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新时代人民军队国际传播能力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把“展形象”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五项使命任务之一。新时代的人民军队,要以此为根本遵循,适应网络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发展,大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着力加强网上正面宣传,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充分对外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新时代;人民军队;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把“展形象”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五项使命任务之一。明确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一重要指示,为做好相关工作明确了目标方向、立起了标杆尺度,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切实把习总书记指示要求落到实处,积极适应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传播好新时代强军声音。
一、着力扭转“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惯用的伎俩就是通过恶意编造涉军谣言、炒作涉军热点话题,极力鼓噪对我不利的国际舆论。通过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扭转长期以来西方媒体的“单向定义权”和“强势话语权”,进而影响甚至改变国际舆论格局显得尤为迫切。
着力扭转涉军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信息流量和流向是衡量国际传播能力强弱的关键指标。要主动适应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深度普及,在不断改进传播技术、更新传播业态的同时,充分调动官兵、军迷、军属、退役军人和拥军群众形成网络传播生力军,积极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从而让广大网民都能听得见、听得清、听得进我们的声音。比如,2016年9月,国家网信办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举办“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数十名网络名人和军地多家媒体走进军营,一同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人民军队中的血脉赓续,就是一次有益尝试。当时关于这一事件的新浪微博话题连续15天高居军事榜第1位、阅读量更是突破1.3亿次,“我们的长征在路上”一度成为网络热词。
努力改善我军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国际社会和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正向反馈结果,即传播效果是评价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标准。国防和军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引发西方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如果藉此机会瞄准西方对我主观印象的关键误区精准发力,无疑是一次改善人民军队形象的有利契机。2017年,军队权威媒体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宣传,制作微阅读、微视频、微广播、微场景等新媒体宣介产品,依托移动客户端、星网平台等多端发布,实现了军地合作资源共建共享,与“钧正平工作室”“军报记者”等微信公众号互推互荐,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有效缩小我军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要采取有效措施缩小我军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实现软硬同步协调发展,从而做到既能“以力取胜”,又可“以理服人”。在对外传播中要极力避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注重融通中外、纵贯古今,提炼具有人民军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点的鲜亮标识,改变国际传播中惯常存在的“文化折扣”“翻译歧义”等问题,坚持自信透明、大胆出击,打破西方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和特殊壁垒。2018年,央视网在两个月时间里,连续推出的《战鼓阵阵》系列节目刷爆网络,通过直击“空中战狼”、跨越“生死雷场”、揭秘“尖刀部队”,让广大网民真正见识到了“陆上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风采风范和不可撼动的中国力量,领略到强军兴军的真正意蕴。
二、牢固树立契合时代要求的传播理念
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我军“四个战略支撑”的使命任务,人民军队在网络舆论场这一新的作战域要勇敢发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
坚持以我为主。必须在对外宣传中坚持并保有主体地位,探索构建以展示人民军队真实面貌为旨归的主流传播格局。要通过主动作为,以真实信息占领传播主阵地,逐步成为国际传播的“信息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挤压各类“噪音”“杂音”的传播空间。2016年,军队相关媒体借助地方网站和“两微一端”,精心打造微报道、微诵读、微讲堂等“军营微课”系列产品,制作推出的《如何构建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习主席这样说》等H5作品,短时间就获得评论13000多条,为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以理服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与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恶意炒作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技巧,择机进行舆论反制,争夺舆论斗争主导权,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凸显真理力量,因为以理服人是保持与受众进行良性互动,取得受众认可的核心和关键。同时,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除受客观环境影响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以此支配自身行动,其中思想上的认可与认同将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军队主要网站开设的“维护核心、听从指挥”主题教育活动专题网站,就注重真理、真情、真实,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近年来部队建设新气象、新风貌、新作为,吸引了全军官兵的广泛关注,广大官兵主动参与,谈心得、讲故事、赞成就、话责任,有力推动了教育活动落地生根,营造了练兵备战的浓厚氛围、奏响了强军兴军的“最美和声”。
坚持以情动人。在心理学中,情感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受众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坚持以情动人的传播理念,是指利用受众与传播信息产生共鸣,使其在情感上与所接受信息建立积极联系,从而增强对传播内容的信赖感,进而实现有效传播。传播者要做有“情”之人,在传播内容中注入真情实感,善于用真情照亮受众心灵。要着力构建直通受众的情感沟通渠道,在增进相互理解中厚植情感认同。同时要注重情真意切而不是刻意煽情,从而让受众自发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与情感依赖。近几年的清明节期间,军队主要媒体借助网站平台、移动客户端和星网工程3个渠道,吸引官兵和网民追忆先烈事迹、感悟革命精神,营造话改革谋强军、学先烈明心志的浓厚氛围, 激发了崇尚英雄、感恩先烈的情感共鸣,让红色基因走进心灵、融入血脉,从而使红色“宝藏”在网络这一新载体上传承发扬、绽放光彩。
三、努力讲好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故事
努力讲好新时代人民军队强军故事成为当前我军的必备能力和履行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精心遴选传播内容。要着力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灌输式传播方式和单向度传播模式,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详尽分析受众心理及接受特点的基础上,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遴选优质内容实现精准推送。比如,由于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测,西方受众普遍对我军存在偏见,官方化的正面表态有时很难得到认可,但是他们并不拒绝普通军人的真情实事。2016年中国军网发布了名为《战斗宣言》的征兵宣传片,在国内外各平台点击量累计超过2亿次,网友跟帖留言约10万余条,不仅博得了军迷的喝彩欢呼,就连惯于戴着有色眼镜审视中国军队的西方媒体也表达了称赞,美国《军队时报》网站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面向年轻人的新的征兵视频,各方面都胜过美军。”这启示我们,在受众信息需求日益丰富的今天,军事新闻内容创作始终是做人的工作,传播内容的选择必须针对想要到达的目标受众的群体特点,精准“瞄靶”,实现对症下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合理选择传播载体。一方面借力新兴媒体突破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影响、表现等方面的固有局限,同时保持传统媒体在权威性、公信力等领域的优长,确立以地方甚至境外网络平台为载体“借船出海”的传播思路。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手段研判受众接受习惯、知晓他们的接受偏好,了解何种传播能引导想法、哪种场景能激发行动,以此为依据和标准改进、创新宣介手段,构建以我为主的融合媒体,从而培养并保有核心受众、增强用户黏性。2018年5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与地方有关部门联合邀请正能量网络名人、明星大腕、网民代表以及各主要媒体,开展的“相约强军新时代”网络名人进军营和网络媒体国防行等活动,就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利用7天时间走访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驻军,全面展示新时代强军风采、网聚强军正能量,反响强烈。有专家认为,今后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向境外的媒体和记者扩大开放范围,邀请他们以亲历者的视角向海外民众推介中国军队。
积极创新表达方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方受众往往偏好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国内热播的《甄嬛传》在向海外推介的时候,就遵循美国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观看节奏,通过补拍镜头、重新剪辑等手段将原先76集的长剧剪辑成仅6集、每集90分钟的短剧,成功破解了不同文化背景和欣赏习惯可能带来的“水土不服”问题。近两年春节,《解放军报》等军队媒体推出“新春走军营”特别策划,深入基层一线部队,跟进报道传统佳节期间,人民子弟兵工作训练生活的真实情况,策划录制的“军营过年七天乐”“我在战位过新年”等反映官兵风采、军兵种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优质主题节目,充分展示了改革强军新风貌。
(作者分别系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系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姜兴华 实习学员:曾彬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