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受众关切:让新时代军队媒体影响力更强
摘 要:全媒体时代,扩大军队媒体影响力,应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本文结合《中国国防报》刊发的《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24小时被2.9亿人阅读的案例,探讨新时代军队媒体如何增强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话语权与主导性等,以期为新时代军队媒体扩大影响力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军队媒体;影响力
2020年5月14日,《中国国防报》(以下简称“国防报”)“生活中的国防话题”专栏刊出《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 热心军迷呵护红色文物》通讯。这篇近千字的新闻很快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共青团中央、环球时报、观察者网、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及其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纷纷转载报道,当天下午即冲上微博热搜。稿件刊发24小时被2.9亿人阅读,5.6万人参与讨论。央广军事据此发起的话题,引发了网友对全民国防教育的高度关注,网友留下了“英雄不应该被如此对待”“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等评论。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全国多家媒体找到事发地福建宁德的宣传部门,联系后续采访;福安市几套班子连夜开会,研究对在公共场所摆放的红色文物加强保护和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等事宜……
全媒体时代,扩大军队媒体影响力,应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这篇千字国防话题新闻能在短时间引起高度关注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无形中在启示军队媒体要紧贴受众关切,提升受众意识、主动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等,增强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话语权与主导性,扩大影响力,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一、《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刊发24小时被2.9亿人阅读,5.6万人参与讨论
“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这一线索是国防报编辑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发现的。
2020年5月初,国防报编辑在B站发现,军迷圈有人发布某公园内陈列的一架抗美援朝战机上被涂写上某流量明星姓名的照片,并说明已有志愿者前去清洗复原。从照片、视频记录、QQ群讨论截图等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真实的。联想到近年来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少数红色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诸如“骑坐女红军塑像上拍照” “着日伪军装嬉戏”等问题,国防报编辑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一追的新闻。随后,网上查阅资料发现,这位流量明星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有着巨大影响力,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几乎尽人皆知,个人微博粉丝量达数千万。显然,这很可能是一条“一碰就响”的新闻,能够借力让“红色文物保护” “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于是,国防报编辑仔细查看所有相关的留言、弹幕等信息,将事发地点基本锁定在了福建省福安市的富春公园。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外出采访受限,便约请福建省军区干事徐文涛前往核实并进一步采访。
徐文涛的采访颇为不易。首先是寻找事件的当事人难度不小。福安市富春公园是个开放式公园,发布视频和对战机进行清洗复原的“热心军迷”到底在哪里很难探究。徐文涛通过福安市人武部,先后联系当地园林管理局、公园管理处以及周边的学校师生等,最终找到当事人、也是事件的见证人之一—福安市二中高二年级学生林柏华。此时,学校已经开学,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进行采访。其次是采访当地一些部门时,少数人怕“捅篓子”和担责,并不是很配合。在反复申明报道的方向是热心军迷呵护红色文物的义举,重点在于呼唤社会关注青少年国防教育和红色文物保护后,才得到对方的支持。几经周折,在徐文涛和国防报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 5月14日,稿件配评论在国防报一版右上位置刊出。
与此同时,“军报记者”“中国国防报”“东南前哨”等军队微信公众号同期推出该稿件,中国广播网军事频道官方微博“央广军事”将之制作成微博话题推出后,传播速度更是倍增,很快进入热搜榜,话题星级达三星半,阅读量和参与讨论数在当天18时左右达到峰值。24小时内阅读人数达2.9亿,获点赞48.3万,参与讨论5.6万人。让人欣慰的是,评论留言多为正义的声音“英雄战机岂容玷污!”……“钧正平”微博据此发表《先人牺牲不容遗忘,功勋战机不容亵渎》评论,获赞56.7万,转发1.3万,评论1.7万。网友称:“保持敬畏,不忘历史;理性追星,请勿越界。”“战机和它曾经的战友,是我们的大英雄,而今却被无知、无良之人随意涂抹,伤害的不只是战机,还有昔日硝烟中勇毅的战斗者,和我们的国,和被爱着的我们。”
