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重大活动摄影报道基本功
春暖大地,生机盎然。紧张忙碌的全国两会采访任务结束了,对于一名摄影记者来说,是打了一场新闻采访的“硬仗”。相机的镜头盖虽然合上了,但会场内庄严的国歌、热烈的掌声以及委员们履职尽责的身影始终在脑海里回荡,自己还沉浸在盛会的氛围中。
2019年的全国两会,我承担的是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采访报道任务,主要是采访军队政协委员。由于委员们的驻地非常分散,10多天时间里,我每天采访走路的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人不但没瘦,体重反而略有上升。究其原因,摄影既是个脑力活,同时又是个体力活,每天背着30多斤重的器材,有时还要带上梯子,体力消耗非常大。每天饿得很快,饥饿时就会眼冒金星,有低血糖的情况出现,会影响到工作效率。所以,为了不影响采访任务,我强迫自己每顿饭都多吃一些,以备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报道中来。
东风浩荡催奋进,我们都是追梦人。在采访中,我在会场内用镜头记录了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忙碌身影;会场之外,也用相机定格了一幅幅别样而生动的瞬间。
一、镜头要讲政治
弘扬主旋律,聚焦正能量。作为摄影记者,会议期间拍摄画面的时候,都要想一想为什么拍。委员们出席会议的目的,是参政议政、履职尽责,所有的镜头都要聚焦到这个主题上来。军事摄影记者就是要通过镜头展现军队政协委员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会风会纪。会议期间,我的相机快门按了5万多次,通过报纸、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刊发了大量军队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精彩图片,展示了军队政协委员的风采,也反映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图片严格把关,守好安全底线。在采访拍摄中,如果偶尔遇到军队政协委员们的帽子没有戴正、领带没有系紧、扣子没有扣好等情况,我都会及时给委员提个醒。一天的采访完成后,在电脑屏幕上通过放大图片浏览拍摄效果,如果看到个别委员的衣兜扣子没有扣好等情况,虽然只是个不通过放大镜都看不清楚的小问题,也许图片刊发出来都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仍会坚决把这样的图片卡住,不往两会图片库推荐。每天在图片后期查找问题上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画面上的每个军队政协委员都要细细过一遍,相当于自己当一次“军容风纪纠察”。然后再查看委员们的表情是否自然,构图是否饱满,画面里人物关系和逻辑上是否经得起推敲,会不会引起炒作带来负面影响,最后才在一堆照片中挑出最好的上传。就这样,自己认真、细致地做好第一道把关人,不给后方编辑添麻烦。
采访前要先和委员进行沟通,在取得同意之后,再采访拍摄。重要稿件在拍摄完之后,还要得到委员的确认后再发稿。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新闻宣传的盛会,有许许多多的热点、看点,不同的新闻媒体之间是一场激烈的竞赛。个别媒体记者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搞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报道。一些“标题党”更是喜欢用剥离新闻事实的手段,来达到夺人眼球的目的。作为军事摄影记者,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职责,用手中的“武器”高标准完成好本职工作,不主动追逐明星,不去碰所谓的花边新闻,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都放在采访任务上。
二、镜头要会创新
摄影记者是用相机和镜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一声声清脆的快门,是对摄影记者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瞬间的意识决断的检验。有人说拍照片是碰运气,其实不是很准确。如果平时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对宏观大局的了解,没有不断地学习和储备,即使机会来了也很难抓住,正所谓,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会前做足准备。虽然已是第4次采访两会,但我在会议开始前还是认真熟悉材料,了解大会的主要议程;主动找委员沟通,了解他们的相关计划安排。同时,把近几年中央主要媒体的两会新闻报道翻阅了一遍,虽然每年的会议内容都不相同,但是报道的方式方法还是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对于摄影记者来说,采访前不妨先看看别人拍摄相似题材时,有什么新颖的角度和好的切入点,把别人的东西学习消化后自己再贴合实际进行创新。上会前,我还主动请教部、室领导,请教李刚、冯凯旋、周朝荣等几位有着丰富两会采访经验的同志,和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摄影报道在主题、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关键在于出新—角度要新,手法要新,图片要有视觉冲击力。会议期间,我每天都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的摄影作品,就是为了防止自己出现思维定势,担心脑子里形成了固定的画面,所以要想办法打破它,不断地否定自己、挑战自己,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提更难的要求。每天晚上完成发稿任务后,我就在办公室进行一个人的工作小结,总结当天的采访得失,安排第二天的采访计划。
