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李  军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陈广照  夏洪青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胡怀福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杨庆春 

聂建忠 刘凤桥  刘绍勇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jsjz@163.com

于无声处:军事摄影的时代特质和韵味

作者:■ 刘铁生

摘 要:摄影的力量在于真实,魅力在于思想。记录战争是战地记者的神圣使命。我军军事摄影工作者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人民军队火热战斗生活的作品,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活,张扬了革命军人的阳刚之气,形成军事摄影威武雄壮的特质和韵味。本文在感悟军事影像艺术的同时,兼谈战地摄影的时代追求。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事摄影记者;战地摄影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场战争与和平的演变史,战争之火从没在地球上熄灭过。让战争记忆不死,永远鲜活,才能永续和平。本文在感悟军事影像艺术的同时,兼谈战地摄影的时代追求。

一、思维是影像形成的关键,摄影思维有助于记者从全局把握事物的本质

恩格斯认为,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动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不是摄影技巧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是摄影人的思维。

摄影的思维就是瞬间思维、现场思维和多侧面、多视点、多元化的立体思维。新闻摄影的思维方式,是围绕着摄影报道的特征展开的,它决定了摄影记者不仅要进行逻辑思维,还要进行形象思维,更为注重瞬间思维。

瞬间思维是新闻摄影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个开启快门的思维过程,要求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注、矛盾、斗争的表象作出判断,抓取反映人物与事件本质的典型瞬间。瞬间事实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只是瞬间思维的速度极其迅速罢了,瞬间思维纵横开拓,是摄影记者定位稍纵即逝瞬间形象的关键,抓住典型瞬间可达到不平凡效果,使其新闻价值在图片中显现。

照片的魅力来自照片的矛盾突出,蕴含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世界的一切事物,均由不同质的矛盾构成,摄影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一切摄影的内涵及外在形式,都是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形象的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虚实、动静、冷暖、明暗、远近、大小、藏露、疏密……都处在矛盾之中,不同的矛盾编织成不同的主题。

图片就是矛盾,拍摄图片的方法,实际上是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也可以叫做哲学的方法。事物矛盾焦点的瞬间是拍摄图片的最好时机,对比便是矛盾的比较,有了比较便产生形象与抽象的差异,这便使画面存在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大与小、高与低、苦与乐、喜与悲、黑与白、虚与实、动与静……一切矛盾对比的产生便有了图片。

新闻照片里不同性质矛盾的对立、形象对比,向人们传播不同性质的新闻信息。

二、军事新闻摄影在强调“军”味的同时,要充满“民”情

军事新闻摄影就是运用摄影手段记录报道与军事有关的新闻事件及日常军事生活。比如军事训练、抢险救灾、军民共建、军人日常生活、民兵预备役建设的报道等等。由于军事有其特殊性,因此,无论是拍摄对象上、技术难度上及刊发时间上都有特殊的要求,即记者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军事素养。

军事新闻摄影应同其他新闻摄影一样,尊重新闻事实的真实是首位的,只有真实的新闻照片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真实的新闻照片要配合军事宣传的需要,从军事行动的全局上来考虑。

军事新闻摄影拍摄面广,包括地上、空中、水下等。而每一军事领域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克服“姓‘军’场面就是加入武器的场面”这一思维定势,拍摄手法要努力突出各军种、兵种、各军事活动的特点。只有“军”的特色突出、专业特色明显,军事新闻照片才有其生命力。

军事新闻摄影不光是吃苦,更重要的是随时面临死亡的危险,战场摄影自不必说,就是在日常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的拍摄中,死亡对拍摄者的威胁也是很大的。因此,一定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军事素质,以便于处理随时发生的危险情况,并根据军事新闻事件发展规律拍摄。

军事新闻摄影在强调“军”味的特色时,要充满“民”情。这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没有“民”情,何谈“军”味,没有“军”味,强调不了“民”情,要知道战争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民”的利益。这主要是指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军事训练和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等。

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无数军事影像以人民军队爱人民、高歌人民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鱼水深情载入史册,把人民军队爱人民滚烫初心使命铸造的名片奉送给人民。

