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纸媒专版如何凸显品牌优势
摘 要:2017年《解放军报》改版后,“中国边关”进一步确立“大边关”报道理念,创新表达方式、转换叙事风格、延伸版面触角,在军地读者中留下了“亲切真挚”的时代面孔。全媒体时代,纸媒专版只有做足创新文章,坚持内容为王、“软中有硬”、贴近基层的叙事风格,运用平实与理性的讲述方式,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凸显品牌优势。
关键词:“中国边关”专版;创新呈现;品牌优势
全媒体时代,舆论场之变带来新闻理念新挑战。
某种意义上说,“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使宣传策划、行文落笔既要做到“话语响亮”,又要达到“平实理性”。对于纸媒特别是纸媒的新闻专版而言,“平实理性”自有其不可辩驳的力量所在,也因此成为提升报道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边关一域,势关天下。在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曾经被视为信息孤岛的边关,早已融入时代浪潮,成为主流媒体争相挖掘的新闻富矿。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表达机会,丰富了传播方式,有利于新闻的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也致使出现信息杂芜、受众阅读习惯变化、媒体竞争加剧等现象。
当下,传播媒介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公信力的塑造与整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的自媒体时代,在传播领域中,报道的深度与信息的多少已不再是问题,“真与假”很成问题。
在这种新闻语境下,如何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转换叙事风格、力求亲切真挚,提升边海防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更多人关注边防建设和发展变化,从而凝聚人心、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是边防报道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解放军报》“中国边关”专版,是专门聚焦边海防一线的新闻专版。平实与理性,是这一专版的一个重要特色。若干年前,在一次社会主义晚报办报特色讨论中,毛泽东主席曾提出“软中有硬”的报道理念。笔者认为,“软”代表平常、实在,“硬”代表立场、道理,“软中有硬”用通俗的表达阐明了一个理念,那就是好的新闻表达必须平实而理性,既有温度、接地气、冒热气,又观点鲜明、富有战斗性。
真理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显示出其内在的魅力。今天重读毛泽东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无疑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全媒体时代,纸媒专版只有做足创新文章,办成高端媒介,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凸显品牌优势。
全新改版后的“中国边关”专版,进一步将平实与理性作为须臾不忘的品牌特色。自2017年以来,已推出近百个专版、刊发400多篇图文稿件。采编实践中,初步探索出全媒体时代纸媒专版凸显品牌优势之路。
一、厘清版面定位:坚持内容为王,进一步确立“大边关”报道理念
知道自己拥有的优势是什么,才能最大限度地用好这一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边关”专版前身“今日边海防”栏目创办伊始,为了厘清版面定位,刊登了这样一则“致读者”—在我国2.2万公里的边防线和1.8万公里的海防线上,处处都有边防军人为国放哨站岗。“今日边海防”专栏大力讴歌和宣扬艰苦奋斗、忠诚守边、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戍边英雄,报道广大指战员加强边防建设的新经验、新成就,介绍人们对强边固边建边的新思考、新探索,撷取边海防的奇异景色、奇特风情、地理变迁、历史掌故,帮助读者长边疆知识,增爱国豪情。
无论从政治、社会还是媒体视角,边防军人这个群体都显得特殊而重要。一是特征更鲜明。边防军人具有因职业特性而形成的精神特质,作为驻守艰苦偏远地区的军人群体,需要媒体关切。二是传播性较强。边防部队是特色鲜明的基层部队,其新闻故事极易产生情感共鸣和互动,相关事件和话题的传播效应往往更强,媒体报道不可或缺。三是报道价值大。传统新闻价值理论中对“接近性”的要素表述,包括“地理上的接近、思想上的接近、感情上的接近”,凡是具有“接近性”的新闻事件,受众关心程度和新闻价值就大,边防军人是全国人民甚为牵挂的军人群体,与之相关的报道时时处于受众关注的“聚光灯”下。
习近平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多年来,专版精准定位报道“坐标”,积极探索作为,力求在策划、文风等方面凸显特色,在报道上力求贴近边防一线,让“硬”新闻变得更“软”,更加平实近人,更加以理服人,形成《解放军报》报道的一大亮点,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伴随着强军实践的铿锵步履,全新改版后的“中国边关”专版围绕“内容创新”这一根本,进一步确立“大边关”报道理念,拓宽关注视野,创新表达方式,聚焦边海防建设的新风貌新气象,在深度挖掘、故事拓展等方面下足功夫。基于对报道主体和主要受众的考量,回望“中国边关”专版的成长轨迹,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厘清版面定位。
