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战地新闻报道特点规律探析
摘 要: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搞好电视战地新闻报道,一直是各国媒体特别是军事媒体探索研究的课题。本文旨在根据历史上经典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新闻报道事件,结合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播的新变化,探析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战地新闻报道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战地报道
一、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新变化
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在内容、渠道、平台等方面优势互补、合而为一,媒体格局和传播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获取新闻的渠道更加多元。与此同时,电视新闻在全面融合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基础上,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都得到有效整合,电视新闻的采编播流程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生产方式边界模糊
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类型的媒体之间原本清晰的界线开始变得模糊。这种“融合”在新闻报道领域更多地体现为相同或不同的媒体将各种媒介形式协同运用到新闻生产领域。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元素不断增加,如直播、VR等技术的运用,为传统的电视新闻增添了新的活力,媒体融合的幅面更加宽泛。
(二)传播渠道日趋多元
伴随着5G网络的迅速普及、流量资费的日趋下调、社交网络和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资讯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新习惯。观众过去被动收看电视新闻的角色也得到扭转,甚至因其在社交网络中的特殊影响力而成为新闻传播渠道的重要节点,加速信息扩散。
(三)时效性、互动性更强
融媒体时代,“两微一端一抖一快”逐渐成为媒体标配,电视新闻频道大都入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一些突发性新闻和要闻可以及时报道,极大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这些平台普遍拥有的弹幕、留言、点赞、分享等丰富的互动方式,拉近了新闻报道与受众的距离,让新闻机构更加了解受众的态度和看法。
二、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战地新闻报道的特点与规律
战地新闻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既要报道战地实况,又要服从和服务于军事行动,敏感性强,地位作用突出。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邀请大量新闻媒体和记者参与战地报道,不少媒体甚至全程直播战争实况包括移动短信和互联网在内的传播形式缩短了民众与战场的距离。近年来,中东地区战乱不断,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等战乱地区都活跃着世界各国的战地记者。从相关报道中,我们似乎可以窥探到当今时代电视战地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一)直播与现场报道
1940年8月,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站在伦敦一间民居的屋顶上,迎着德军轰炸,以平静的语调第一次现场直播《这里是伦敦》,开启了战地新闻报道现场直播的先河。
纵观海湾战争以来历次有关伊拉克的新闻报道,现场直播都是其最显著的特点。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3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6部卫星电话,成为唯一一家采用直播形式报道海湾战争的媒体。于是,在关注海湾战争的几千万台电视的荧屏上,惟见CNN记者伯纳德·肖以精致的描述、传神的语言口播了一篇完整的现场特写:“炸弹爆炸声像波涛一样每15分钟左右席卷一次,飞机投下炸弹后飞走了。你可以感到爆炸的炽热气浪一阵阵扑面而来……”这次报道使CNN名声大噪。
2003年3月,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在美国对伊拉克发出最后通牒的48小时内提前打响。3月20日上午,北京时间10:35,美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首轮空袭后仅6分钟,央视4套《中国新闻》立即中断正常播出的节目,及时切出CNN巴格达现场画面,央视1套、9套也于随后陆续介入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与此同时,央视还通过赴前方记者的现场报道,从空间上增强了电视新闻直播的现场感,拉近了观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
在重大新闻事件中,是否有记者在现场是衡量一个媒体实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标志。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有一句名言:“大事发生我存在。”无论是可预测性事件直播,还是突发事件直播,现场报道的意义不仅仅是拉近观众与现场的距离,更在于媒体的视点与立场在现场。
相比伊拉克战争期间,如今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直播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直播的呈现方式也不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给了电视新闻媒体更多的机遇。2020年上半年的武汉抗疫战役是一次典型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尽管没有战火硝烟,但军地白衣战士与病毒的“激战”同样异常激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施工现场架设5G直播设备,在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24小时不间断直播两所医院建设进展,近5000万人在线观看。同时,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台,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加大现场直播报道的力度,体现出媒体对这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关注和责任担当。
(二)碎片化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各个传播媒介由于介质、用户等不同差异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规律。传统电视新闻由于播出时段的限制和制作周期等因素,难以在时效性上与新媒体抗衡。但是另一方面,新媒体碎片化的报道方式也难以完整呈现新闻事件的全貌。因此,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实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是融媒体环境下增强电视新闻报道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2019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叙利亚记者朱雪松在洗澡时突然听到窗外“轰”的一声巨响。出于新闻敏感,朱雪松火速跑到阳台,用手机拍摄现场视频。这段视频后来上了微博热搜,占据当日热搜榜第2位超过12小时,浏览量超过2000万,2.5亿网友参与话题互动,凸显了碎片化的新闻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惊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0年1月上旬,笔者作为电视记者参加“海洋卫士-2020”中巴海上联演的新闻报道工作,从陆上推演到抢滩登陆再到海上实兵对抗,每一场演习都全程跟踪,及时回传演练最新战况。《央视军事》《中国军视网》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播报演练实况,央视4套《今日环球》《中国新闻》、7套《国防军事早报》《军事报道》、13套《新闻直播间》等电视新闻栏目也根据各自栏目特点编辑制作电视新闻,4套“融媒体”新闻评论栏目《中国舆论场》还邀请军事专家点评解读,对此次联演进行了深入报道。
1月下旬笔者赴武汉参加抗疫报道时,实地探访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的汉口医院ICU病房,并通过随身携带的4G传输设备,将实时拍摄的新闻素材回传至后方编辑值班室。值班编辑将视频素材碎片化加工,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发到央视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受到网友普遍关注。短视频《海军硬核护士长,唠唠叨叨只为保护你》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随后,央视7套三档新闻栏目《国防军事早报》《正午国防军事》《军事报道》在各自时段分别播出电视新闻报道,《军事纪实》栏目结合相关视频素材二次加工,制作出深度反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抗疫实况的专题纪录片《为了人民》,呈现出碎片化报道与深度报道相互结合的传播态势。
可以说,融媒体环境下,碎片化报道俨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要求新闻媒体和记者熟悉掌握平台特点,利用好传播渠道优势,将碎片化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充分发挥台网融合的效能,真正实现大屏、小屏间的优势互补,相互配合。这对于提升电视战地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广度、深度都有积极作用。
(三)清晰明确的媒体立场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媒体和记者应当坚持的底线原则。然而,一个新闻媒体或记者,其对真实性的认知,不仅取决于自身能力,更取决于其认识和看待世界的立场和观点。
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客观、公正,这是各国媒体公认的新闻工作准则。同样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始终坚持“平衡报道原则”,将新闻事件正反两方面的信息给予同等报道,尽管遭受一些非议,但被普遍认为是独立于所有集团和国家的电视台,其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审视世界、报道新闻,赢得了世界新闻同行的赞誉。在伊拉克战争过程中,半岛电视台是阿拉伯世界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网络搜索中“半岛电视台”也成为世界网民们搜索的热词,美国媒体甚至刊文《谁的战争报道最好?试试半岛》。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扭转了世界新闻的流向,打破了传统的西方媒体的媒介垄断。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公民记者”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业新闻机构的权威性。一旦媒体或记者对事件的认知不够充分或刻意片面,都有可能遭致舆论质疑。新闻媒体和记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拨开战场上的层层迷雾,认清战争中纷繁复杂的真相,真正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