1949年5月上海解放,第三野战军为了不扰民,十万将士露宿街头。这一震撼人心的场景,让世人惊叹,仁义之师感动了上海人民。5月的上海清晨,蒙蒙细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征战将士在街道两旁屋檐下,怀抱枪支,和衣而卧。5月27日,时任第三野战军新华分社记者陆仁生,用照相机定格了十万大军睡马路的情景,其作品《露宿街头》写进了历史。

三、战争和人是战争影像的母体,视觉语言是光辉的史诗

摄影术发明伊始,战争便是摄影的重要领域。1893年8月19日,法国宣布“达盖尔银版法”摄影术的诞生,从那个年代起重要战争几乎都被勇敢的摄影人摄入镜头。1944年6月,发生在奥马哈海滩的诺曼底登陆,被丘吉尔称之为“历史上最困难、最复杂”的战役,它使盟军重返欧洲大陆,盟军登陆之后,以排山倒海之势跨过莱茵河,横扫德军如卷席,8月25日法国巴黎解放,诺曼底登陆是史无前例二战中重要的一幕。因而罗伯特·卡帕拍摄的《诺曼底登陆》成为战争影像的经典,获此殊荣的还有《美国国旗插在硫磺岛上》《攻克柏林》《士兵不死》等战争影像。这些影像放在当时背景下考量,它们诠释了时代意义,呈现了历史内涵,因而成就了它们的不朽。

受人赞誉的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亲历二战,他有典型冒险家的性格。他曾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还不够近。”罗伯特·卡帕面对残酷的战争,以自己坚定无畏的言行记录了战争,他反映的硝烟炮火战争作品是伟大的作品,他在战壕里记录战争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在我国平型关、台儿庄、狼牙山……这些中国战场上发生的战争奇迹,直至以后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边境作战等,由于战争影像的记录,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通过战争影像成为历史的见证,留下了中华民族由困难走向辉煌的脚印。

战争和人是战争影像的母体,它们血肉相连,休戚与共。那些细节深刻,情节动人的影像让人回肠荡气。而战争中摄影人出生入死才换取了影像的真实,因此战争影像具有“人品”和“图品”的双重品格。不可估价的战争形象昭示人们:憎恨战争,热爱和平。

沙飞、徐肖冰、石少华、高帆……他们从战争中走来,他们的作品镌刻着战争的残酷、山河的破碎、英雄的伟业和胜利的欢笑,他们记录的不朽形象作为重要文献载入史册,对于年轻的一代是弥新永恒的记忆,是最具光彩的史诗。

四、战地摄影记录战争中人的悲壮情感,其价值是永恒的

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我国边境战争的战地纪实,我的记忆刻骨铭心。炮火硝烟中的战地摄影,表达了我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前线战区那弥漫的硝烟,那连天的炮火,那一个个勇敢无畏的忠诚儿女,那一声声壮怀激烈的报国长啸,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怀、多元而独特的向往、追求和思索……当我把镜头对准这一切时,一种信念和力量的冲击便扑面而来。

我的战地摄影记录了战争中最普通战士的生存状态,他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在作战中的惨烈、英勇、视死如归的形象,他们那么年轻却战斗得惊天动地:一面书写着“攻无不克”四个大字的战旗,在这场炮火硝烟中留下226个弹孔;在这一百来米见方的阵地,一次落下上百发炮弹,此时的战士们却仍珍爱阵地上一只小猫的生命……这些战地活生生的影像记录,值得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的所有人记住,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有着怎样不屈的精神。

战争是人的战争,除宏大叙事之外,亲近个体,关注个体,呈现个体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其喜怒哀乐,刻画个体的内心和灵魂,用一个个手势、眼神、表情记录战争,解读战争,以“战争生态”的形式体现在我的战争摄影作品中,使其具备一种有温度、有厚度的质地。

战争生态是有史以来人类所面临的另类生存状态,是战争中人的生命、情感悲壮的生存状态。因此,记录的主要对象为战争中的人,战争中的人是战争的灵魂,“战地摄影以生命按动快门,记录着生与死的瞬间,其价值是永恒的”。

(作者系原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姜兴华 实习学员:宁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