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大力加强军事新闻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 刘明学

人才是媒体创新发展之本。习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习主席指出:“新形势下办好解放军报,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人才队伍。”习主席的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军事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

加强军事新闻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树立群众办报、开门办报理念,这是我党在领导新闻实践中形成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也是搞好军队新闻工作的内在需求。习主席曾指出:“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解放军报创刊号社论中指出,“迫切要求大家积极为报纸写稿,经常向报社反映情况”。1958年元旦解放军报在改成日刊的社论中再一次指出,“贯彻全军办报的精神,充分发动广大官兵群众关心和支持报纸”。长期以来,部队各级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一直是解放军报、强军网、国防军事频道等军事媒体的一支重要作者队伍。广大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工作生活在火热的部队一线,他们的一篇篇新闻作品,是部队建设发展的“晴雨表”。今天,我们正处在推进强军伟业的伟大时代,广大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既是强军兴军的参与者,也是强军路上的记录者。要充分发挥他们脚接地气、手沾露珠的优势,关切部队一个时期的所需所盼,关注涌现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关心基层官兵的急事难事,通过媒体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新闻在基层,人才也在基层。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有人比喻为“遍地是黄金”。这“黄金”是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丰富的写作素材。从一些单位的实践看,人才越多,报道的新闻就越多;新闻越多,涌现的人才就越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近两年解放军报、强军网、国防军事频道刊发的稿件看,从班长到排长、从连长到指导员、从参谋到助理员,已成为军事新闻媒体一个全新的作者群体。

机制顺,则人才聚;管理好,则事业兴。近年来,各级领导机关在选拔、培养、使用、保留军事新闻人才队伍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一定成效。但要认识到,军事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对军事新闻人才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要尽快建立健全军事新闻人才队伍管理机制,确保以制度优势聚集人才优势。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才招录、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等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难题,拿出改革勇气,敢于破解难题,推出建设性举措。

提高军事新闻人才的素质是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指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一重要论述,既对宣传思想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也为提高军事新闻队伍能力素质提供了重要抓手。要着眼全媒体传播和备战打仗这两个时代背景,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四力”。要广泛开展岗位轮训、加强与地方主流媒体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军队媒体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特别是着力提高基层部队新闻人才的能力素质,确保旅以上部队有经过正规系统培训的新闻骨干,使他们成为我军新闻事业的基石;要加强新闻宣传岗位文职人员的入职在职培训,实现文职人员专业素质与部队备战打仗需求紧密对接,使之成为我军新闻事业的新生力量。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