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千字新闻写作细节谈(六)
摘 要:连队人物新闻写作是反映基层新人新事的常用文体,如何把连队人物新闻写出新意,是对军事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考验。本文以两篇连队人物新闻的写作为例,谈谈连队人物新闻写作的两个细节。
关键词:连队千字新闻;人物新闻;写作细节探讨
一
“甩”手榴弹的上等兵
和士兵谈投弹,就像同艺术家谈舞蹈,楞可从那简单的一招一式中侃出个四海三江来。更何况他刚以76.2米的成绩破了师投弹纪录。
“扣腕很关键”他便顺手抄起了茶杯。结果,刚泡出味儿的茶水“扣”了一地。
要说也算不得多大纪录,一个师而已。但正在这里蹲点的该师黄师长却挺为他自豪的:“比不得叶乔波,但也在千人之上呀。”
从去年起,师里设立了“全师训练纪录之最”,将当年各项训练的冠军载入师史。他所在的团有7个人名列其中。年底,半张报纸大的照片朝礼堂橱窗一挂,好不惹人。他也难免生点“它日吾必取而代之”的想法。
这个1991年入伍的上等兵还不习惯于用军语称投弹,仍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家乡话,极轻松地叫“甩”。不管他怎么叫,反正是苦了那铁头木把的疙瘩,有事无事地被甩上天砸下地。几个月下来,团里那200米长的大草坪,他从开始要甩4颗才能甩到头,到后来甩3下就能甩出边了。
问他其中有何诀窍,他玄玄乎乎地说:“60米以内靠苦练,60米以上就得靠感觉了。”
我极惭愧地想起自己当战士那会儿,从未突破过40米大关,今日自然很难达到“找感觉”的那般境界。
此话一出口他便笑了:“你要在我们连,就该进突击队了。”
刚进来的连长赵兵瞪他一眼,对满脸困惑的我解释道:“我们连这个突击队不是指在前面打冲锋,而是要让太靠后的突击跟上。像投弹吧,50米以下的都是‘突击队员’”。
听罢此话,兵再老脸也会红,忙转个话题:“今晚该给他加个菜庆贺一下吧。”
他忙摇头:“这又不是多好的成绩,我平时还甩到80米呢,就是考核时发挥不好。”
赵连长也说:“现在刚开训,这纪录保不住多久。远的不说,光本连投60米以上的就有20多个人。要想加菜庆贺,得看年终师记录的榜上还有没有这个名字—郭开辉。”
话是这样说,但下午开饭时见赵连长和炊事员耳语几句,郭开辉和我的盘里便都多了深深的一勺瘦肉炒青豆。
(刊于1992年4月10日《解放军报》第2版)
【细节解读】
借鉴小品进行文字锻炼
无论说事迹还是论成果,这个战士怎么也够不上典型。但相信你看罢此文,对这个可爱单纯的小战士,难免报以会心的一笑。编辑们也很喜欢,稿子一字未动就发了。我们的连队我们的兵固然不乏典型,可大多数人则是在平凡中展示着质朴可爱,构成了当代军营的风貌。对军营越有感情的人越能从中咂摸出味道来。
不要因稿小而难入“法眼”,它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并不低,靠的是采访与观察的硬功底,谋篇和行文的真功夫。当时采访纯粹是聊天,根本没拿本子记。由于没有明确主题、典型事例,整篇文章全都是从掰开的琐事碎语中剔选出来的,平时使惯的那些套话陈词一点也用不上。可以把它比作一盘素淡的山野青菜,味道全在鲜嫩上,调料放多了反而败了它特有的清香;也可以比作舞台上的小品—靠生动的细节和语言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演小品是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写点小品式的文章亦不失为一种文字锻炼,它能把你的笔头研细。
二
【精选例文】
战士夏文怀的钱与账
写战士很难和钱挂到一起,因为他们的钱都很少。唯独采访成都军区某团一连班长夏文怀时,大事小事老与钱有关。
夏文怀本人其实很缺钱。他家在云南昭通农村,一家4口种地为生。加之父亲又患胃癌,不多的几个钱更是有出无进。
没钱的不一定没有得钱的机会。1月底,夏文怀连收两封“父亲病危”的电报,连队批了假,他归心似箭,马上去买好车票。就在出发头晚,丽江地震发生了,夏文怀将回家的念头连同那张车票一同收起,跟随部队连夜开进。
这一路地陷房塌、抢险救人。那一日,连长从倒地而破的柜子里发现一笔钱,抢险紧急,未及点数便一把塞给身旁的夏文怀收管。这钱一揣就是一天,直到把供销社职工找到,请来点验。那职工不愧是搞财务的,感谢话说罢,便去翻来账本,一笔一笔按账核对,叁仟伍佰肆拾伍元零叁角贰分,一分不差。接下来的数日里,夏文怀又在两户灾民家中,先后挖出现金5000元,全都悉数上交。
既然说钱就得再讲讲他怎样用钱。灾区有一小学,夏文怀看着塌尽的校舍,不免为孩子们开学上课着急。于是,他便在连队倡议,为孩子们捐款。作为战士,他在全连捐得最多—130元。要问这钱那里来,这是他揣在身上准备探亲的全部积蓄。
4月初,待部队救灾工作完成,开始评功评奖时,全连评先论优排座次,公推夏文怀为第一人选,可他又是头一个交上倡议书—党员、骨干应从严要求,评功靠后。连里几个干部说,功奖之事,由上级决断,你家中困难,把那张没来得及退的车票拿出来,给你报销,算是点补助吧。可夏文怀摇头直称车票已不在。这样,待他续补假期时,又得再花几十元买车票。前前后后这账怎么算也不合算,可记者却边算边有一句老话涌上笔端—肃然起敬!
(刊于1996年4月23日《解放军报》第3版)
【细节解读】
“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攻其一点,不计其余”,是对一种偏颇思想的批评,这里反其道而用之,移花接木到写作手法上,很实用也容易出彩。
战士救灾,事迹感人,可赞可叹的真不少。但具体到行文,从何处下笔却颇费思量。拉开架势势必空洞,处处开花又难免蜻蜓点水。干脆不计其余,抓住一个字把文章写透—钱。
从开头第一句到结尾,没赞美思想,没歌颂品格,说来说去都是钱。但我想,从这些与钱有关的故事里,你看到是月白风清,你读到的是纯朴洁净……
在一般情况下,哪怕是围绕一个题目采访中,获得的材料也大都零零散散,动笔时拿着采访本翻来翻去常常理不出个头绪。这时有许多种梳理归纳的方法,如果是写“短平快”的稿子,就可以借用“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之法。将新闻中最有情感、最独特的某一事由、某一话语作为切入点,紧紧扣住延伸下去。这里需要的技巧是:要掌握有足够的细节,保证从头到尾不离题,一以贯之的围绕着写下去。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原记者部副主任、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