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移动客户端等一大批新媒体“井喷”式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剧烈冲击。军队新闻工作者,作为党的思想舆论阵地的守望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必须高瞻远瞩、抢占制高点,率先注重“媒介融合”,熟练掌握新时代新闻传播的“十八般武艺”,全面锻造过硬素质本领,为新时代军队舆论宣传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奋斗在军队新闻战线的主力军,军队新闻工作者承担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凝聚军心斗志、传播强大正能量的历史重任。如果自身能力不过硬,“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加快提升融媒体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能力,是实现政治建军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保证。
勤学深研强能力
俗话说得好:“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军队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跟不上,履行职责使命就是一句空话。必须牢记岗位职责,加快能力转型,真正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责任。
一是要积淀深厚的文字功底。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影响深远的佳作,往往是作者千锤百炼的结晶。为此,军队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写作训练,掌握好语法、标点、句式的用法,使文稿表达更准确、精炼,同时要学习历史名篇佳作,多背诵唐诗宋词等,积淀深厚的文学修养。“诗文不厌改,文章出苦心”,一篇好的新闻往往要经过几遍甚至十几遍的修改,修改不仅局限于对字词句的锤炼,还要对整篇篇章结构、层次、衔接作加工、润色,只有文字水平提高了,文稿才能立意新颖、结构合理、语言铿锵有力。
二是要锻造灵敏的新闻嗅觉。军营生活看似枯燥,却是新闻的“富矿”。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比别人多个心眼,将平时看到的人、事、物多做横向、纵向比较,要把军事活动放在国际、国内的大局中予以衡量,从政治高度去探究它的价值和意义,久而久之,才能历练出“新闻眼”和“新闻鼻”,才会具有不一般的洞察力。毛主席是新闻写作的行家里手,其军事新闻气势恢宏,自由挥洒,动感很强,节奏铿锵,皆是“发现”所得。1948年10月,国民党妄图突袭石家庄,毛主席立即组织撰写并修改新闻稿1篇,亲自撰写新闻稿3篇。4篇报道一经发出,傅作义立马撤回军队,偷袭阴谋彻底破产,成为撰写军事类新闻的经典范例。
三是要储备广博的知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单一学科的知识储备已不能满足需求。这就要求军队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主动学习、勤于学习、持续学习、创造性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快知识结构更新。要向书本学,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不断拓宽思维视野,提升人文修养;向媒介学,每天都应将能拿到手的报刊全部浏览一遍,将各电视频道、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收看一遍,学习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与技巧,化为己用;向同事学,学写新闻佳作,学写实用稿件,尽量迎头赶上甚至超越。
与时俱进求创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利用互联网特点和优势,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努力实现军事媒体创新发展。
首先,理念创新是先导。理念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先导。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不少军队新闻工作者将报纸原文搬上微信、微博,只是给报纸披上一层互联网的外衣,并没有吸引更多“眼球”。军队新闻工作者必须勇于打破这种习惯思维定势,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传播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信息既要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又要有信息解读的延伸,方便人们掌握深度信息。要利用好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彼此优势,达到“1+1>2”的效果。要树立“时、度、效”理念,抢占时机制高点、道义制高点、表达制高点,既正面传播,又鲜活生动,既有话语的主动权,又有话语的吸引力,既把道理讲深讲透,又让传播入脑入心,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
其次,手段创新是支撑。在网络信息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必须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强化全媒体意识,强化网络思维,提高文字图片、音视频、新媒体综合采编能力,熟练掌握运用官兵喜欢的新语态、新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媒体军队新闻工作者。同时,可以尝试采用用户体验技术,通过“聊”新闻,帮助官兵用最少的字数、最少的时间阅读新闻;也可以采用渠道转化和渠道开拓战略,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将报纸原有用户直接转化为新媒体平台用户;另一方面,积极深挖潜在用户群,努力提高增量用户,实现用户群体的稳步增长。
第三,内容创新是根本。“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军队报纸作为“无声的指导员”,关键在于权威发声、深度报道、指导工作。在融媒体时代,这种传统优势不能丢,并且要加以创新。好的内容,要靠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脚力,就是努力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积极主动在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眼力,就是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捕捉亮点、抓住根本;脑力,就是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并做出准确分析、判断,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笔力,就是写得好、说得好、唱得好、演得好,创作出广大官兵喜欢看、喜欢听并且深受教育、鼓舞的好作品。
强军备战打胜仗
军队新闻工作者,是拿“笔杆子”的战士。在融媒体时代,面对思想舆论的“刀光剑影”,必须坚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宣传强军思想,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引导全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做出贡献。
一是打赢新闻舆论战“上甘岭”。基辛格曾说:“一个自由电台的能力等于20个师。”当前,各种思潮都企图在舆论场“跑马圈地”,这警示我们,意识形态阵地不长庄稼就长草,主动才能主导,被动就成“被告”。融媒体时代,军队新闻工作者要抓住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两个“攻城锤”,在舆论进攻中发声亮剑,营造于我有利的舆论态势。履行好军事新闻舆论激浊扬清、成风化人的责任,在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多研究、多设计、多出精品,筑牢文化“正面屏障”,提高思想“防御纵深”。要随时做好作战准备,一旦战争打响,第一时间夺取互联网的舆论权,赢得战场主动,争取民心,鼓舞士气。
二是凝聚官兵共识提升战斗力。广大官兵是强军实践的主体,军队宣传工作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官兵,把笔头镜头对准官兵、聚焦基层,要“经常地同广大官兵讲话,及时地解决部队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办好“没有围墙的大学”。军队新闻工作者要脱鞋下田、深入基层,眼睛向下、接地气,到最艰苦、最偏远的山头阵地、边防哨所去蹲点,去采写最感人的文章。就像到神仙湾哨所采访的军队新闻工作者一样,用脚板丈量祖国的边疆,用生命书写壮美的华章。要结合部队强军实践,讲好强军故事,通过宣传鲜活具体的人和事,引导官兵把个人成长同实现强军梦紧密结合起来,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三是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军队形象。讲好强军故事,是展现中国军队友好、和平形象,逐步消除国外公众误解,塑造我军形象的重要手段。比如,讲述空军英雄飞行员李剑英壮烈牺牲的录音报道《生死抉择16 秒》,2007 年底被选送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评奖活动,在50多个国家送选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新闻节目特别推荐奖。面对外媒的负面报道,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用真实报道事实的方法,巧妙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军队故事,让国内外受众喜闻乐见、心悦诚服。
(作者系32046部队政治工作部宣传处干事)
责任编辑:吕俊平 实习学员:张 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