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夏洪青

编 委

张海平 陈广照  雷  雨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军事题材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刘漾漾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防教育的深入推进,军事题材真人秀节目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兼具军事节目和娱乐节目的双重属性,军事题材电视真人秀节目具有流行文化对接强军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当前我军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核心发展问题,努力寻求能够突破现状的方法路径,以增强我军军事文化价值的影响力。

关键词:军事类电视真人秀;发展路径;文化价值

新媒体时代,军事类电视节目蓬勃发展,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受众反响好的节目还不够多。在此背景下,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凭借自身优势得到关注,对输出与传递军事文化价值大有裨益,为传播军事知识、开展国防教育、塑造军队形象起到了良好作用。

一、构建与环境相协调的战略格局,拓展新兴制作模式

电视栏目生存在电视媒介间,它的存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想要节目获取成功,就必须无时无刻不关注其身处的环境现状,并创造条件,构建与环境相匹配的发展格局和路径,使得内外部形成关联互动的紧密联系。

当前,我国电视栏目普遍生存在以频道为中心的运作环境中,这就使得竞争形态已经从传统意义上栏目间的单兵作战转向为以频道为基本单位的合力打拼。在此前提下,统一频道形象、整合频道资源成为必然,这也就要求栏目必须在统一的频道定位下实现百花齐放。

我国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确立发挥“频道”影响力的站位点,打破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式,改变原先与其他栏目间“诸侯割据”的现状,让生产制作的每个环节都形成在频道统一调配下的有序组合,在内容间相互区分特点和重点,突破操作上彼此制衡、资源和素材不断重复使用的困局,从而使得节目本身在频道运作中不再是简单捆绑式存在,而是合力中的强势部分。

与此同时,借助频道的强优势,拓展联合制作与自主研发共存的新兴制作模式。一方面拓展与体制外资源的联合制作路径,在生产、推广、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实现最大化的整合,寻求在开放模式下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提升自主研发的创新力,在电视节目生产的全流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每个环节力量比拼,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精耕内容生产,同时兼顾娱乐表达和军事文化担当

军事类真人秀节目一直因其制作准入门槛高致使一般制作单位无法参与,主要包括政治上的准入标准以及较高的协调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并非电视市场中的所有制作方都可以做;二是不能完全按市场需求随心所欲做。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就决定了军事真人秀节目制作的难度与高度。当下在诸多真人秀节目制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偏差: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娱乐本性的回归,使得制作方对节目形式和节目元素的设计过分关注,超过了大众对于情感价值的诉求。而我国所呈现的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恰恰与此相反,节目的精神内核丰富,但欠缺合理的电视节目设计,因此必须要打破内容与形式割裂的困局,重构表层娱乐表达和深层军事文化担当的双重讯息,从而给予受众独特的视觉感受,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一)降低对话语境,从“独有”到“普及”

军事信息自身极强的专业性和政治性特点,常常给人以生硬、晦涩、距离远的感觉,因此作为制作者,在节目中要特别注意话语方式的构建,在叙述方式上寻求更接近大众、更平民化的语言表达,为传者与受者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减少阻碍。我军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可以尝试让从前生硬的解说形式让位于更有趣味性的参与者之间的交谈和互动,降低与普通受众间的对话门槛,使得节目不再成为高学历精英阶层或军迷的独有,而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及。以此在贴近受众需求的同时,使得节目的受众更加多元,为节目传递军事文化价值清除圈层壁垒。

(二)架起“故事”桥梁,从关注比赛过程到关注“人”

当前,现有节目的设计总体上偏重比赛过程的展示,但程序化的比赛进程作为节目设计的结构,只是保证了节目文本预设性的发展,单纯的比赛环节展示难免枯燥乏味,单纯关注过程本身往往并不能带来叙事的丰盈,也不能生产亮点。因此应该避免过于关注节目的结构性预设,注重挖掘参与者身上的故事,塑造角色,从而架设桥梁,为节目增添血肉。这样不仅可以使节目中的娱乐表达有了附着体,而且可以通过关注鲜活的人物为受众带来直观的、打动人心的感受,避免出现观众在收看完节目后,仍然对内容处于认知模糊的尴尬境地。从更深的层面来说,故事的构建还可以进一步深化节目的精神内核,填平娱乐和文化失衡的鸿沟。

