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反恐失败战例:总结鲜血换来的五条教训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黄宏林 易磊 汪作雷责任编辑:卢建霞2014-07-09 00:10

反恐:应保持高度警惕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对反恐行动而言,面对凶狠、残暴的敌人和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无论是作战筹划还是指挥控制,以及作战结束时的收尾,指挥官都来不得半点疏忽,因为任何麻痹大意都有可能带来血与火的惨痛教训。2011年,美军“海豹突击队”就因撤离战场时麻痹大意而横遭不测。

2011年8月5日,美军司令部得到内线情报,塔利班一名高级指挥官将在距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西97千米的登吉山谷中的秘密地点出席会议。为将其消灭,美军司令部迅速拟定作战计划。8月6日凌晨,按照预定计划,美军命令离秘密据点最近的一支陆军“游骑兵”特种部队以最快速度,前往秘密地点实施定点搜剿。

午夜时分,战斗打响。由于塔利班武装分子数量较多,“游骑兵”部队遭到围攻,难以有所进展,被迫就地防守,并向美军司令部发出求救信号。为支援陷入困境的“游骑兵”,美军司令部紧急抽调附近基地的“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和阿富汗突击队,混编为快速反应小组,搭乘1架“支奴干”直升机,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支援。夜里1点左右,预定地点的战斗结束后,快速反应小组搭乘“支奴干”直升机,准备按原路线撤离战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支奴干”直升机升空后不久,便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伏击,机上包括22名“海豹突击队”在内的30名美军官兵和8名阿富汗政府军人员无一生还。

点评:从事后公开的一些资料进行分析,此次“海豹突击队”横遭不测,现场指挥官的麻痹大意是其中重要原因。在达到预定地点击毙8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后,现场指挥官开始轻敌,过于低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持续反抗能力,因而下令快速反应小组搭乘直升机,按原路线撤离,这一决策无疑是种冒险。

而且,“支奴干”直升机升降慢,噪音大,方位和飞行轨迹易被识别而遭受攻击,在没有地面警戒也没有排除潜在威胁的情况下,就实施直升机起飞,是严重违反战术原则的。另外,由于缺乏基本的协同意识,直升机升空时,“游骑兵”部队也没有进行相应掩护和警戒,最终给塔利班武装分子可乘之机,使美军遭受沉重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