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仗, 岭南砺兵春来早
——广州军区结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深化军事斗争准备
北国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岭南大地已是春暖花开。
初春时节,伴随着一场声势浩大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南国座座军营掀起一股股砺兵热潮——
广州军区组织对机关二级部部长进行军事素质考核,军区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考官,当场公布成绩;军区组织对所属部队进行突击式拉动,各级指挥机关进入山林沟壑练指挥、练谋略;师旅团作战部队广泛开展单装终端标准化比武竞赛,进一步夯实训练基础……
岭南春来早,砺兵起热潮。这一幅幅练兵图景,折射出广州军区各级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决心与力度。
建设思路,用打仗标准抓准备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两个故事:面对4年一度的军区专业大比武,某通信团决定不再组建尖子集训队;作为一支老装备部队,某装甲旅在上级没有赋予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开展信息化课题研究攻关。
“取消比武集训队,有信心比出好成绩吗?”团长范乐辉反问:“比武就要比出真水平,岂能为比而比?”
“新装备都还没配发,课题攻关什么时候才能见成效?”旅参谋长赵雪平回答:“战斗力建设需要持续用力,暂时不见成效不等于不需要!”
两名基层部队领导的话,是广州军区各级抓部队建设思路的生动体现。
“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去年以来,广州军区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导各级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
“必须把战斗力标准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到准备打仗上!”广州军区司令员徐粉林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军区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从训练考核、干部考评、用钱用物等方面树立鲜明导向,初步形成了练为战、教为战、管为战的良好格局。
在近期开展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广州军区各级引导官兵破除与战斗力标准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查找解决影响制约战斗力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促进战斗力标准在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立起来落下去。
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一切工作向打赢用劲。为打牢训练基础,广州军区广泛开展单装终端标准化训练比武,实现“考比拉”活动常态化,落实部队训练的刚性指标。
今年春节刚过,广州军区各级党委从上到下拉出任务清单,将战备训练中的突出矛盾问题,列为“党委工程”“主官工程”,部队上下按打仗标准抓准备的氛围越来越浓。
选人用人,用打仗刻度量长短
“谁想打仗、练打仗、能打仗,就把谁选出来、用起来!”今年初,在广州军区党委扩大会上,军区党委重申在选人用人上的鲜明态度。
“选人用人是最重要的导向。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最根本的是用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广州军区政委魏亮介绍,近年来,军区党委在干部选拔使用上用打仗刻度量长短,一大批聚焦打仗强素质、带队伍的优秀干部被重用,不少表现突出的还被破格提拔。
在这次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许多官兵道出了心里话:“谁行谁不行,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只要真正用打仗刻度量长短,不管选谁用谁,我们都会心服口服!”
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官兵的心声与期盼。为使选用的干部经得起群众的评判和实战的检验,广州军区党委打出了一套用打仗标准选人用人的“组合拳”——
硬化任职资格。军级党委班子和作战师旅主官的选配,指挥、经历、专业资质必须匹配;改革代职制度,主官任职经历必须两年以上;重视设计高素质指挥人才生长路径,切实走开机关、部队、院校交流的路子。
创新考评模式。研究探索结合重大演训任务考评干部的方法路子,把打仗能力标准分解细化为具体的考评指标,建立在演训一线育打仗人才、选打仗干部、配打仗班子、带打仗部队的长效机制。
推行考用分离。组建干部任职资格考核委员会,专司综合素质尤其是指挥能力的量化考评,作出资质鉴定,取得任职资格的干部方能进入党委遴选范围。
优化后备机制。瞄着军长选师长,瞄着师长选团长,健全定位培养、滚动发展、定期调整、有进有退的机制。
“这本事那本事,能打胜仗才是真本事!”鲜明的用人导向,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谋打仗、练打仗的热情。
资源配置,用打仗需求定投向
春节刚过,深圳市郊某综合训练场,广州军区某团一场对抗演练在“家门口”打响。自此,该团结束了搞演训活动要“借”场地的历史。
深圳特区,寸土寸金。这片空闲地如何使用,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要建公寓楼,改善官兵住宿条件;有人说要建运动场,方便大家日常活动……
“资源配置要瞄准打仗急需,建综合训练场!”团党委态度坚决。如今,训练场上纵横交错的履带印迹,成了该团官兵聚焦打仗抓准备的见证。
“瞄准打仗急需决定资源投向,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战斗力建设的刀刃上。”去年以来,广州军区下大力解决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清理超标配车,停建楼堂馆所,减少行政性消耗和公务接待费用,确保领导精力、各项工作、各类资源、奖励标准等,全部向战斗力建设聚焦。
记者获悉,在行政消耗性开支大幅下降的同时,广州军区党委决定,将年度预算的80%以上投向战备训练和基层建设,并规定年度奖励指标70%以上用于战备训练。
南方沿海,一座功能齐全的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完工在即,复杂的战场环境、先进的导调系统,令前来观摩的专家赞叹不已;粤北山区,某综合训练基地刚送走一批专业集训队,某旅千人百车又驻扎进来……
广州军区司令部领导介绍,按照“资源投向打仗、力量聚焦打仗”的思路,下一步他们还将集中财力物力,加速推进训练场地建设,为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创造条件。
繁星点点,岭南群山深处新建成的演兵场上,枪炮声依然此起彼伏。为了制胜未来战场,将士们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