随后几天,线上线下,稿件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几位热心的军迷成了当地的明星,多家媒体记者前去学校和家里采访。在B站群里,由林柏华同学建起的全国军迷群,很快发展到近千人,有高校师生、退役军人,自发制作相关视频,在各大网站上传播爱国爱军正能量。福安市委、市政府、市人武部等多家单位和部门,在稿件发表的第二天晚上,连夜组织开会,研究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和国防教育宣传的方案。军地领导在会上纷纷表示:此事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还有死角和盲区,下一步,要加大国防教育宣传力度,在全民中树立强烈的国防观念。
二、《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引起高度关注的原因分析
《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这一稿件“点击量”和“点赞量”都较为可观,进一步强化了军媒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的形象,可以说是舆论战场的一次成功尝试。分析原因,主要是紧贴受众关切,抓住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第一,对于问题要敢于抓,及时发声、经常发声,引导好军地结合部舆论导向。美国职业新闻家约瑟夫•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伫立在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汹涌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并及时发出警报和预告。”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随着存在于公共生活中的众多话题扑面而来,特别是军地结合部,新事物新矛盾层出不穷。在个别地区,类似国防光缆被毁、烈士墓被拆、烈军属权益受到非法侵犯等问题时有发生。由于“受损方”往往是“国防利益”“英烈形象”等无形主体,又涉及地方或部门的利益,一些地方媒体容易“选择性失明”,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漠然处之。作为军事媒体应该有做好监督报道、引导舆论导向的职责意识,而军事新闻工作者,应该铆在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做到该发声时发声、该亮剑时亮剑。
第二,对于问题要善于抓,关注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舆论圈的热点。在当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即信息资源。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良好载体,在信息量的分配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可设置议程,将能对某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利益有所体现的话题放到一个明显的位置上,以引起受众的重视与关注,从而形成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社会舆论。在此意义上,广泛被使用的媒体已作为导引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成了社会监督的一样利器。
《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这一线索的发现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国防报创办以来,一直以“关注国家安全,助推国防建设”为己任,旨在通过新闻报道,凝聚、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精神力量和舆论环境。“生活中的国防话题”栏目则将聚焦点放在军地结合部,挖掘和发现社会上、生活中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安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相关的热点问题,或履行监督职责、或积极建言发声。 “生活中的国防话题”从哪里来?一方面,要关注突发的涉军舆情,及时澄清事实,回应社会关切;另一方面,要了解读者的兴奋点兴趣点,知道读者在关注什么,想了解什么。“读者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B站是一个以ACG(动画、漫画、游戏)为主建立起来的视频分享网站,也是一个年轻人的文化社区,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关注包括B站在内的青年文化、社交社区成为国防报编辑的必修课。
实践充分证明,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说,部队官兵的主体是青年,兵员征集的对象是青年,民兵预备役的骨干力量是青年,只有了解、理解青年,走近他们的话语圈,才能感知其思想,进而有效参与和引导。
第三,抓问题报道更要讲求真实性,注重报道角度和语言选择,不激化矛盾,重在解决问题。直面问题,要有敢于亮剑的气魄,更要有智慧。“生活中的国防话题”这个专栏稿件基本是以抓问题为主,是“监督报道”,也是某些人眼中的“负面报道”。专栏运行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方面,此类报道相对正面报道受关注度高,为避免引起负面舆情,采写中不能带主观色彩,不能意气用事,必须用事实说话;另一方面,反映问题或是曝光批评的目的,在于引发相关方面的重视以及社会关注,旨在解决问题,因此聚焦点的选择要恰如其分,避免矛盾激化。不能过度聚焦一人一事,不能加入网上纷争,而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形成关注国防、关心部队的社会氛围之上。
为此,在《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这一稿件采写中,我们回避了“是谁以什么动机在战机上涂抹了哪位明星姓名”这一网上论战的热点,而将重点放在了反映“热心军迷”呵护红色文物的感人举动上。这样既解决了正面论战容易导致问题复杂化、矛盾尖锐化等问题,也较好实现了稳妥引导受众,起到了加强国防教育的良好效果。
