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反恐失败战例:总结鲜血换来的五条教训

来源: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作者:黄宏林 易磊 汪作雷责任编辑:卢建霞2014-07-09 00:10

反恐:应指控有力

除去情报不准,2013年阿尔及利亚政府在处置天然气厂人质事件中,因指挥存在诸多问题,最终以血腥失败而收场。

2013年1月16日,与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马里恐怖组织“鲜血营”为报复阿尔及利亚政府开放领空,为法国战机空袭马里北部叛军借道,而对阿尔及利亚的艾因阿迈纳斯天然气厂发动突然袭击,挟持了包括欧、美、日籍员工在内数百名人质,并借此警告法国停止在马里的军事行动。事件发生后,阿尔及利亚政府坚持武力解救,力求速战速决,派出军队及特种部队,在次日就对恐怖分子发动强攻。

1月17日,阿尔及利亚空军率先出动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向劫匪车队发起攻击。随后,阿尔及利亚地面部队开进天燃气厂。1月18日,遭受重创的恐怖分子被迫退到天然气厂的主要厂区,将手中剩下的23名人质作为人肉盾牌负隅顽抗。1月19日,阿尔及利亚军方发动最后攻击,人质劫持事件基本结束。

此次反恐特战行动,阿尔及利亚虽然成功解救了685名阿尔及利亚人质和108名外国人质,但也造成58名外国人质死亡,引起国际社会震惊。

点评:纵观此次人质事件,阿尔及利亚政府在处置中存在诸多不妥,指挥失误是最大问题。

首先,阿尔及利亚政府在指导原则上,一味坚持“不同意恐怖分子的要求,不与恐怖分子谈判”的立场,没有以谈判来对武力解救进行掩护。

其次,人质中有不少来自美、日等国家,阿尔及利亚政府以坚守国家主权为由,拒绝美、英等国家的支援,甚至在发动攻击前,也未通知相关国家。

再次,在战术指挥上,阿尔及利亚军方一味强攻,甚至是蛮攻,造成不少人质丧生。比如在发起攻击第一天,本可以抓住恐怖分子利用吉普车转移人质的有利战机进行灵活处理,但阿尔及利亚却派出武装直升机对恐怖分子和人质共同乘坐的5辆吉普车进行猛烈袭击,导致34名人质死于直升机火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