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副刊“新闻” 讲好强军故事
摘 要:军队报纸副刊,应在坚持特有文化品格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发挥情感力量、美学品格与特色风格的优势,讲述精彩的强军故事,启迪官兵思想、滋润官兵心灵、激励官兵言行,为强军实践提供舆论支持。
关键词:报纸副刊;新闻性;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报纸副刊新闻性的不断增强已呈明显趋势。为满足广大官兵求知求真求美的精神需求,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在坚守特有文化品格的基础上,将文学性与新闻性进一步有机融合,在为官兵成长搭梯、为强军实践服务、为战斗力提升助力的探索中,开拓出一条有效路径。
聚焦中心工作策划栏目,延伸时效性,提高副刊的战斗品格
通常的新闻报道,是“就事论事”的直接报道,从这一层面来说,副刊没有新闻那样快速的时效性,然而,一旦围绕时代命题、社会焦点,依托副刊审美特征做出进一步“报道”,副刊就具备了一种深入与延伸性质的时效性。这种深入与延伸,引导着人们心理与行为走向,颇具现实意义。
围绕中心设置栏目类别。 近两年来,部队实战化练兵、新风正气等方面的好新闻层出不穷,《火箭兵报》副刊及时紧密聚焦火热练兵实践和部队新风尚,自2017年开始,先后策划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报告文学、“我的地盘”“迷彩军旅”等栏目,持续推出“战场”故事、“新风”故事,全方位展示火箭军部队优良传统的传承、治军理念的更新、科学管理的发展和官兵精武强能的铁血风格。2018年初,为配合“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活动,又推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栏目,以思辨性散文为主打,探寻解读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围绕践行强军使命,开设“强军·我的成长报告”等栏目,运用随笔的形式讲述官兵身边的强军故事,感悟自身变化和成长,以小人物抒发大情怀、小故事承载大理念。
围绕中心圈定组稿范围。栏目的优劣最终体现在稿件质量上。抓住部队中心工作的重点环节与特色内容,才能捕捉到精彩故事。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报告文学栏目为例,我们首先抓住“报告文学具有新闻的真实性”这个基点,直接对接实战化练兵“大场景”,遴选一线故事。稿件中很多故事原本来自新闻事件,但经过深入挖掘,以文学的笔触讲述,官兵能够从更加具体鲜活的形象中获得更直接、更真实的感受和触动。“练兵打仗”的使命在他们心中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断具象化。这些故事,有的意气风发,有的笑中带泪,有的撼人心魄,但都带着年轻的激情、硝烟的气息,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示范效果,给官兵带来深入影响。
围绕中心定位行文风格。“真实可感、质朴鲜活、有血性、有深度”为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栏目的风格定位。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首先注重故事的真实性,保证“新闻”与文学的“联姻”中,作品没有因缺少“事实”而缺失根基,没有因缺少“新闻”而缺少价值,同时,也没有因缺少“文学性”而失去动人的情感和暖心的温度,确保作品以高昂奋进的战斗品格获得官兵的肯定与钟情。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新一代革命军人于历练中获得的对个人价值、现代战争、军人职责的认识和思考,摒弃孱弱的抒情和华丽的辞藻,保证稿件情感高度与思想深度并存。2018年,共有《对星》等8篇作品分别被《解放军报》《军营故事会》、全军政工网等媒体转载。
围绕读者兴趣组织稿件,提升可读性,彰显副刊的时代气息
报纸副刊的可读性与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密不可分,与时代精神、时代气息相生相伴。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围绕青年官兵阅读焦点,进一步将“大题化小做生动,小题出新做深刻”,以信息含量和时代气息并存的精彩故事满足官兵阅读需求。
打造精品稿件。步入网络时代,官兵的阅读品位和阅读侧重发生质的变化。就拿“红色基因”来说,随着信息传播加速,很多相关内容已被官兵熟知,在副刊稿件中,如果一味重复讲述红色故事,一味赞美颂扬,难以提起官兵更多兴趣。《火箭兵报》副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栏目,摒弃“为讲故事而讲故事”的固有思维,将历史事件、人文知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蕴含在红色故事中,让官兵读后真正有所得、有所感,有所触动、有所震撼。
