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者呈现有细节有亮点的好故事
2019年新年伊始,我和部里几个小伙伴一起走进“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第二分队的报道行列,来到广西海警部队、南部战区某边防旅边防一连,进行了一波登战位、接地气的采访。在执行采访报道任务的过程中,自己亲身体会、用心感悟,收获了一些感悟,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感悟一:细节是好故事的眼睛
好的主题和好的故事是用无数个生动的细节构建出来的,如果想要写出来的稿件能让网友愿意去读,能被网友记住,能打动人心,那么,就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好故事要靠细节展示。
在广西海警部队采访的时候,有几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一处是跟随广西海警巡逻艇出海巡逻时,发现艇上的战士们吃饭都是在露天站着吃的,细问之下发现“风餐露宿”和海警官兵的任务习性有关。我们还发现,因为巡逻艇出海频次高,所以人人都会做饭,都要做饭,巡逻艇上“人人都是炊事兵”,这些细节便是构成故事的关键点;还有一处细节,是在广西海警二支队有个“竹楼哨所”,外表很破旧,不起眼。但是细问下来,发现竹楼上悬挂的国旗有渊源,之所以在这个位置安排一个“竹楼哨所”也有其独特的原因,由此而来,故事的细节有了,抓人眼球的亮点也就有了,这便是好故事的眼睛。
感悟二:在共性中寻找个性
每个部队看起来大同小异,训练内容似乎也都是那几种,所以军事新闻的报道中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在“共性”中寻找“个性”。在“大同”中找到“小异”,从“异”处出发讲故事。
在这次采访的广西海警部队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它和海军部队的一些共同点、共通点,比如所配备的装备舰船等有些相似,像跳帮训练这种训练模块也很相似,但又不同于海军部队;另一方面它和边防部队也有相似之处,但对比边防部队,它又具独有的专业性。发现诸如此类的“异”处,才更有利于挖掘到好的新闻点。
再比如在广西海警部队的45111舰采访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这艘舰和海军舰船的相同之处,但是“形似神不似”,发现“不似”之处,才会发现好故事,讲出好故事。
感悟三:精简你的所见所闻
在南部战区某边防旅边防一连采访时,我们跟着官兵走了几趟巡逻路,包括海上和路上。一趟巡逻下来,时间很久,信息量很大。但这些信息量里包括有很多冗杂的、不适合新闻传播的内容,这时候需要做的便是精简我们的所见所闻,将一些有价值的,有新闻点故事性的内容提取出来,将精细取舍后的内容串成珠子传递给读者。
精简所见所闻的另一个理解是:精简报道。有时候,采访本身也可以是报道。在“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报道中,“参与式报道、体验式报道”似乎更为合适。将记者的感受融入报道中,借助情感共通来讲故事,更容易得到读者的共鸣。我参与了、看到了、听到了,我被打动了,把这份感动准确地传达给我的读者,就达到了报道的目的。这便是记者的参与性,也是“记者在战位”的意义。
感悟四:由“做好心理准备再写”到“边采边写”
到部队基层采访,不能不考虑采访的思路和方法。不管是普通记者,还是名记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做法。大多数记者都有准备充分再采写稿件的做法。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观点,比如我下面引用的这段话:“当我们一直想着‘在准备,还在准备’,却始终不行动,这就是在给我们自己的拖沓行为找借口。当我们举棋不定的时候,就会出现逆反心理。非要准备非常充分后,才会开始行动。”这是小说家Steven Pressfield说过的一句话,也是自己采访中的切身体会,有时,“想好了再写”,不如“立刻写”。因为“立刻写”时的感情是充沛的,先将感情记录下来,随后再补充细节,打磨文字。相较于“想好了再写”,“写好了再想想”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采写方法。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