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战争摄影的人道主义

作者:■ 刘青松

在刘铁生的镜头中,战争中的人是鲜活的,带着烟火气息的镜头承载着对“战争与人”这一人类永恒命题的思考。

在刘铁生新著《影像灵魂—记忆与思想》[1]的《战争记忆》部分,有一幅题为《极度疲劳的军工》的战地摄影作品:1986年,南疆前线,6位头戴钢盔,身穿背心、短裤的年轻军工,在他们搬运的弹药箱旁歇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累得似乎连说话的力气也没了。照片的焦点,一位光着膀子站在那儿,用手掌抹掉额上汗水的军工,裤子上破了一个大洞,裤腰带上的“光荣弹”分外显眼。这幅作品真实地传递出刘铁生“战争生态”摄影观的核心:“记录战争,彰显正义,捍卫和平,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悲壮,诉说血与火的交织,诉说人性的张扬。”

在刘铁生看来,“战争生态是有史以来人类所面临的另类生存状态,是战争中人的生命、情感悲壮的生存状态”,因此,他把记录的主要对象设定为战争中的人,认为“战争中的人是战争灵魂”“战地摄影以生命按动快门,记录着生与死的瞬间,其价值是永恒的”。

“战争生态”是战争中个体生命的本来面目,是战争与人的本质关系。

刘铁生战争生态摄影观的核心是诉说战争中人的生命、情感的悲壮生存状态,诉说人性的张扬。这正如雨果所说:“在一个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战争史本质上是人的历史。按布罗代尔的说法,人类社会总体史的历史从来就是活生生的,以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的活动为主体的人的历史。

在刘铁生的战争影像中,“战争生态”是猫耳洞里蜷着身子读书的战士头上的微弱灯光,是猫耳洞外战士们翻简易单杠、拉弹力绳的体能锻炼,是离主阵地两千米的“孤岛”上一只被战士抱在怀里的虎皮纹小猫,是录音机伴奏的战地迪斯科。

在“战争生态”的层面上,刘铁生升华了一个战地摄影师的生命体悟和艺术表达—战争是人的战争,宏大叙事之外,亲近个体,关注个体,呈现个体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其喜怒哀乐,刻画个体的内心和灵魂,用一个个手势、眼神、表情记录战争,解读战争。

人的历史,以“战争生态”的形式体现在刘铁生的战争摄影作品中,使其具备一种有温度、有厚度的质地。

这种温度和厚度,突出表现在一组题为《清明时节》的作品里:1987年清明,陕北乡下,刘铁生走访烈属。在一个家庭,一位烈士遗孀床头摆放了一本名为《第三次浪潮》的书。这个细节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觉得,书的主人肯定不一般。后来他了解到,这是烈士张小悌的妻子何小薇。在前线,他和张小悌有过交往,他知道张小悌最喜欢太阳花,称呼这小花为小薇花。刘铁生随何小薇去给张小悌扫墓。春寒时节,秦川大地的原野上,那黄的、白的太阳花已在路旁露头。何小薇扑伏在张小悌的墓上痛哭:“小悌呀,你为什么要走,为什么留下我不管!”没有一点刻意,没有过多拍摄技巧,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拍下来,却有冲击人心的巨大力量。

影像的力量在于真实,魅力在于思想。刘铁生赞同帕斯卡尔那句话:“人只不过是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也许,此言可以作为“战争生态”摄影观的注脚。文以载道,影像亦以载道。

何为战争摄影之道?“在一个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注释】

[1]刘铁生.影像灵魂—记忆与思想[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姜兴华 实习学员:刘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