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日关系,日本须拿出诚意
■李梅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方正就外相河野太郎1月下旬访华与中方进行协调。协调内容包括实现与李克强总理、王毅外长的会谈。河野访华的目的首先是力争在今年4月实现中日韩首脑会谈,并在此基础上争取实现中日首脑互访。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中日关系正面临重要的历史节点和发展契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17年中日关系出现了转圜迹象。首先,中日领导人多次会晤,两国间多种沟通机制逐步恢复。其次,日方开始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6月,安倍首次在正式场合表态愿在一定条件下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近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也提出,如果中国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放和透明,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繁荣作贡献,日本愿意提供合作。
中日关系的改善首先在于日本看到了中国提供的发展机遇。安倍政府在外交遭遇挫折、国内政治处境出现困难的情况下,对改善中日关系表现出了一些迫切的姿态。同时,在处理朝核问题上,日本也希望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除了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近些年来中日关系出现困难,还在于日本对华认知出现问题。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近代以来首次超过日本。日本不能适应这种“新常态”,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难以摆正心态,增加了改善中日关系的难度。
在国际局势动荡、地区紧张加剧,中日双方努力、日本主观认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菅义伟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日本改善中日关系的决心是“认真”的。那么日本需要“认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以使中日关系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改善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互信。日本需要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四点原则共识,这是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两国领导人就历史、台湾、钓鱼岛等重大问题达成的重要共识和谅解。要确保两国关系行稳致远,就必须重信守诺,切实按照原则和规矩办事。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因为日方在这些核心问题上搞小动作,才造成中日关系中的诸多困难。例如日本去年派出总务副大臣到台北出席“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台湾交流协会”主办的活动。有报道称,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派遣副部长级以上的高官赴台。这明显违反中日在恢复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中的约定。2017年秋,安倍还拉拢美国一起提出了“印太战略”,并将其早年提出的“菱形战略”更名为“钻石战略”,让针对中国的美日印澳四国合作机制复活。这些对中国采取对抗外交所留下的结构性障碍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安倍政府需要清晰地阐述其外交政策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要从理论上解决到底什么是“中日友好”。众所周知,安倍执政实行的右翼路线,对日本国内的舆论环境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今,在日本媒体上几乎无法谈论“中日友好”,反而有一些媒体时不时地刻意抹黑中国的形象,这种极端、无理性的心态显然是未来中日关系改善的极大障碍。
日本自民党高层此前针对中日关系发言时曾强调“共创”,但过去几年的中日双边关系走势显示,围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构建,日方似乎更强调“互惠”,有现实主义趋利倾向,与中方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行动。近些年日本更是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华战略竞争的力度。
总的来说,中日关系的改善并不是中国,或者日本单独一方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两国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安倍政府展现出了一定的诚意,但这样的诚意到底真实如何,还有待观察。中国方面始终重视发展同周边邻国的关系,今后也将积极地欢迎并且参与到改善中日关系的行动中去,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新的问题,也要对安倍政权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保持警惕。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增信释疑,以正常心态良性互动,与中方相向而行,方能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日本研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