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政治担当和价值坚守
主持人语: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不仅激励着新闻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去追求新闻事业,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军事记者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记者,必须具有军人特有的作风和牺牲奉献精神。
我军从战争年代开始,就有战地记者“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战场一线, 为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战争记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晋察冀军区摄影记者高明抢拍追歼敌人的战斗场景不幸重伤牺牲。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工作通讯》记者王子展,献身在反“扫荡”战斗中。有的记者采写的作品刊登时已成了遗作。晋绥军区《战斗报》记者丁基1944年9月参加开府山战斗中弹牺牲,延安《解放日报》加拟肩题《用血换来的胜利,用血写成的通讯》,刊发丁基牺牲当天上午采写的通讯《在敌人的门口打击敌人》……
初心不改,逐梦前行。今天,当我们再次感悟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回眸我军军事记者的战斗历程时,我们不能不思考:新时代军事记者应该如何发扬我党我军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如何迎接全媒体时代带给我们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
鉴于此,本期我们约请军地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军队媒体人,探讨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政治担当、价值坚守及必备素质,探究战争年代我军军事记者历史、中外战地记者历史溯源,研究提升实战型军事记者业务能力的方法路径,等等,以期为新时代军事记者迎接挑战、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借鉴参考。
主持人:姜兴华
全媒体时代军事记者的政治担当和价值坚守
■郭 洁 蔡惠福
摘 要: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军事记者必须传承我党我军新闻工作的红色基因,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始终恪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永葆职业情怀,以奋发有为的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智慧力量。
关键词:军事记者;政治担当;价值坚守;职业情怀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军事记者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我军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辨是非,明大道,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和价值标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工作,在强军兴军实践中可持续地推出优质内容产品,提高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
一、军事记者应该不断强化政治担当
有人认为,军队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业“去政治化”等错误观点本能地抵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一般不会有问题。其实,在意识形态斗争暗流涌动乃至风浪袭来时,党性原则斗争精神要常讲常新不断砥砺,军事记者应该不断强化政治担当。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建构过程中善于采用不带政治的修辞术。曾经对我们产生过不少影响的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学话语体系明显呈现出该修辞特征。它是以媒介独立运营、内容自由生产为中心的话语体系,宣称媒体不受政府和政党的控制。
政治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大众传媒是执政党进行合法性传递和价值供给的制度性安排。在社会主义国家,大众传媒始终是党的执政资源,党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把科学的思想意识、先进的文化传输给每个公民,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理想目标。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坚定的政治意识、政治立场、政治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工作者的必然要求,是我们的方向盘、指南针、动力源。诚然,军队新闻工作者在党和军队的教育下,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一直没有含糊过,有让党放心的高度自觉。但是,这是必须警钟长鸣的课题,需要常讲常新。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遏制和阻止中国发展进程的图谋已经不加任何掩饰,几乎到了明火执仗的地步。可以预见的是,我们越是由大向强迈进,遇到的战略冲撞、战略挤压、战略干扰将会越大。在这场斗争中,西方对我以“颜色革命”为指向的思想文化袭扰也愈演愈烈。他们凭借经济科技实力,加深对我实施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渗透,企图从文化上支配我们。受此影响,国内舆论生态也十分复杂,各种声音活跃在网络和现实空间,扰乱社会共识,侵蚀思想阵地。
这一切,都对我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担当、政治敏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复杂的文化舆论斗争中,军事记者应该更加自觉地遵循“走在前列”的要求,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为民立言。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在什么是主旋律、如何弘扬主旋律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既不为境外敌对势力“十面埋伏”所疑惧,也不为各种错误倾向的“八面来风”所困扰;既不为某个突发事件降临而惊恐,也不为风雨冲击所动摇。在思想文化新闻舆论的交锋中,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斗争。同时,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党的创新理论“印入官兵头脑”。
二、军事记者应该始终恪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有人认为,社会进入公共传播时代,客观公正才是值得遵循的专业精神基本原则,应该以快速传递信息为要务赢得竞争优势。其实,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本不是简单的“信息搬运工”,军事记者应该恪守正确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文化的全球化交流中,由于对文化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缺乏全面认识,对表面相似往往蕴含实质上的差异、部分之同常常会掩盖整体之异等文化存在的规律把握不深,因而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走过一些弯路。这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亦有比较突出的表现,除了前述所谓“去政治化”的观点之外,所谓现在已经进入“公共传播”时代、而“公共传播”“外在于国家、政府和政党”“除了忠诚于公共利益之外,免于其他义务”,因而应当遵循价值中立、客观公正等原则的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对我们影响干扰也不小,必须自觉予以抵制,尤其对军事记者更当如此。
