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董成
作者:刘 扬
“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3月6日,习主席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同样需要广大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想在前头,赶在前头”。
古人云:“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意思是做事要先有谋划、有准备,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心中无数、胸中无策,行动之后再去想办法应对,就可能导致失败。“想在前头,赶在前头”,就是要做到深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确保方向辨得明、大势看得清、问题抓得准。如果说“想在前头”是谋势,那么“赶在前头”就是谋事,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学会料事于先、未雨绸缪,尽可能地把各种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订得周详完善,这样才能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向老者请教成功的秘诀,老者递过来自己的手表。年轻人端详一番,发现这块手表足足快了10分钟。见年轻人不解,老者说:“是我故意把它拨快了10分钟。目的是提醒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走在时间的前面。”这也启示我们,“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事业成败。如果我们“见事迟、反应慢”,就可能给工作带来被动,给事业造成损失。
当前,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已进入爬坡过坎、突围冲刺的关键阶段。“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越是时间紧迫、使命催征,越是任务繁重、千头万绪,越要求我们善于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积极主动作为,不等不拖、紧张快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应科学把握谋势与谋事的辩证法,增长“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的智慧,坚定“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把问题想在前、工作中干在前、危难时冲在前”。应注重高远取势、全局布势、进取塑势,立足长远谋划备战打仗,牵引能力建设,提升抓建层次,力求在“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