引起积极反响。从事基层新闻宣传15年来,我先后10余次参加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采访,每次都坚持深入现场,用心抓第一手材料。实践告诉我,要想出精品,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必须“逆行”冲在前;平时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现场采集素材。
二、捕捉细节强眼力,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眼力,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判断新闻、制作新闻的基本素质。对部队报道骨干来说,就是面对大量新闻线索时能辨析其价值大小,面对大量新闻素材时能选择需要的故事。
2011年,在宣传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这一重大典型时,为了收集到最鲜活素材,我携带摄像器材连续数日跟着吴老拍摄,终于抓拍到吴老起床、上班、开会、查房、手术等工作生活中的诸多感人细节。其中,在查房时,一名病人感激地抓住吴老的手不放,并亲吻吴老的手,吴老乐呵呵地探出身子回吻病人的额头。对于肝癌晚期的病人,连家属都害怕传染,吴老却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上。经过连续20多天的奋战,一连串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汇聚成时长30分钟的专题片《爱党爱国爱民的院士吴孟超》。该片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由此可见,部队报道骨干要增强眼力,必须重心向下移、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心劲向下使。这样才能发掘出与众不同的新闻,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
三、客观辨析中练脑力,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脑力,就是思考力、分析力。不断增强脑力,方能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假象探究真相。作为基层报道骨干,一定要着眼军事新闻宣传的严肃性,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反映问题,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维护军事新闻宣传的公信力。
在一次抗震救灾中,有人向我介绍说,我单位一位在几十公里外救援的医生“徒步巡诊累计数百公里”。而一算其巡诊的天数,我发现这位医生连续多日,每天行程近百公里,还要看病,这几乎不可能。有同事对我说,现在救灾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稿件,赶快发稿。由于救援点联系不畅,一时没法与当事人核实,我坚持不了解清楚不发稿。最终,我发现介绍的情况的确有误。类似的情况基层报道骨干会时常遇到,诸如,说到工作成绩和官兵满意度,不是100%就是99%;讲某某爱钻研,就是读了上百本书、记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谈到科研成果,不是填补了空白,就是世界领先、国内一流,要不就是创多项纪录;介绍典型关键时刻牺牲小家顾大局时,常常忽视了人情味;等等。我凡遇到这些情况,一方面坚持反复核实,同时坚持“三不”:不随意夸大、不顾此失彼、不以偏概全。
四、转变传播理念强笔力,扩大有效传播
笔力,就是呈现新闻的能力,是脚力、眼力、脑力成果的最终反映。全媒体时代,基层报道骨干必须针对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转变传播理念强笔力,扩大有效传播。
军事医学宣传专业性强,只有把专业领域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传播出去,受众才会喜闻乐见。因此,我坚持做到:反映科研助力打赢,力求做到写法精练细腻,细节记录到位,画面精致生动,节奏流畅自然;讲保障打赢的贡献,通过以“小”见“大”的比较,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展示科研成果的创新点,尽量通过亲历式报道,强化受众的体验感;熟悉吃透医学术语,翻译讲好枯燥难懂的医学信息,让受众看得懂,能理解。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教研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