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特刊更出彩
摘 要:《人民陆军·强军文化》特刊在办刊实践中,从抓好选题策划、突出个性化表达、丰富新闻内涵多个维度,提高副刊品位,凸显文化副刊特色,取得喜人成效。
关键词:文化特刊;个性表达;特色呈现
《人民陆军·强军文化》特刊创刊以来,注重从抓好策划、个性化表达等多个维度提高副刊品位,先后推出了一大批选题新颖、主题突出、图文并茂的专刊专版,得到新闻同行和读者的充分肯定。
注重选题策划
新闻策划,是彰显新闻从业人员能力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提高新闻宣传效果,增强媒体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对于文化特刊而言,采编人员的策划能力是文化设计、文化创造和文化引导的内在因素,既是一种新闻生产力,也是一种文化生产力。它要求采编人员既要把握大局、遵循新闻规律,又要守正创新、不断求变,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生产出优质的新闻、文化产品。
在《人民陆军·强军文化》特刊综合版的采编实践中,我们通过加强选题策划、把握特刊基调、准确定位版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在主题策划上,我们坚持思想引领、把握大势、聚焦热点、回应关切的办刊原则;在内容形式上,我们坚持“小、活、实、新”要求,文以载道,反映强军实践,讲好强军故事,以故事化的文本呈现、情节化的叙事表达,精心编发思想性、新闻性、可读性兼具的专版专题。联系《强军文化》特刊运行以来的采编实践,我们以约定俗成的重要节日和重大任务节点为契机,紧紧围绕部队中心工作、社会热点、官兵关切等现实问题,先后策划了《边防情 两地书 家国情怀》《话信仰 明职责 不忘初心》《突击!突击!士兵的青春在燃烧》《七夕,军人爱情亦如诗》《胜利日,英雄部队在赓续传统中续写新篇》《退伍季,我为什么选择了留队》《军号嘹亮,激荡灵魂的动人旋律》《光阴里的衣食住行,换了模样》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刊专版,满足了读者的阅读诉求。
实践证明,加强策划是办好特刊、确保特刊出彩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刊选题的独特性、内容的可读性和形式的视觉性等元素呈现,都需要激发策划灵感。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在关注社会热点、关切现实问题的同时,回应改革强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每期进行一个主题策划,区别每篇稿件的内容特质,区别文章元素中的新闻要素差异,追求语言、故事、背景的多样性,每期以整版规模推出,每个版面都以6篇左右的兼具差异性、丰富性的文章呈现,确保了内容的多样性、可读性。并且,每期辅以“写在前面”“本期视点”导读来提纲挈领,增强专刊专版的厚重感。同时,我们力求期期有主题,期期有变化,篇篇有新意,使综合版成为《强军文化》特刊的一个亮点。
一般情况下,重大主题的内容往往具有宏观、严肃等特性,那么,如何使重大题材成为官兵喜闻乐见的阅读文本?在综合版的采编实践中,我们坚持角度多界面、表现多样化,紧紧围绕“小、活、实、新”要求,着眼宏观性、全局性、贴近性,化严肃内容为生动活泼的故事,开展多侧面的组合报道。
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许多媒体拿出大量版面,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宣传。那么,作为军队报纸的文化特刊,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反映改革开放的4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神州大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步入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落后、缺乏生机到开放、文明、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此,我们策划并陆续推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策划:“亲历与见证—我眼中的改革开放”,陆续以“巨龙腾飞!波澜壮阔东方潮”“栉风沐雨,阔步强军新征程”“光阴里的衣食住行,换了模样”等分选题,再分别细化为各分标题:《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老爸的创业时代》《我和特区共成长》《阿爸阿妈的“瓦房梦”》《大国仪仗,彰显“中国名片”》《军营开放,展现别样外交》《国防绿上的时代记忆》《订制“卡路里”,吃出战斗力》《西部奇路见证铁骑“进化”》等数十个鲜活的故事来具体展现,透过基层官兵视角看今昔变化,讲述改革开放故事,记录新时代强军足迹,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如何既不置社会热点于度外,又兼顾部队建设实际,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审时度势、冷静客观地搞好社会热点宣传,用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对编辑记者的能力素质,是个不小的考验。
