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摘 要: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互联网以及各类自媒体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与受众见面,有的媒体为了追热点、蹭热度、赚流量,往往不讲质量,道听途说、东拼西凑,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作为新闻的把关人,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媒体信息发布质量的高低优劣。本文以《解放军画报》为例,浅谈全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工匠精神 ;《解放军画报》
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工匠精神的维度不断延伸,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严谨专注、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都是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和受众的阅读习惯等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纸媒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变弱,传统媒体面临诸多挑战。互联网以及各类自媒体每天都有海量信息与受众见面,有的媒体为了追热点、蹭热度、赚流量,往往不讲质量,道听途说、东拼西凑,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作为新闻的把关人,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媒体信息发布质量的高低优劣。因而编辑更要有默默奉献、精益求精、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匠精神。本文以《解放军画报》为例,浅谈全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一、铸牢“匠魂”,发扬《解放军画报》光荣传统,传承定格在光影里的工匠精神
《解放军画报》老一辈的编辑记者,大多经过革命战争的“淬火”,他们意志坚定、爱岗敬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在全国全军摄影界都有着很高的声誉。
创刊68年来,一代代画报人从前辈手中接过光与影的“武器”,继承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以及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神州北极到南沙岛礁,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无论是炮火硝烟的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还是“两弹一星”发射等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军事演习,抑或是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到处都留下《解放军画报》编辑记者的身影。
铸牢“匠魂”,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根基,“创新”是希望,守正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画报人的光荣传统,创新就是要跟上时代节拍,融入时代潮流。一直以来,《解放军画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官兵阅读需求,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创新形式。1999年,《解放军画报》成功进行了改版,由大8开改为大16开;2006年7月1日,《解放军画报》在全国画报界率先改为半月刊,并且确立了“喉舌媒体、新闻画刊、纪实风格、军人情怀”的办刊定位;2017年1月,《解放军画报》进一步把新时代的办刊方针明确为“军事影像史记,军旅时代面孔”,设立一级、二级栏目,简约、雅致的美术设计凸显了图片的视觉冲击力,使版面变得更加美观时尚;2017年6月6日,《解放军画报》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这本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刊物,第一次在互联网上发出属于自己的时代最强音;2019年1月,《解放军画报》再次改版升级,由半月刊改为月刊,大16开改为小8开。
工匠之“魂”在于“传”,《解放军画报》之“魂”是前辈在烽火硝烟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光荣传统,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画报人不忘初心,继承光荣传统,用光影记录人民军队铿锵前进的壮丽征程,为共和国军人立照传神。
二、坚守“匠心”,追求卓越,聚焦主题发挥影像魅力
全媒体时代,纸媒的失宠让新一代画报人不断思索,这本已经出版1000余期的刊物,如何在我们手中再续辉煌?答案只有一个:发挥影像优势,记录强军兴军伟大实践,讲好强军故事。
提高期刊质量,增强可读性,是打造精品期刊的关键。编辑要打破“来料加工”的传统观念,认真做好选题策划。近年来,《解放军画报》紧跟新时代强军步伐,突出军事影像传播优势,推出一批选题策划,刊登了大量独家照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重大主题宣传推出众多选题策划。其中《换羽重塑,奋飞新时代的春天》讲述了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按新大纲施训,重塑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故事,图片恢宏大气,视角独特,可谓一篇匠心独运的精品佳作;“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行进在强军路上”大型系列报道,大力宣传我军践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壮美征程;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画报寻找数十位出生于1978年的中国军人,他们与改革开放同生同长,既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用他们的微观视角,讲述改革强军的精彩故事。
优秀的选题策划需要有优秀的编辑去完成。在初步拟定选题计划后,编辑秉持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作者建立联系,沟通想法,提炼主题,修改文章,打造标题,审查稿件,排版设计,用不断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努力推出更多广大官兵满意,图文并茂的精品佳作。
三、力践“匠行”,爱岗敬业,提升全媒体时代期刊编辑的核心竞争力
朱熹有言:“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一本《解放军画报》从最初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美编设计、三审三校到最后的出版印刷,成为全军将士喜闻乐见的杂志,每一个过程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作为人民军队形象的传播者,讲好强军故事的主阵地,《解放军画报》一直对选稿有着严格的要求。编辑部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稿件,编辑善于结合当下的形势任务需求,从众多稿件中筛选出合适的稿件,同时还需要关心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约稿。所以说,编辑不光要有“匠心”,还须具备伯乐的眼力。
这种伯乐的眼力是“匠心”在办刊实践中的不断延伸。《解放军画报》的“基层影展”专栏,是专门为基层新闻摄影骨干提供的舞台。每次通过来稿发现优秀作者,编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2014年3月的上半月刊,“基层影展”栏目刊登了武警某部干事王飞的摄影作品“绿色的梦”—记录战友的军旅生活。作品构图简洁、视角独特,青春、离别、思念、豪情,各种情愫透过镜头传递出来,12张图片仿佛讲述了12个故事。
“用‘匠心’成就有‘匠情’的图片”,成了《解放军画报》每个编辑最快乐的事。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作者在实践中竞相展现“工匠精神”风采。武警原森林部队士官程雪力2016年12月去内蒙古奇乾采访时,除了拍照,还写了6500字的采访手记。他从最初的拍摄火场到抗震救灾再到反盗猎一线,在纪实摄影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己。军旅摄影家刘应华,光是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就登上过50余次。他的航拍大片带给读者的观感总是霸气十足、精彩绝伦,殊不知每次跟随歼击机航拍,他都要忍受5-6个G的过载以及眩晕失重、恶心呕吐等折磨,他这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精神正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
《解放军画报》的编辑既是文字编辑亦是图片编辑。在编辑稿件中,难免会遇到图片说明不准确、时效性差,以及不同程度存在的摆拍等问题。曾有个别通讯员为了提高稿件时效性或是上稿率,明明不是近期发生的演训活动,把老照片改个时间,新写个文稿就投过来。编辑如果没有“慧眼匠心”或许还真被糊弄过去。画报编辑想要把好图片关,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军事知识,具备图片鉴赏能力,熟悉运用图像软件,精通摄影及理论。
打铁还需自身硬。刊物好不好看,编辑是第一责任人,刊物出了差错,板子同样也要打在责任编辑身上。编辑要提高能力素质,首先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编辑有了责任心,就会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一丝不苟对待每一篇文章,严防各类差错;其次是细心。现代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曾说:“看校样时聚精会神,就和写作时一样,因为我的目的不让它有一个错字。”细心是每个编辑应有的基本功之一,每篇文稿,从初稿一直到发厂印刷,责任编辑都要从头跟到底,不漏一句,不错一行;再次是精心。精心对待自己编辑的每一份稿件,对稿件的内容、观点、语法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字斟句酌,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诗词等必须不厌其烦地查意思寻出处;最后是耐心。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是做好编辑的前提,也是做好“匠人”的前提。编辑要有“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的精气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报编辑,就要静下心来真正沉入军营生活,将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定格在镜头里,描绘在笔端下。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摄影美术编辑室采编二组组长)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