政治维度:紧扣重大主题,提升政治站位。强化重大主题报道是党媒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引导舆论的政治要求,也是党媒扩大传播影响力、巩固主流地位的重要途径。习主席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经常深入基层部队视察调研,走边防、上高原、登甲板、进座舱,体察兵情、关心兵事。专版始终紧跟习主席足迹,深度报道习主席走进边防哨所、关心边防官兵的故事。先后推出《“国门哨兵”:见证边疆繁荣巨变》《阳光洒满玉麦山谷》《乌兰牧骑,长调悠扬60载》《祖国东极,聆听一支部队迈进足音》等稿件;立足边海防特点,整合新闻资源,及时跟进组织策划,先后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等特别报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凸显政治站位。
新闻维度:紧随受众关切,增强用户黏性。“中国边关”专版根在边关,核心受众是边防军人和关心边防建设的人。专版在经营中不断强化为官兵发声、向奉献致敬的理念,聚焦边关真实感人的故事,力图将专版打造成边防军人精神家园。通过“边关亲历·一线探访”“今日戍边人”“边关风”等栏目,聚焦边关感人故事和新风新貌,不断拓展报道视野和影响范围,展现边防军人的奉献与崇高,凝聚起强军兴军、关注国防的强大势场。
关注维度:紧贴边关实际,突出议程设置。伴随着传媒竞争日趋加剧,特别是全民国防观念的增强,各大主流媒体对边关新闻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地方媒体及新媒体的边关报道多偏重于对艰苦奉献的单一表达,通过媒体构建的拟态环境距边关真实环境相去甚远。专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在贴近边关实际、加强议程设置上求突破,引导部队和社会关注边防建设新动态和边防军人。
时代维度:聚焦新时代,关注大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变革的时代。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边海防部队建设日新月异,有的从师、团级单位调整为旅级单位,有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还有一些部队从内地移防至边疆地区,成为边海防部队的新成员。在这个变革的新时代,边防建设有哪些新情况?边关军人有哪些新期盼?适应受众需求、回应社会关切、记录时代脚步,也是编排策划这一专版的具体考量和着力点。
二、提升报道影响力:创新讲述方式,转换叙事视角
新媒体的冲击,既是技术上的,也是内容表达上的。新媒体平台上的“10万+”爆款文章,虽然价值取向不一定都可取,但其平实的语言表达、精巧的内容编排,对传统媒体的传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同于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即时推送,一个专版的风格需要通过一篇又一篇稿件的打磨与积累来实现与巩固。近年来,在以栏目为牵引搭建版面的“四梁八柱”后,“中国边关”专版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一是加强选题策划,强化传播实效。选题策划是对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也是一次深度加工,其突出作用是最大限度地用好新闻资源,挖掘其潜在的新闻价值,放大传播效果。在这方面,专版编辑可以充分运用掌握线索多、联系作者广、部队情况熟等优势,或整合、或集纳,一个版面突出一个主题,以图文、图表、链接等形式,形成集束效应,增强视觉冲击力、新闻感染力,强化传播效果,给受众打下深刻烙印。
在尊重新闻事实基础上,更加注重专题策划,力求能够深化报道主题,深挖新闻价值。针对新兵上哨、军嫂探亲、老兵退伍等边防工作特点,以及春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等节假日特点,选题策划聚焦边关哨所,精心打磨版面内容,创新版面设计,力争形成特点。
二是采用触动心灵的叙事风格,亲切真挚的讲述方式。一个以展现新时代边防军人风采为报道主体的专版,没有立得起的人物报道,就好似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方面,边海防军人因驻地、任务、军兵种差异性较大,其故事呈现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边海防军人的任务共性比较突出,其主要渲染内容围绕家国情怀、军人本色、奉献担当展开。个性是表征,共性则是本质。这就要求在稿件处理中,应当聚焦人物特点,从“表征”流畅自然地过渡到“本质”,实现平实理性叙事风格的最优化表达。
反思人物写作容易出现的问题。专版在策划选题、遴选稿件、指导修改的过程中,尤其注重避免大众化、空泛化,对于任意抬高人物精神境界和思维高度的倾向格外注重规避。专版刊出的《一对“好搭档”并肩守岛人》《温柔着雪域天山 坚韧着万里边关》《最后的骑兵,仍然在冲锋》《再访“老魏叔”:一位老护边员缘何成“网红”》《缺氧的高原不缺爱情》《“站立”的独腿英雄》等系列人物报道,通过抓住一个个人物的闪光点,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聚焦他们的工作、生活等多个维度,探索真实感人的叙事风格,塑造出“平凡伟大、各美其美”的边防军人群像。