我们并不完全否定公共传播理念及新闻专业精神中某些合理部分。而这些合理的部分恰恰正是中国特色新闻学一贯所强调所坚持的。以“公共传播”而言,我们不是一直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要以人民为中心吗?再比如新闻专业主义中的客观性伦理原则,可以说从我们党的新闻事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问题在于,且不论所谓的以价值中立、独立自由、纯粹客观公正为要旨的新闻专业主义神话在美英等西方国家早已被实践所打破,还应当看到的是,“记者的角色是由丰富的地方性实践建构的”“各种记者角色的普遍合法性原本来源于某种‘地方’。” 正如学者单波等在《记者角色的地方性实践与记者比较范式的跨文化重构》一文中所说, “从新闻社会学角度看,记者的角色是由地方性新闻实践界定的”。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闻业是由世界的现代化孕育而来的,而全球现代性的发展则植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具有多元化特征。正因为多元化的现代性,也孕育了多样化的新闻专业。这种多样性必然会使新闻业既存在一定的“公约数”,也会有质的差异性。即使在欧州,记者也具有地方性实践不同而形成的多样性。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等中欧、南欧国家的记者与德国、法国记者就比较接近,共同构成了立场鲜明的言论型新闻职业特性,与政治党派关联密切,通常有固定的意识形态立场。至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等古老的文明体系,围绕着“自由”“责任”“公正”等作为现代新闻业基础的核心观念更是各有一套本土化的阐释体系,完全不同于西方新闻业理念。在印尼举办的东盟媒介讨论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东南亚媒体的主要功能是考虑促进和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公正和地区凝聚力,基于亚洲文化而引申出的发展新闻学原则,将记者的角色归结为国家建设者、政府伙伴、社会参与代理人、政府事务监督者几种类型,认为记者应当在社会转型中扮演建设者角色。
由此可见,对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要有准确全面的认识,不能以“公约数”遮蔽其“地方知识”的特征,明确其在所谓的价值中立、客观公正的掩饰下,是有着明确的意识形态设定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武器,化解其不受国家具体情况影响、不受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使命的干扰、不受体制性因素约束的所谓“科学化想象”,认清它的模糊性和欺骗性。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做有立场、有原则、有态度的新闻工作者,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新闻内容生产,讲融合,不忘目的;讲创新,不忘初心;讲适应,不忘引导;讲服务,不忘指导。坚持正面报道为主,以团结稳定鼓劲的标准决定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重点报道什么,根据时、度、效的原则,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以自己的优势和权威去争受众、争市场、争效益。特别注意用正确的价值引导技术的运用,防止正确的价值观在技术的变幻中“雾失楼台”。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创新一直围绕两个基本维度展开,即事实维度与价值维度。它认为,事实与价值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维度。人们在进行评价、选择时,特别是作出重大决策时,既不可能离开事实要素,也不可能离开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评价、选择与决策的基础条件和外在依据;价值要素则是评价、选择和决策的内在动力和目的。重要的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哲学,不只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能动地改变世界。学者孙伟平在《彰显价值纬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方向》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它始终“体现为一种有着鲜明的价值立场、伟大的价值目标、明确的价值目的、突出的价值实践风格的价值哲学。”领会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彰显价值维度这一特征,对我们在社会变迁技术变革中保持价值坚守无疑是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唯有在价值观指引下,我们的新闻报道才能实现合事实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才能担负起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三、军事记者应该永葆职业情怀
有人认为,“大众自我传播”黯淡了记者昔日的光环。其实,网络时代并没有弱化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与角色定位同在的神圣感光荣感,军事记者应该永葆职业情怀。
1995年下半年,为搜集保存我党我军老一代军事记者的历史资料,笔者根据学院安排,曾经带领摄制组赴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摄录了包括张爱萍、刘志坚、刘白羽、穆青、闫吾、魏巍、侯波、徐肖冰、金凤等60多位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军事记者的战地采写经历。所得珍贵史料除了用于教学研究外,还制作了8集电视纪录片《走过硝烟》。那是一次令我们永难忘怀的采访经历。这些令人敬重的前辈回忆起几十年前经历的战斗,所写的报道,所拍的图片,依然那样地激情洋溢,充满向往。病床上的闫吾绘声绘色地介绍他既当记者写稿又当指导员指挥战斗的故事时,讲到激动处,不顾医生阻拦,情难自禁地坐了起来;魏巍老人家一字一句给我们诵读《依依惜别的深情》时,数度放下报纸,擦拭眼泪;邹健东一幅一幅地叙说“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我送亲人过大江”等经典照片的拍摄过程,兴奋欣慰,溢于言表。我们为他们留下的业绩无限感慨,他们同样也是最可爱的人。
全媒体时代,既往的“大众传播”变成了“大众自我传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总编辑”,于是便有了记者“去职业化”之说。加上正在深入推进的媒体结构重组、体制机制改革、融合转型发展以及管理模式创新,对包括记者在内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待遇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记者变得不再那么令人钦羡,有人甚至自我调侃为“新闻民工”。军事记者与地方记者虽然大有不同,但处于全媒体时代和文化大变革的情势之下,其职业认知难免出现某些负向的消极转变。今天应该如何当记者,似乎也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时代之问”。
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囯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对新闻工作者,他在这次座谈会上提出了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殷切希望。同年11月7日,他又对新闻记者提出了“四向”要求,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这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精髄要义、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新闻理论的论述,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党对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地位作用的定位,说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对安邦定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也说明了建设好新闻舆论队伍的战略谋划以及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期许。
媒体的多样化发展,或许会使记者的边界变得模糊,出现所谓的记者泛在化;媒体体制管理模式的变化,或许会使记者的身份受到影响,然而,主流媒体记者永远是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力军。记者职业是一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事业,不该有任何的轻慢。我们军事记者更应当如此。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得当年采访老一辈军事记者时,闫吾挥动双手,说的一句话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我当了一辈子军事记者,一辈子在士兵之中……在枪声炮声里走,在枪声炮声里写稿子。我觉得我这辈子很值。你们当军事记者,就要准备干它一辈子。要有这点志向。”前辈的精神,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
(作者分别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博士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