2018年,阔别人民军队33载之久的司号员重新归建,司号制也推行实施。众所周知,军号在我军历史上,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新的时代,军号高亢的声音、激昂的旋律又将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这是新闻。对于这一老话题新情况,如何在文化特刊上加以体现?我们迅即形成主题策划方案,同步约稿组稿,推出了《军号嘹亮,激荡灵魂的动人旋律—我与军号的故事》专版,通过截取不同年代军人与军号的故事片段,分别以《军号起,英勇杀敌不惧死》《号声响,钢规铁律定军心》《今天,“钉子号成了明星”》《未来,“冲锋号”由我吹响》《你好,我的司号梦》等故事,回应军号制度恢复这一新闻热点,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长期以来,传统纪念日、重大事件纪念日一直是媒体宣传的重中之重。如何让纪念日宣传推陈出新,这也是对编辑能力的一次检验。譬如。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站在这个光辉的时间节点,回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那段历史,回眸那段烽火连天、家破国碎、山河喋血的岁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怕牺牲、英勇抗战,谱写了民族解放的伟大史诗,也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重温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昨天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对军人来讲,对伟大胜利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好伟大的抗战精神,肩负起强军兴军的职责使命。于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我们策划了走近从抗战硝烟中走来的英雄部队,缅怀革命先烈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品读英雄部队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我们推出了《胜利日,英雄部队在赓续传统中续写新篇》专刊,分别截取了东北抗日联军、百团大战、华南游击队、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等亲历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节点的英雄部队传人,在赓续传统中续写新篇的感人故事,用翔实的历史记录和饱含深情的笔触,回顾一支支英雄部队的战斗瞬间,有效配合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主题教育活动。
对于一张报纸来说,版面设计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我们在对特刊版面进行设计时,坚持精雕细刻,科学合理运用版面元素,恰当处理黑与白、虚与实,灵活运用点、线、勾栏、网格、底纹,确保版面的层次感和丰富感,真正让版面活跃起来,生动起来。
突出个性化表达
2017年11月,一篇反映文艺小分队慰问演出的来稿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们了解到,在那一个时期里,陆军广大指战员顶烈日、冒酷暑、斗风沙、战严寒,从南国丛林到北疆大漠,从中原大地到雪域高原,以昂扬的斗志、火热的激情,加强练兵备战,如火如荼地开展实战化演训活动。与此同时,一支支文艺轻骑兵赴高原、上哨所、下海岛、走边防,深入部队演训一线,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讴歌新时代,赞颂官兵的精神风貌,极大鼓舞了军心士气,激发了官兵的练兵热情。我们在特刊上及时推出以《战地黄花,文艺轻骑兵的别样风采》为题的纪实文章,介绍了那些赴高原、上哨所、下海岛、走边防的文艺小分队的生动故事。
我们坚持“往深处思、向大处想、朝细处察”的办报思路,立足以小见大,从平凡中挖掘不平凡,从寻常中揭示不寻常,注重把每个专题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考量。选取准确的角度,记述平凡的人和事与时代的步伐,把读者最需要知道的、最具本质意义的选题传达给作者,进而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受众。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光荣加入党组织的那个时间节点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接受党组织考察,从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到参加第一次组织生活。有多少个难忘细节承载着几多真挚感人的深情厚意?又经历过多少次心灵的洗礼?回忆过往,我们递交申请书时的期待与虔诚,握拳宣誓时的庄严与神圣,成为预备党员后的激动与喜悦……这些珍藏在每一位党员心中的入党故事,如今回忆起来,记忆依然那么清晰,情感依然那么炽热。在2018年7月7日的特刊上,我们以《话信仰·明职责·不忘初心》为题,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长征、抗战、抗洪、抗震、阅兵5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入党故事。专版刊出后,引起了很多官兵的共鸣,不少读者还打来电话畅谈专版的读后感。
《强军文化》特刊既要为繁荣军事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还应该起到净化官兵心灵、升华官兵情感的作用,使之成为官兵们的“精神田园”。这就要求我们采编人员及时发现基层和一线的鲜活新闻题材,折射人性的闪光点,开展深入、生动的报道,阐释党的路线和方针,反映官兵的成长轨迹,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尝试。