例如《李大钊故居遐思》一文,全文由故居和李大钊本人引出很多小人物和小故事,蕴含着坚贞的革命风骨和动人的革命情怀,在官兵心中构建起一个更具象的英雄群体;《“八一南征”,不可忘却的国家记忆》一文,不仅为官兵揭示鲜为人知却攸关我军早期命运的红色历史,而且旗帜鲜明地对当代军人再塑所向无敌的铁血忠魂提出思考与召唤,让红色经典、红色圣地、红色故事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抓住阅读焦点。艰苦且不失浪漫的驻训生活、恍若战争大片般的演训经历、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火热军旅生活的鲜活故事,不仅是军队报纸副刊的好素材,也是官兵渴望了解的宝贵经历。《火箭兵报》副刊一方面从官兵感兴趣的编制体制改革、专业训练、驻训生活等方面,策划出“打起背包又出发”“我的十八岁”等主题专版,一方面以散文、小小说、诗歌等不同文体讲述不同风格的军旅故事,让读者拥有了更多观察和感受军营的视角,版面也因风格多变更具可读性。官兵从这些尽显当代军人风采的故事中,受到文学的濡染和艺术的熏陶,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清了英模的样子,纠正了思想偏差,获得了知识和力量。
加强版面互动。相比新闻版面,报纸副刊形式内容更显丰富与活泼。大到参加演训的经历,小到一次自我成长的心理变化;远到对未来战争的假想与思索,近到由驻训地一株骆驼刺引发的感怀,都可以是《火箭兵报》副刊故事的主角,这就给了官兵更丰富的阅读选择。同时,副刊大多是自由来稿,一些读者在阅读同时也因兴趣使然、情感驱使,起笔行文,为副刊注入新鲜血液,打破了传统新闻单向的传播模式。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又利用微信群,交流军旅生活感受,定期讲评、讨论稿件,对“潜在作者”进行挖掘与帮带,有效增强互动,也为官兵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与表达情感的平台。
紧贴官兵特点设置版面,增强针对性,打造副刊的军种风格
默多克有言:“版面,是一种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版面语言是办报人立场、观点、感情和审美眼光的自然流露。”《火箭兵报》副刊作为战略导弹部队党委机关报的一部分,既要保证庄重简洁、质朴大气,与其他版面协调一致,又要体现当代火箭兵的精神面貌与文化品格,充满美感和朝气,让读者获得更多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提升了品牌效应。
强化“一体化”,提升视觉感受。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的版面设计,进一步树立整体意识,避除零敲碎打的点缀和不痛不痒的装饰,力戒图片使用不当造成的“切割感”,为凸显主题锦上添花。在“清明特刊”的设计中,整版以水墨风格统领,以火箭军元素主打,于深切追思中展现奋进力量,彰显战略导弹部队的人文气息;“六一”特刊版面别出心裁地将“导弹娃”画作融入充满童真的图片与色彩之中,与导弹娃笔下“火箭兵爸爸”的故事相映成趣,活泼灵动让人爱不释手;全军先进重大典型、“金牌营长”罗寅生的整版报告文学设计,将主人公带领营队训练战斗的动感图片“剪裁”成一幅整体“画面”,置于版面黄金比例位置,不规则的边缘与文字有机衔接,富有视觉冲击力又不显突兀,直观地营造真打实备的硝烟气,尽显火箭军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迈战斗品格。
引入特色插画,丰富阅读视角。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充分利用部队大学生士兵增多的优势,邀请来自清华美院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士兵,以其在一线的直观感受和扎实绘画基础,为副刊量身定制“专属插画”,为版面“画龙点睛”。在2018年以“双手间的幸福感”为主题的“五一”特刊中,版面邀请不同岗位的火箭兵与军嫂讲述他们以不懈奋斗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的故事,并为每个故事配以写意风格的插画,生动直观地“以图释文”,让读者对每个“劳动者”的奋斗人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引人联想更发人深思。
强化版面“个性”,顺应阅读心理。2018年,《火箭兵报》副刊更注重打造版面军种特色。在追求不拘一格使用字体、线条等元素的创新中,突出火箭兵色彩与战斗气质,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设计模式中注重图片“改造”,大胆留白,满足流行版式发展趋势与官兵身份认知的双重需求。同时,注意去“同质化”,以细化图片选择追求“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促进版面与文字交相呼应:文学版面选取具有军旅元素的写意图片,军旅版面侧重体现官兵战斗生活的具象图片,而文化版面则倾向体现官兵文化生存状态的“原创图片”。如此,官兵一看图就对版面的风格有所了解,更便于进行阅读选择。
(作者单位:火箭兵报社)
责任编辑:吕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