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军涉军题材影片援助体系的发展历程
摘 要:从20世纪初开始,美军为了在荧幕中塑造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逐渐打开向好莱坞的涉军题材影片援助的大门,并且在二战中达到了顶峰。20世纪50年代,美军的援助活动开始走向正规,援助体系初步成型。在20世纪60年代,国防部的公共事务部门在权力集中后规范了整个援助体系。该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定型,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美军;涉军题材影片;援助制度
一、美军逐渐打开了援助的大门:1904-1941年
根据目前可以考证的资料,美军与好莱坞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比奥格拉夫电影公司帮海军制作了 60部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展映短片,受到了广泛关注。几年后,海军也开始给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提供人员、装备和设施。一系列的接触标志着美军正逐渐打开向好莱坞援助的大门,也基本上确定了美国涉军题材影片的生产逻辑:依靠整个美国电影产业链的力量,通过一种“军民融合”的方式进行生产。所以我们会发现,美国所有的涉军题材影片都是由好莱坞的商业制片公司生产制作的。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政府开始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来支援战争,当局逐渐意识到了电影这种传播媒介在宣传上的巨大力量。所以威尔逊总统在公共信息委员会专门设立了电影局,负责通过电影来影响民众对于战争的看法。在电影局的管理与协调下,军方向好莱坞提供了大量援助,同时也凭借着这些援助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影片的内容,在荧幕上塑造了对自己十分有利的正面形象。
此后一段时间内,好莱坞的影片开始聚焦于展现美国强大的军力,军队主动对一些影片进行了大力的援助。其中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影片——《翼》。该部影片获得了美国历史上首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更为关键的是,美军战争部对于该部影片史无前例的援助力度极大地拓展了军方与好莱坞的合作空间,也让双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对于美军援助机制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过此时美军对于影片的援助并不是十分正规,各军种都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相关活动进行管理,许多援助都是在军队高级将领的协调下才得以进行,并且陆军和海军“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明显,有些被海军拒绝了的电影却收到了陆军的援助。
一战后,随着法西斯主义政权在欧洲的崛起,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风险急剧上升,好莱坞的许多制片人开始筹划拍摄整军备战主题的电影。但是此时美国国内浓重的孤立主义氛围让好莱坞在与军方合作时非常慎重,两者合作的一些影片如《约克军曹》《飞天猛将》等都受到了国会的详细审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珍珠港事件的爆发。
二、援助体系的初步成型:1941-1963年
珍珠港事件彻底扭转了美国国内的舆论形势,舆论的转变与政府的支持使得好莱坞对于与军方合作不再有所顾虑。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一共有75部影片获得了军方“完全支持”级别的援助。此外,好莱坞还有五位著名导演参军入伍,走到了战争前线,拍摄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时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乔治·马歇尔为解决士兵对政治教育毫无兴趣的问题,还专门邀请弗兰克·卡普拉为美军新兵制作了系列政治教育片——《我们为何而战》。
在战争的促进作用下,美军与好莱坞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军方与好莱坞在二战期间的合作整体上仍然较为无序与混乱,政出多门、制度不全、流程不透明等问题比较突出。原因主要是彼时的美国战争部和海军部各成体系,导致双方设立的电影办公室在援助事务上相互竞争、抢夺资源。
这个问题在1949年得到了初步解决。刚成立不久的国防部整合了原分属于战争部与海军部的电影管理机构,在公共信息办公室下设立了负责与好莱坞影视公司进行联络的电影生产办公室。至此,美军对影片的援助活动有了一个初步的统一管理机构,双方的合作开始走向正规。
新设的电影生产办公室的运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电影生产办公室只拥有名义上的管理权,并没有足够的权威来管理各个军种的援助事务。实际上仍然是各个军种自己决定对影片的援助事务。这导致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电影生产办公室更多的是作为好莱坞向军方申请援助的一个官方“入口”,帮好莱坞把援助申请传给各个军种,却无法要求某个军种机关去援助哪部影片。直到1964年,当时分管公共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亚瑟·西尔维斯特起草了一份新的指示文件,改革并规范了整个援助制度,该状况才得了改善。