三是转变语言表达,优化阅读体验。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话语形态丰富多样的实际,专版注重在话语形态、表现手法、行文风格等方面,尽量做到生动活泼,吸引官兵。《高原连线:想你时你在眼前》《够炫酷!哨所有了健身房》等稿件,引用网络热词作为标题,力图语言亲切生动、笔触细腻感人。在叙事手法上,针对年轻官兵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注重挖掘生动故事,通过接地气、生活化的表达提升吸引力。
在引发受众共鸣方面,具有一定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的作者往往更具优势。这类作者的稿件因为具有学养丰厚、思考深刻和表达个性的特色,往往能让受众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体验。例如《生死雷场 平凡英雄》《三沙蓝,那么远又那么近》《出发,在春天的序曲里》《遥远夜空中,有一颗星明亮闪烁》《遥远的你,离我这样近》《回望边关,曾经的远方成了家》等,都是这样的篇章。
四是丰富版面元素,突出视觉美感。优质的版面既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打动读者的故事,也要给人以美感。注重从版式设计、标题制作等方面下功夫,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稿件能够以一个符合气质的“外貌”呈现在受众面前,吸引受众阅读的兴趣。比如,在春节之际运用中国结、灯笼等元素突出节日氛围,妇女节用粉色底图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植树节用绿色元素体现版面主题,通过视觉效果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清新、疏朗、雅致的版面视觉特色。
专版十分注重版面语言运用,通过加强专题策划、活用版面元素,在增强报道效果和力度的同时,突出版面的视觉呈现。
三、提升传播高度和力度:延伸版面触角,搭建交流平台
在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时代,“有图有真相”是提升传播高度和力度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新的媒介生态下,受众发声的意愿空前强烈,纸媒互动性不强的先天不足被进一步放大。虽然纸媒无法做到和新媒体一样即时互动,但增强互动性的探索十分必要。全新改版的“中国边关”专版在探索拓宽互动渠道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拓宽新闻来源。在采编过程中,及时追踪捕捉在微信群、朋友圈及媒体上的热点事件,注重对与边海防官兵有关的热点进行深度报道。《白哈巴边防连:一封“家书”引出31年军民情》一稿,就是从微信朋友圈“挖”出来的新闻故事。当时,笔者在朋友圈看到几张“退伍31年的老兵,寻找当时驻地哈萨克族老乡”的图片,便立即联系通讯员进行采访。最终形成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讯。
开辟版面栏目。为满足受众表达欲望,专版长期设置《“哨位君”说》专栏,通过搜集融媒体精彩评论、读者来信等内容,在栏目中展现受众观点,创新尝试编读互动。专版还积极策划《“微”观心愿》《2019,军营新年flag》等互动专栏,通过“微故事”“微观点”,为受众提供表达平台。
借助融媒体推广。自2017年以来,专版积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及时推送专版重点策划和重头稿件。进一步提升专版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特别是新媒体图文并茂、短视频即时呈现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人“身临其境”、深得受众欢迎,更以“有图有真相”的方式,成为专版公信力塑造的有效载体。专版注重通过“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网等新媒体推送稿件,借助融媒体力量扩大影响力,对受限于字数、版面篇幅等原因无法在版面刊载的图文稿件,一并借助融媒体推广。采编实践表明,“一图胜千言”,而一段制作“吸睛”、配乐优美的短视频,其作用更是远远超出了一张照片。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边关”共面向新媒体推送稿件近400篇,平均阅读量数万次。在融媒体上以评论、点赞等方式交流的受众近万人次。
实践表明,作为时效性不是很强的新闻专版,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主动融合,实时互动,既有助于扩大受众面、增强专版的吸引力,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受众反馈意见,在与受众的互动中不断创新提升品质。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军事新闻编辑室编辑)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