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漫评丨救命血竟是催命符,美英草菅人命之恶岂是道歉了得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李庆桐
2024-05-25 18:51:33

5月下旬,英国血液制品污染丑闻引发舆论哗然。当这个给两代英国人带来沉重伤痛的医疗丑闻调查结果公布,掩盖了50多年的罪恶黑焰再也不能被官冕堂皇的几纸空纸包裹,世人惊讶地发现,在美英那些黑心的血液制品企业之外,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乃至历届英国政府,也扮演了草菅人命的角色。

这场灾难,曾经被英国医疗界吹嘘成“最引以为傲的成就”。自20世纪70年代起,英国血友病患者通过NHS开始接触到一种新疗法——只需定期注射一瓶“凝血因子Ⅷ”,就能和正常人无异。这样便捷且高效的治疗方法,很快将这个药推上神坛。然而,旺盛的需求导致这个药的原材料血浆出现了巨大缺口。在利益驱动之下,英国大量从美国进口血液制品,“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在世界最大血液制品出口国的美国,买卖血浆可是门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因此还推出了允许公民甚至囚犯每周卖血两次的所谓“有偿献血”政策。大量的吸毒者和患有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的低收入人群,通过隐瞒自身的健康情况,靠每周卖两次血赚来的几十美元填饱肚子或满足毒瘾。美国血液制品公司也睁一眼闭一眼,乐于将采血点设立在贫民窟的周围,甚至从囚犯身上抽血,以便它们可以持续不断地靠着这些“廉价的材料”在全世界赚得盆满钵满。

在明知从美国进口的血液制剂可能存在传染风险,英国企业和医疗机构仍然大规模地进口这种产品,并不断用于临床治疗。调查报告显示,英国NHS和历届政府对此也一直了然于心。然而,安全性从来不是它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何让“神药”发挥更大的赚钱功效,才是它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所名为特雷洛尔的残疾儿童寄宿学校成了罪恶的发源地。英国NHS在那儿设立了血友病中心,本应成为救助对象的血友病学生成为凝血因子制剂的人体试验品,被注射了比正常剂量多三四倍的凝血因子制剂,来观察是否能够减少他们的出血次数。这些魔鬼实验都在背地里进行,当时学校内的122名血友病学生全部患上了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随即,罪恶大范围扩散,直至英国出现越来越多的艾滋病和丙型肝炎患者,人们才发现所谓的“救命药”竟是催命符!

在这场漫长的医疗丑闻里,英国有30000多人感染了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约3000人因此死亡。当年成为“人体实验场”的特雷洛尔学校早已废弃,只剩下那些被当成“小白鼠”的血友病孤儿和其他患者深受病痛折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原因无他,英国政府先是以官方文件形式正式答复,称没有证据证明“凝血因子Ⅷ”制品会传染艾滋病;百般抵赖不过,又提出所谓的“财务解决方案”,英国卫生部要求索赔人必须签署一份弃权书,声明永远不会就此事再次对政府发起诉讼,而且要求所有人都签署了弃权书,才能领到特惠救助金。而这个“特惠救助金”,根本就不是赔偿,只是一笔封口费。英国卫生系统更是“果断”销毁或篡改了文件,来掩盖自己的恶行,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导致很多受害者一直得不到政府和有关企业的赔偿。

“故意销毁相关文件,普遍掩盖事实真相”“英国历届政府、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和血液服务机构的失败”……约2500页的英国血液制品污染丑闻调查报告,用这样的措辞揭开了英国政府对进口血液制品毫无监管,致使大量患者暴露于不可接受的感染风险之中的盖子。英国首相苏纳克不得不在议会下议院就这一巨大的丑闻事件道歉,承认调查报告显示出“我们国家生活的核心存在长达数十年的道德失败”,谴责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公务员系统和政府官员的行为“让这个国家失望”,表示这些“掌握权力和受到人们信任的人一次又一次有机会阻止这些感染蔓延,但他们一次又一次未能做到这一点”,认为这是英国的“国家耻辱”。

然而,这起血液制品污染丑闻会像苏纳克所言,能“从根本上震撼”英国,使相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吗?人们并不乐观。尽管苏纳克承诺将英国政府将不惜代价赔偿受害者,但具体赔多少、怎么赔,特别是如何追责,依然是未知数。英国媒体估计,这笔赔偿金将超过100亿英镑。《卫报》的报道称,英国财政部主计长格伦承认,“每周仍有人因感染而死亡”,许多索赔人担心自己活不到获得赔偿的时候;因此,在建立完整的赔偿计划之前,英国政府将在90天内向最迫切需要赔偿的受害者支付21万英镑临时赔偿金。100亿,21万——如此悬殊的两个数字,只能让人感到,英国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最终还是会碎成一地鸡毛。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美国在这一丑闻曝光后,一直都在装聋作哑,根本不想承担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寄希望于美国改变血液交易政策,加强监管,并减少其国内的吸毒者和低收入人群数量,使他们不必靠卖血来换取温饱?这种损害食利阶层利益的事儿,美国的统治者是不会干的。看看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蛋糕——预计到2027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70亿美元,而美国在其中的利润占比会高达70%,就知道为什么了。

文字:李庆桐

漫画创意:李庆桐

漫画制作: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