第四,国防监督抓问题报道的“小题大作”本质上是借题发挥、“隔山打牛”,目的在于引发关注,形成舆论氛围。国防话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议题,本身就自带流量、自带气场。但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千头万绪的新闻线索中找到流量焦点,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敏锐的发现力和见微知著的洞察力。
“生活中的国防话题”专栏创办20多年来,推出的“军转干部能不能进法院”“无人机非法拍摄军事设施”“伤残军人买不到半价票”“私家车随意穿插任务军车车队”“电影涉嫌使用台独分子和辱华艺人伤害民族感情”等话题均剑指破坏军事设施、抹黑军队、诋毁军人、损害国防利益的具体行为。通过配发言论等形式,对事件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倾向性的评论,宣传相关国防法规和国防知识,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劝勉、警示和疏导。可以说,《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能引起受众高度关注,与该栏目留给受众的 “小题大作”等国防监督的风格有着密切联系。
三、军队媒体提高影响力的几点建议
一个国家的防务力量,是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物质力量如筋骨,精神力量如魂魄,缺了哪一个方面,都难以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打牢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宣传,凝聚民心,鼓舞士气,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此,提高影响力,是新时代军队媒体建设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高影响力是个大课题,涉及传播技术革新、渠道拓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就媒体而言,内容永远是王道,传播力影响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传播内容。紧贴受众关切的原创的、富有个性的、有吸引力的内容才是受众所欢迎的,这样的媒介内容必然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长此以往才能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第一,增强贴近性,提升影响力。全媒体时代,信息呈现多样性和冗杂性特点,同时,受众在信息传播中主动权和选择权也大大增强,只有与受众工作生活相关的、与其兴趣爱好点存在交集的信息,才有可能突破“信息茧房”,进入其视野。这就要求军队媒体重视提高传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善于用好网络媒体平台。
首先是视野更开阔、题材更广泛,除了部队建设、官兵训练生活,涉及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应囊括进来,通过新闻传播打造我军的软实力。其次,作者面要广,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开门办报是军队媒体的优良传统。部队通讯员队伍,以及军队媒体与之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军队媒体传播内容权威、采写报道便利等突出优势。这是增强军队媒体报道内容贴近性的可靠依托,也是军队媒体做大做强的重要凭借。“生活中的国防话题”专栏作者中,九成以上是有一定的媒介素养的“基层通”“军地通”,这些是我们取得独家新闻的保证。再次,传播路径要广。要善于用好网络媒体平台,尤其是用好新媒体平台,靠路径的“广”集聚更多受众。有媒体专家认为,要有“三个网优先”意识:新闻策划优先想到“网”;报(台)网互动优先利用“网”,让“网”跑得更快;寻找新闻兴奋点优先围绕“网”,通过网上“火”带动传统媒体“热”。
第二,增强新闻性,提升影响力。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媒体的传播力,没有广泛的传播力就没有深度的影响力。文物保护、不文明旅游行为、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都是老话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报道不能满足于简单地罗列新闻与事实,“炒冷饭”“玩噱头”。
《功勋战机被涂网红姓名》的传播案例是国防报的缩影。由此也启示我们,要让老话题出“新”,就必须练就火眼金睛,善于从千变万化的客观实际中看透本质,从苗头萌发中发现倾向性问题,从个别现象中发现事物发展趋势,说内行话、写内行文章,提合理性建议,赢得读者的信赖与信服;要抓受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尤其是要善于抓住民众普遍关心的、尚待完善解决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问题等;要学会“借力”爱国“大V”和“明星”及“热点”来代入,把相对“冷门”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在信息汪洋中显现出来;等等。
第三,增强主动性,提升影响力。主动性决定主动权进而影响话语权,要把握舆论先机,实施深度影响。当前,正处于“后真相时代”,人们对新闻的追求发生变化,人们往往更相信感觉,觉得“耳听、眼见、想象为实”,人们关注的并非新闻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情感、情绪能否在网上找到共鸣,正如李良荣教授总结的“后真相”时代基本特征:“情绪在前,真相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成见在前,真相在后。”作为军事记者,在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不能缺位,必须在媒体中成为主导,抢占先机,抢占舆论制高点,追求与事件同步,以第一传播者、第一解释权体现独特的影响力。赢得主动权,第一位的在于时间上的主动,达成时间上的抢先优势;必须主动深入了解事实真相,以独到的见解、深入的分析、精准的结论喻人服人吸引人。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国内新闻编辑室新闻二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