三、制度的规范与权力的集中:1964-1985年
此次改革主要是得益于国防部权力的集中。从1953年的“第6号改组计划”开始,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就在不断地改组国防体制,增强国防部对于各军种的领导权威,实行权力集中。1958年施行的《国家安全法》修正案扩大了国防部长的权力,而分管公共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也可以开始发布有效力的命令,并逐渐拥有了对各军种公共事务部门的管理权。
促使亚瑟·西尔维斯特起草新指示文件的直接原因,是陆军对于影片《最长的一日》的援助招致了国会议员和一些媒体对于军队利用公共资源援助商业产品的批评。1962年,在给电影《孤岛大逃亡》准备炸药的海军水手意外死亡,这进一步坚定了亚瑟·西尔维斯特制定更为严格和规范援助制度的决心。这次改革一方面是建立起了一套正规化的申请程序,更重要的是明确了美军援助活动的项目管理制度,并对项目责任人——项目官的权责作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实践证明,该项目管理制度对于管控援助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时美军才建立起了较为规范与体系化的援助制度,国防部公共事务助理办公室也得以将之前分散在各军种的管理权力集中起来,对相关事务进行统一管理。此次改革奠定了美军整个援助制度的基础,随后的几次修订基本上都遵循着该次规定的框架。
与此同时,改革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过于严格的规定加大了好莱坞与军方的合作难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好莱坞与军方在20世纪上半个世纪所建立起的亲密关系。在1968年以后,“海斯法典”所构建起的审核制度逐渐被电影分级制度取代,电影创作者们所受到的桎梏越来越少,一些涉军题材影片中开始出现描绘军方负面形象的内容。特别是随后的越南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分歧,导致好莱坞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生产制作了大量反战题材的影片,与军方的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1965-1975年期间,好莱坞生产了约90部涉军题材影片,其中只有12部影片获得了军方的“全力支持”,而在1941-1945年间,这个数字是75部。
越战后,双方紧张的关系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国内盛行的反战主义思潮给征兵工作和军费预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许多美军官员都意识到,一味地拒绝对反战题材影片提供援助只会将整个好莱坞推到军队的对立面上。即使军队不进行援助,一些不利于军队的影片依然会被制作出来。所以美军公共事务部门开始转变态度,尝试与好莱坞的制片方进行谈判协商,利用援助来换取创作者一定程度的妥协,双方关系也随之开始回暖。但美军至此之后再也无法拥有对援助影片的绝对话语权,好莱坞与军方开始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四、体系的成型与完善:1986年-21世纪初
随着美国经济在80年代慢慢走出“滞涨”,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好莱坞与军方的关系再度亲密起来。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1986年著名影片《壮志凌云》的上映。在该片的拍摄过程中,美国海军史无前例地为其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资源和技术顾问。该片不仅取得了当年美国国内的票房冠军,还在次年给美军带来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参军入伍潮。《壮志凌云》让好莱坞看到了和军方合作的巨大利益,投给军方的援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
1987年,国防部首位电影生产办公室主任唐纳德·巴鲁克正式退休,并于1989年迎来了继任者—菲利普·M·施特鲁布。5410.16号指示文件也在1988年进行了首次修订,主要是进一步规范了审核的流程,并制定了协议文件,开始以协议作为援助项目的运行基础。但是这个版本的协议只有一些宏观的规定,在之后多年的援助实践中,协议得到了丰富与完善。除了制定协议,1988年的指示文件还明确了援助活动中具体的收费项目,建立了比较透明公开的费用收取制度。
这次修订也标志着美军对涉军题材影片的援助制度基本形成,此后军队与好莱坞的关系趋于稳定。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诞生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涉军题材影片,如《拯救大兵瑞恩》《黑鹰坠落》《变形金刚》《钢铁侠》等。
(作者分别系央广传媒副总经理、空军报社编辑、空军预警学院雷达士官学校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员)
责任编辑:吕俊平 实习学员:刘小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