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 莉 郭 靳

摘 要:全媒体时代,传统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改变着军事广播的眼界思路和发展渠道。军事广播只有顺势而为,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本文主要对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进行探究,以期为军事广播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创新发展

回首战争年代的马背电台,军事广播一直都是我军基层文化的传播载体,伴随着我军不断壮大的过程,成为了舆论斗争的“利剑”,这把“利剑”不仅可以深入敌军心脏瓦解敌军意志,更能鼓舞我军士气。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新时代,用好新媒体技术手段宣传中国军队的同时,也要发挥好诸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作用。

虽然时代在快速发展,但广播独特的魅力是其他媒介无法取代的。这就要求军事广播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意识,具有更专业的广播新闻职业素质、更通俗明了的播报方式,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展示中国军队形象,讲好中国军队故事。

一、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更新速度缓慢。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百家号、企鹅号等众多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人人都可以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当事人,能够在第一时间把遇到的事记录下来并将其传播开来,具有传统广播节目难以比拟的制作速度与制作周期。相较于传统且更为专业的广播内容,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最少只需要1人就可以完成采编发工作,只需要拍上几张图片或一段视频,再配以文字说明就可以迅速传播开来。而传统广播节目要经过繁琐的记者专访、编辑采编、领导审查等程序才能播出。这就使得传统广播在效率上大大低于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传播方式。

(二)传播方式单一。与电视、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广播只能传播声音。相比之下,电视分布更广,音频和视频的传输使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报纸和杂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可反复阅读、多次传播,涵盖了大量有助于理解的信息内容且易于保存。因此,将广播与其他三种传统媒介进行比较,广播这种传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

(三)人才队伍匮乏。越是重要的工作、艰巨的任务,越是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去完成,这是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新闻工作亦然。和其他新闻专业一样,广播发展是系统工程,不同方位、不同层面需要运用不同的人才;军事广播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据调查,当前部队都出现广播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虽然有的同志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大多数也是“半路出家”。

二、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发展的新机遇

(一)以新技术为支持。移动网络电台是互联网移动化、多元化下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常态、新业态、新方式。以中国军网“八一电台”为例,他们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首创“互联网+广播”的方式进行广播,其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有军事新闻、军营综艺、军旅故事、军营歌曲等多个方面,还有各种“吧”提供给广大基层官兵畅所欲言,开设了专门的微博留言版块,可以与广大网友展开互动,相互学习。这启示我们,要在传统的军事广播中发挥新技术的作用。首先,军事广播要不断拓展新渠道,根据军营官兵建立媒体使用条件创办自己的精品节目,并扩展传统广播的广播能力,提升军事广播的传播效果。其次,是加强与官兵的沟通联络,保证沟通时效性。最后,还要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根据官兵的喜好与需求,播发更适合官兵的广播内容。

(二)以创新话语表达为抓手。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一些传统传播手段不受官兵“待见”,遭受“冷遇”。究其原因,其实并非手段本身完全落伍,而是不同程度存在着表达死板单一、内容不接地气的情况,“干巴巴喊口号、硬邦邦讲道理”,居高临下, 空洞说教,让人敬而远之,甚至产生逆反情绪。毛主席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 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 对广大官兵而言,他们最爱听、最想听、听得进、听得懂的还是接地气的语言。这就要求军事广播要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以创新话语表达为抓手,把“受众”当用户来看待,把媒介当做“产品”来经营。

(三)秉承受众为先。以往的军事广播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是“我播什么你就听什么”,这样就造成了军事广播与受众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者务必要做到思维上的破冰,要有从“我播什么”向“你想听什么”上转变的新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从基层官兵的视角来看,他们在传统的军事广播之中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从全媒体的视角来看,他们既是信息接收者还是服务享受者。如何做到服务享受,这就要求军事广播者深入基层,从基层了解官兵心之所想、心之所要,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在全媒体时代中与时俱进,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中“去中心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军事广播信息的传播逐渐由以往主要是权威信息的发布向基层官兵愿意听取的信息传播方向转变,并依靠新技术,比如转发、推荐、置顶、热门等方式向基层官兵进行传播。在广播内容的采编上,应拓宽思维、另辟蹊径,在工作和生活上仔细观察不同的受众对传递的何种信息具有偏爱,以便信息精准传播。

三、对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优势,精准传播党的声音。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不断运用,军事广播的发展面临巨大考验,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广播的优势也得以凸显出来。当前,我军还有不少部队驻守在高山、海岛、荒漠、戈壁等艰苦偏远地区,手机信号差,官兵依靠手机获取时政信息的方式还较为不便。相对来说,广播具有传播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收听方式简单等特点,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传达至广大官兵,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引导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

(二)继承阵地,创新实现融合发展。军事广播作为官兵自己的大喇叭,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在全媒体时代,军事广播在传播好强军声音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传承好广播阵地。军事广播要积极探索与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军事广播节目的时效性和趣味性。积极借鉴喜马拉雅、多米电台、蜻蜓FM等互联网优秀广播App进行音频录制,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加速、不断深化、不断推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例如,中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打造的“红鹰之声”军事广播,如同一条“蓝色音轨”,他们利用强军网,把分布在西北大漠、戈壁高山、黄土高原的每个雷达站,通过电波连接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红鹰之声”广播的栏目、内容、主题与基层官兵息息相关,除了党委机关的工作重点、各个连队的最新动态、军营内外的关注焦点,还有各种资讯及外界信息,成了传递官兵心声的“直通车”,很受官兵欢迎。

(三)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未来军事广播的发展中,要全方位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在全媒体的大环境中自上而下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际上,军事广播以其自身内容制作的优势为基础,对一些国内外的热点资讯,进一步整合、再处理,能够把新闻稿件阐述得更接地气、更有质量,并通过传统媒体和全媒体多元化的渠道传达给更广泛的受众。军事广播的发展应加强用好信息网络,用好强军网平台,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思想互动、文化娱乐、嘉宾访谈和格言征集等活动,增强先进思想影响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全媒体时代下的军事广播必须发挥三个作用:①信息平台,提供各种军事热点新闻和国防信息;②展示平台,展示军营文化,展现基层官兵风采与精气神;③服务平台,为基层官兵传授信息和解惑。

四、结语

网络改变了政治工作传统的传播手段,军事广播在与全媒体的深度融合中,找到更上一层楼的契机。今天,面对机遇和挑战,巩固思想的“本”、抢占舆论的“场”、纯洁文化的“园”, 需要我们创新理念、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想方设法让传统基因借助“互联网+”,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发挥出传统的优势和价值。军事广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只要直面挑战,积极创新,必将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作者分别系空军预警学院政治理论与人文教研室副教授、学员)

责任编辑:姜兴华 实习学员:曾彬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