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让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强起来
摘 要:习主席视察解放军报社时提出的“三个更强”,深刻揭示了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作为中国军事新闻旗舰,必然要发挥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要抓住改革重塑的契机,守正创新、弯道超车,切实让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强起来。
关键词:守正创新;军事新闻;国际传播
习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鲜明提出“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的要求。“三个更强”,深刻揭示了媒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只有政治上更强,才能传播上更强;只有传播上更强,才能影响力上更强。
作为对传统意义上“宣传”概念的创新和拓展,“传播”必然包含国际传播。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作为中国军事新闻旗舰,必然要发挥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改革重塑的契机,守正创新、弯道超车,切实让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强起来。
一、让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强起来是新时代必然要求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军队为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世界和平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在国际上塑造和展示好中国军队形象,是塑造和展示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在与外部世界交往融通不断深化的同时,利益摩擦和价值碰撞也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如果说,军事实力是国家“硬实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以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鲜明特色的军事文化、军事新闻传播,同样是一个国家“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媒体力量对比看,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中国音量”与“中国体量”还不相称,甚至有人形容为“巨人的体量、婴儿的声音”。要实现国际舆论力量对比的根本扭转,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承担着无法回避的使命责任。
从中国军事活动实践来看,中国军队日益“走出去”的时代进程,为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军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国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益的责任,遂行联合军演、国际维和、远洋护航、海外撤侨、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成为常态。在这种状态下,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新闻有着热切期盼,为我们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前,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有着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国家从战略层面大力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为军事新闻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平台,也为军队新闻单位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样本。其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初步探索了一套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方法路径,包括各级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关媒体的对外报道、《中国军队》外宣杂志等,对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军队形象、引导国际舆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第三,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军队新闻单位调整改革中,在原有军队新闻单位基础上整合成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使得中国军事新闻可以更好地借助和利用国家外宣平台放大音量、扩大影响。
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中,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还没有得到有效扭转。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他塑”而不是“自塑”。 概括起来讲,中国军事新闻在构建国际话语权方面存在着五个方面“不够”的问题:
一是自信不够。长期以来,在西方媒体大肆“妖魔化”中国军队的大背景下,中国军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展示自信不足,突出表现在不敢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宣扬中国军队一些独有的制度优势,比如党指挥枪的原则和制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等。
二是主动不够。在塑造和展示形象方面被动有余、主动不足。突出表现在遇有涉及中国军队的重大新闻特别是负面新闻发生时,往往不能主动发声,被境外媒体或不良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错失舆论斗争的主动权。
三是开放不够。“封闭”“保守”,中国军队给外界这一印象的形成,固然与西方媒体长期的抹黑有关,但也并非与中国军队“不善于”“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全无关系。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从领导机关到基层部队的开放思维和媒介素养都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是阵地不够。与国土自卫型的军队建设模式相适应,中国军队的新闻宣传力量传统配置也是“内向型”的,缺乏专业化的外宣力量体系,在国外没有自己的新闻采集力量,也缺少新闻传播的平台载体。
五是技巧不够。新闻传播,讲事实也讲技巧,在国际舆论场争夺话语权更需讲技巧、讲规律。自说自话、自言自语式的宣传,不顾对象、自我满足式的传播,很难被海外受众所接受。
三、在守正创新中提升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能力
守正就是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中讲导向,不是一句空话,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准确传递中国军队声音,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展示中国军队形象;二是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突出中国视角,提出中国观点,发出中国声音,避免成为西方的传声筒;三是按照“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要求,努力构建自己的国际话语体系。
守正离不开创新,创新才能更好守正。对于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来说,需要创新的领域很多,从思维理念、方法手段、终端平台到人才队伍等,需要全方位的、脱胎换骨式的创新。当前,要重点把创新的着眼点放在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精准传播能力上。
议题是舆论的先导。西方媒体之所以能够主导国际舆论,一个重要原因是善于设置议题、控制议题,再加上其强大的传播力,使国际舆论围着他们的议题“跟风打转”。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把提高议题设置能力作为突破口。特别是作为拥有独家资源优势的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应该将中国军事新闻的议题设置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设置的议题成为国际关注的话题,用我们的报道引导世界涉华舆论的走向。
在所有涉及中国军队的议题中,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习主席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时政活动作为国际传播的首要议题,完善固定策划机制,强化国际传播策划职能。统帅形象是中国军队形象的最集中展示,统帅领导和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故事是中国军队最动听、最有价值的故事。在国际传播中,要大力创新和拓展围绕核心的报道,由程序性报道、节点性报道向观点性报道、常态化报道拓展,由文字报道向视觉报道拓展,由传统报道向新媒体报道拓展。要把加强议题设置和创新话语表达结合起来,找准中外关注交汇点、诉求契合点、情感共鸣点,把我们想说的与海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话语变成世界语汇,使中国观点成为国际共识。
再精妙的议题,如果没有精确的传播,也难以达到效果。对于国际传播来讲,必须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传播战略,“分类定策”。从外宣对象看,全球国家大体可分为三类:对把我国视为战略对手的国家,我们不应抱有太多幻想,应该坚持以我为主,斗而不破;对骑墙观望、不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念,但希望同我合作的国家,应该尽力争取、求同存异、增进理解;对同我国利益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多的国家,要加强合作、广交朋友,巩固和扩展我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在多年国际传播实践的基础上,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外宣媒体最近提出“精准外宣”理论。所谓“精准外宣”,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等新兴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内容采集生产加工,利用指向明确的平台渠道,推送抵达特定用户群体,达到可预期、可测量的效果的一种宣传方式。
军事新闻的国际传播,某种意义上就是在打舆论战,必须力戒浮光掠影式的“浅传播”、撒胡椒面式的“泛传播”、平均用力的“漫传播”,通过量体裁衣、定向直供、精准推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军事新闻事业,要将加强中国军事新闻国际传播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军事传媒旗舰的基础性工程,以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好中国军队声音为己任,努力掌握中国军队声音的传播权、中国军队形象的塑造权,为把中国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