(三)增添节目元素,从“扁平”体现到“多元”呈现

电视元素是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时间元素、空间元素、情感元素等等,不同电视元素间的排列组合或编码将会带来不同的节目效果。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增添多种元素,各种元素互相交叉促成的节目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在审美上实现从“扁平”体现到“多元”呈现的视界跨越。

三、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利用核心媒体优势延伸品牌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任何一种单一媒介都不再能打包天下,被媒介“碎片化”分散了的社会注意力需要的是多平台组合产品。因此必须紧握时代脉搏,打破单一的电视屏幕传播,迅速弥补栏目自身与受众互动不足的短板,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拓展,构建栏目的立体式传播矩阵,实现节目内容的多渠道分发。从具体的层面来说,立体式传播矩阵是指矩阵式的“一个核心+多个平台”:一个核心是指依旧将电视这种传统媒体作为栏目内容分发的核心渠道,“多个平台”则是指两微一端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构成的侧翼分发渠道,具体包括央视网客户端、微博、微信以及抖音、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另外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矩阵式既指本身所构建的大的传播矩阵,也指分布在各个平台之上的小矩阵,而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一方面实现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的多渠道分发,在传播渠道上实现“立体”,另一方面根据平台特点和受众需求打造适合各平台的附属内容,实现多媒体互文本的传播,将节目资源进行先分化后重聚,最终形成组合拳,构成传播合力。

同时在栏目打造立体式传播矩阵的背景之下,我国军事类电视节目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要注重开发属于节目的副线品牌节目。这些节目要在统分之下形成各自的特点,然后分渠道播出,既可以选择新媒体平台,也可以选择在央视的其他时段配合播出,最终在提高节目内容利用率的同时,培养受众的忠诚度,取得共赢的效果。

四、尝试“互联网+IP化”开发,实现向市场经营流转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电视传媒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电视的内容与市场和观众的收视日益结合在一起,产业化、集团化、市场、效益、效率、收视率需求以及成本核算、营销、广告等影响着电视实践。中国电视历经宣传品时代、作品时代,已经全面进入了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其评价标准已经转换为市场价值的实现,比如高收视率、较强的广告拉动能力,或者市场的回收能力、开发能力,能否形成产业链价值等。

当前,在文化娱乐产业,IP价值作为新的盈利增长点被内容生产方深挖,他们希望在产出观点的同时实现盈利。IP是基于独特的品牌识别符号和广泛粉丝基础的版权产品,主要包括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版权,可以被授权为不同的文化产品形态进行商业价值的多次开发。当IP的系列开发在影视市场和文学市场大放异彩后,传统的广电媒体从其中看到了可以借鉴之处,也逐渐开始探索电视节目IP化开发,以此突破了原有的单一运营模式。所谓电视节目IP化开发其实质是以电视节目为核心IP,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发展,与手游、电商、影视剧、出版物、动漫、APP 等联手建立 IP 产品新生态的产业模式。

那么我国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应该意识到,当有一天,在媒介融合的合力之下节目完成了忠实受众的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扩张后,能够集聚其品牌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于一体,到那时候,作为电视符号和文化载体的军事电视真人秀节目也就成为了难得的IP资源,具有宝贵的开发价值,大可以借鉴其他电视节目“IP 化”道路,尝试“互联网+IP化”的运营模式,以此来实现栏目多业态的产品转化,打破生存的疲态与困局。在依托节目IP进行多元开发的勃兴之时,我国军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更应该意识到的是自身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节目,也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终端上提供与节目内容生产所相关的具有价值的创意、品牌以及消费需求。

(作者系空军某场站政治工作处干事)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