2019年的全国两会采访,我在完成每天发稿的“固定动作”之外,还加了一些“自选动作”,关注会场之外的影像。会场外,委员们忙着准备、完善自己的发言和提案,工作人员在忙着服务保障,记者们忙着采访,我把这些影像都通过镜头记录下来。我认为这些并不是花絮,因为所有这些元素本身就是盛会的一部分,这些元素链接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会议开得更加务实、高效。
在具体的采访拍摄中,我除了拍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主会场之外,还把镜头对准一个个小细节,把大主题化为小视角。为了体现委员们会上的忙碌,我拍摄了委员们的手提包、笔记本、草稿纸,我注意到,有的委员一天下来竟然能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满数十页纸。当然,在拍摄这些镜头时,我都会把相机参数调整为大光圈,把委员们写的具体内容虚化模糊掉,因为没有经过委员允许,这些是不宜公开的。在采访小组会议讨论时,我拍了一个画面,把焦点对准一位委员放在会议桌上的眼镜,眼镜后面是用红黑两色笔所写的密密麻麻的稿纸,虽然具体的文字内容虚化了,但能从这个巧妙的小角度反映出政协委员们履职尽责的精神状态。
三、镜头要会守候
大家都知道,许多喜欢拍摄风光、野生动物题材的摄影人都被“磨”出了好脾气,因为他们往往为了一个好的天气、好的画面,一蹲守就是好几天,甚至几个月、几年都不足为奇。一些拍摄纪实新闻的前辈们也持同样看法,他们常说,好镜头是等出来的,要有耐心和毅力,要能吃苦。记得曾在一篇回忆录里看到过周恩来总理和摄影记者的一个小故事,大概意思是说在一次外事活动中,周总理看到外国摄影记者在采访时爬高趴底,非常敬业,事后就对身边的摄影工作者说,外国摄影记者可以趴在地上拍,咱们的摄影记者也要受到启发,多寻找角度。
为了“守候”新颖的画面,我每次去人民大会堂采访,基本上都是最后离开的记者。一次,会议结束时,我发现了一个别样的景象:在委员们离场时,我透过大会堂的大门看到国家博物馆门口竖立着“伟大的变革”5个黄色大字非常醒目,这其实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主标题。我觉得这个主题正是我们当今这个伟大时代的生动注脚,我们召开全国两会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不断推进国家的变革和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于是,我在人民大会堂内,用长焦镜头把会场外“伟大的变革”5个字拉近,前景是会场内影影绰绰的人群,前后呼应,用瞬间定格了一幅“凝心聚力共筑梦,携手奋进新征程”的新闻纪实摄影作品,构图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军队政协委员的驻地非常分散,有的在北五环外,有的在西五环外,还有的在南五环外。会议期间,除了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他小组会、联组会都在委员的驻地进行。在采访时,担心打车容易堵在路上,为了不耽误时间,我经常带着沉重的器材去坐地铁。2019年3月8日全天,是委员休息时间,我在前一天就联系好了2位委员,乘坐地铁去采访他们,到达之后,有一位委员因为临时有事要晚点到,于是,我就耐心等待了半天,最后顺利完成了拍摄。回到单位,已经是晚上12点了。另外,2019年各政协驻地的工作餐票还不能通用,为此自己也经常错过饭点。
有一天会议,我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位少数民族委员头戴鲜花装饰,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我就跟在这位委员身后拍摄。为了追求自然的抓拍效果,我没有打扰这位委员,而是在她身后低角度拍摄,拍了很多张照片,但效果都不理想。于是等到下一次全体会议的时候,我又在人民大会堂外“蹲守”到了这位委员,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拍摄很成功。我拍摄这位委员进入会场的画面时,是蹲下来拍的,前景是委员头上的鲜花,主体背景是大会堂庄严的国徽。我给这幅摄影作品起标题为《春天里的盛会》,图片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出后,得到了广泛好评与点赞。
2019年的全国两会圆满落幕了。在结束采访时,心里有完成任务的畅快,也有些许遗憾。自己在上会之前拟定的一些自选题材没有完成好,一些采访还不够深入,一些画面没有拍到,角度还不够灵活,一些场景还不够鲜活,有些镜头还有摆拍的痕迹。对于这些问题,我都认真进行了检讨反思,如果明年再采访两会,我会更加努力,在新时代的春天里,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时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