丰富新闻内涵
回顾《强军文化》特刊综合版刊出的一系列专版,每一篇稿件的背后,既有作者队伍的脚力展现,也有编辑人员的助力推动。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七夕节,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这个节日成为中国象征爱情的节日。这一天,身为军人,虽然不能与心爱的人花前月下,不能给她一份应有的浪漫。但军人自有军人的爱情,军人的爱情,在思念中变得美丽动人,在坚守中变得更加坚贞,在投身使命中变得神圣伟大。在2018年七夕节前夕《七夕,军人爱情亦如诗》专题策划中,我们组织策划采撷了6名军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展示军人特有的浪漫,体现军人为了爱情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这期报纸还在全国报纸副刊年会展评时,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随着央视《见字如面》《信中国》等节目的走红,书信这一载体勾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集体美好回忆。书信,也叫手札,曾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曾经,书信是一笔一画的情意,一字一句的爱。在车马邮送的漫长岁月里,哪怕寥寥数语,也是纸短情长。书信,对于革命军人和军属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写信的人越来越少,恋人、父母翘首盼书信的场景已不多见,读信如见人的惊喜也渐去渐远。但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多少军人家庭在一封封鸿雁传书中传递思念,多少恋情在一份份云中锦书里发芽生长。那一句句用心谱写的爱意,那一缕缕笔落纸端流淌的思念,翻山越岭,跨越江河,飞入一个个牵肠挂肚的军人家庭。尤其是边防军人的家书,一封封书信里写不尽的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牵挂,唱不完的是“小燕做窝衔春泥,你在远方守边疆,何时何日是归期”的思念。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
为此,我们在2018年6月16日策划了《边防情·两地书·家国情怀》,打造军营版的“见字如面”,专版刊出后,好评如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于办报人来讲,怎样策划才有新意?2018年8月1日,一年一度的建军节。人民军队的铿锵步伐已走过91个春夏秋冬,一代代革命军人披胆沥肝,用军人的使命担当、奉献牺牲,为军旗添彩、为军史增辉。我们决定用“回答好‘人民军队从哪里来’”这一主题作为选题。在2018年8月4日刊出了《征途如虹,回望峥嵘岁月稠》专版,我们协调采写人员走进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纪念地、纪念馆,去重温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的关键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变化脉络、关键人物、重要数据等做了相对完整的回顾报道。
提高报纸品位
随着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新闻的速度已呈“同步”状态。作为传统纸媒,抢占新闻第一落点已不占优势。为此,我们大力发展报纸特刊,通过深度特写、扫描、透视、评论等强项,通过延续新闻事实,扩大新闻含量,增加文化品位,深化新闻内涵,解析新闻背景后的故事,提高特刊的影响力和可读性。
对于同一个新闻事实,不同的记者编辑会有不同的表述。就如同是同一个著作被改编成电视剧,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一样,所以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使故事更动人。因此,我们在每一期《强军文化》特刊综合版,既着力把新闻事件置于宏大的背景下,从宏观上进行“大特写”“大透视”,又注重体现事件的个性化。具体讲,就是以官兵的故事、经历为切入点报道一个重大主题、热点事件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通过这样的处理方法“软化”硬新闻,使其更贴近读者,激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对于每篇稿件,我们都进行反复打磨,精心修改,力求呈现最佳“笔力”。在每一篇现场特写中,把细节写活、把故事讲生动,使读者能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在强军实践活动中官兵的内心世界。从取得一枚奖牌的艰辛、取得一项技术革新的喜悦中,展现官兵丰富的思想情感、细腻的心理活动。
在采编实践中,我们还通过挖掘官兵在日常训练、工作、生活中的故事及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军人家庭故事,呈现新闻背后的家国情怀,在讲述正在发生的新闻故事的同时,有机嵌入历史故事,将其“盘活”成今天的新闻,凸显其以史鉴今的现实意义,衬托正在发生的新闻的时代价值。
《人民陆军·强军文化》特刊创刊以来,以较高的立意、丰富的内容、灵活的表现形式,确保了《强军文化》特刊的特色和亮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作者单位:人民陆军报社、陆军某旅)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