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轮值主席国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雅尔多10月31日表示,由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会无视成员国和欧洲大型车企的意见,执意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加征关税,再次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竞争力,不符合欧盟和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她把欧洲带入了一场必败的战争”。
以中国产电动汽车为目标的这一轮贸易战,是在美欧政客合谋之下挑起的。继美国众议院提出新法案禁止进口中国产具有联网功能的电动汽车后,9月下旬,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禁止中国软件和硬件在美国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汽车上使用。欧盟委员会也罔顾事实,无视世贸组织和欧盟反补贴规则,坚持错误认定,裁定高额反补贴税率,于10月29日宣布在原有10%税率的基础上,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17%至35.3%的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
从研发端和消费端同步采取限制甚至禁止措施,美欧政客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置“中国智造”于死地。从限制和打压中国5G技术在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到2021年召开“半导体和供应链韧性”峰会,再到2022年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美国政府频频通过国内立法、拉拢盟友的方式,构筑“小院高墙”要把中国产品拒之门外,同时还要打造“技术联盟”进行技术封锁,图谋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锁死在美国许可的范围。为此,美欧双方2021年成立了“贸易与技术委员会”,提出要增强基于“民主价值观”的伙伴关系以加强多边出口管控、投资审查、供应链安全等机制。今年10月28日,美国政府颁布一项行政令,宣布将于2025年1月起限制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投资中国的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行业。美国给出的理由是,相关措施旨在防止美国在华投资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听着冠冕堂皇,实则胡搅蛮缠!对此,欧盟许多国家也是有所警觉的,希望对华实施较之“脱钩”更温和的“去风险”政策,强调“不寻求阻碍中国的经济进步和发展,而是减少对中国的贸易依赖”,以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同时“在气候变化等共同领域维持与中国的合作”。
但是,所谓的“去风险”与“脱钩”并无区别,最终损害的还是欧盟国家的切身利益。德国最大交通协会全德汽车俱乐部近期公布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在纯电动汽车领域,高达八成的德国民众愿意选择中国电动汽车,主要原因是性价比高、技术创新领先和设计优秀。该协会今年发布的另一项报告指出,中国电动汽车在多项欧盟汽车安全测试中表现出色。全德汽车俱乐部评价说:“测试表明中国制造商最近几年已迎头赶上,产品质量与知名品牌不相上下。”无视这样的事实,欧盟此次坚持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实际上已超出了2023年七国集团领导人公报中所谓“去风险”的范畴。欧盟不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配置资源,升级改进技术,增强产业竞争力,而是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构筑“经济安全壁垒”,不仅损害了中欧产业链合作,也对欧盟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造成了破坏,“损人”也不“利己”。
欧盟跟随美国,以“反补贴”为名滥用贸易保护主义,在欧洲内部激起政、商、学界人士强烈反对。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说,他反对与中国打贸易战,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是不明智的做法,会对欧洲自身造成极大损害。中国电动汽车领先欧洲,中国的先进产能可以帮助欧洲提高生产率。包括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一致认为,贸易保护主义只会阻碍增长。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发表声明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对欧洲的繁荣、就业以及经济增长都将带来负面影响。罗马尼亚经济学家安德烈·勒杜列斯库表示,在向绿色和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世界需要中国电动汽车。他认为,基于多边主义的全球化是各国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最佳解决方案。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姆拉登·普莱舍指出,欧中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合作不仅是最佳解决方案,也是唯一解决方案。
美西方国家近年来不断以“国家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名义发起对华“脱钩断链”,经济议题被“安全化”,合作机制被“武器化”,“去风险”政策反而成为“风险”本身。须知,真正能够保护欧美汽车产业和工人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全球市场中公平地参与竞争并且提升自身竞争力。美欧政客操弄所谓的“去风险”议题,其实是在“作茧自缚”,每耽误一秒,都是在浪费用来提升在这些新领域竞争能力的时间,终将落得越来越远。
文字:张昕
漫画创意:李庆桐 王粲
漫画制作:钱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