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铿锵玫瑰逐梦疆场

来源:南疆强军号 作者:胡世坚 李飞翔 尚路航 责任编辑:王韵
2023-01-09 08:12:10

在南疆军区某火力团演训场上,活跃着一群英姿飒爽的姑娘。她们平均年龄不到23岁,从后勤岗位到主战岗位,在全新的岗位上用青春最美的芳华,谱写了属于她们军旅人生的壮丽篇章。

“敢和自己较劲、敢跟男兵叫板、敢上战场打仗。”

走进南疆军区某火力团女子导弹排,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字字铿锵、句句有力的嘹亮口号。

在改革浪潮中转型重塑,在时代阳光中茁壮成长,在练兵备战中绚丽绽放——组建不到一年,在首次实弹射击演练中,这群女兵用首发命中的优异成绩,正式宣告某新型地空导弹列装仅7个月即形成战斗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她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从报名参军到导弹女兵,这个梦想她等待了8年

2013年夏天,高中毕业后,崇拜边防军人的赵亚敏报名参军,成为首批秋季入伍的女兵之一。来到部队后,她又主动申请分配到遥远的边疆。

走上主战岗位成为一名特种兵,对于赵亚敏来说,这是她埋在心底的梦想种子。从报名参军到成为导弹兵,赵亚敏等待了8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时间来到2020年,团队即将开展高原驻训任务。得知团里安排女兵留守的决定,时任卫生连班长的赵亚敏和战友向团党委递上了请战书。

在一次次极力争取并作出相应承诺后,团党委一班人最终被这份热忱和决心所打动。

首次征战高原的她们,面对超乎想象的高原反应,赵亚敏带着女兵们不但独立完成了搭帐篷、建厕所等任务,还和男兵一起装卸物资。后续的日子里,她们克服高寒缺氧,完成医疗保障和业余文艺演出等工作,在雪域高原留下了一串坚实、温暖的足迹,顺利的完成高原驻训任务。

去年下半年,团队即将列装新装备。面对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的新装备,赵亚敏再次请战:“女兵群体有着心细、缜密、专注等优势,可以再战斗力建设进程中承担更多角色……”

一纸请战书又一次放在了该团党委一班人的案头。这一次,他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成立女子导弹排。该团政委席涛说,以往受限于体力等因素,女兵群体往往很难走上主战岗位,如今情况允许,应该给女军人一个机会。

收到这一消息,赵亚敏来不及激动,立即投入到选拔考核中。凭借扎实的军事素质和多年的管理经验,她通过层层选拔考核,成为了团队首支女子导弹排发射制导站站长。

“没有不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有能力不匹配的自己”初到女子导弹排,在第一次集体会议上,赵亚敏就将这句话告诉了大家,希望女兵们正确看待岗位的变换,在全新的岗位上谱写属于我们的壮丽篇章。

“我们要做军中花木兰,要和男兵比比看,看谁能率先驾驭新装备。”在新装备授装仪式上,赵亚敏代表女子导弹排向男兵发出挑战的短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在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

然而,事情往往事与愿违。面对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的新装备,组建之初的女子导弹排,难免受到质疑:她们能驾驭这种新型装备么?

面对这样的质疑,赵亚敏表示:“我们只能用实际行动来回答。”

新装备试训阶段,赵亚敏带领着女兵们一边学习新装备的相关理论,一边坚持大强度的体能训练,这群平均年龄23岁的女兵,每天翻轮胎、扛弹药箱,她们的身上经常留下淤青和伤口,但谁也没叫苦叫累,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了在训练场上一脸风沙浑身是汗的样子。

从备受质疑到华丽蜕变,这个困难她们挑战了1年

女子导弹排组建成立以后,面对雷达、驾驶、修理等10多项专业的挑战,这群年轻的导弹女兵,勤学苦练、克服重重困难,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导弹控制系统主要是根据计算得到的偏差调整导弹的飞行姿态,使导弹按照预先设计的弹道飞行……”在训练间隙,赵亚敏与男兵班长们讨论一个训练难题,一番思索后,她抛出一组关键理论数据,让在场的男兵班长们心服口服。

“00后”下士付慧入伍前是一名体育生,初入军营的她因为体能素质过硬,很快就在同年兵中脱颖而出。对于付慧的评价,指导员崔志鹏这样说道:“细数四年的军旅生涯,她从卫勤岗位走上主战岗位,军营的每一天对她都充满着不断的磨砺和挑战,如今她可是连队里最年轻的班长骨干,实打实的训练尖子。”

2022年5月初,该团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收到通知后,连长季彪在连军人大会上向官兵们发起了动员:“这是我们连队调整组建以来参加的首届运动会,希望同志们积极踊跃报名参赛,为连队勇立新功!”

根据比赛规则,女兵们对可以参赛的项目进行了报名。备赛期间,付慧充分发挥入伍前所学的专业特长,按照女兵个人的能力素质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对体能进行专攻精练。比赛当天,在欢呼、呐喊声响彻云霄的赛场上,女兵们顶着烈日展开激烈角逐。女兵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不断地超越自我。最终,在5个竞赛项目中,取得了4个第一、2个第二的优异成绩。

翻开上等兵陈萌的驻训日记本,一张靓丽的照片格外醒目,照片上的她是个白白净净的姑娘,这是她入伍前在大学里拍摄的。而现在她原本娇嫩的皮肤早已变得粗糙不堪,水灵灵的皮肤也逐渐变得黝黑发红。回想起在大漠戈壁驻训的生活,陈萌在日记本中这样写到:“还记得乘坐火车刚到站台的时候,下车扑面而来的热浪瞬间让我在心中打起了‘退堂鼓’,但每当回想起之前的挫败和质疑,即使环境再苦、再累、再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自己。”

跟随连队到达驻训地后,各类大项任务接踵而至,繁忙的战斗化宿营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女兵们每天同男兵一起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挥舞着铁锹,即使身上出的汗已经浸透了衣服,她们也没有停止手中的动作,陈萌说:“这样的军旅生涯我终身难忘。”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宿营任务终于接近了尾声。而在这一天,驻训地的气温已高达4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哈萨克族女兵麦热衣对紫外线出现了严重的过敏,脸部出现大面积浮肿,这让她难受不已,在及时进行了就医后,得知自己的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下,麦热衣在电话中并没有过多的提及自身的病情,而是哭着对赵亚敏讲:“班长,现在正是人员紧缺的时候,我一定会尽快回去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从新装配发到首发命中,这个目标她们准备了7个月

来自北方的中士女兵王淑芹娇小玲珑,护理专业毕业,十分谨慎稳重。在新装备基础训练中,看似不慌不忙,但她的成绩却在连队中名列前茅。让王淑芹没想到的是,转入平台训练阶段后,她心里有点慌。平台训练要求军士达到一专多能——既要掌握导弹专业技能,又要学会驾驶战车。

刚参加新训驾驶员培训的时候,身材娇小的王淑芹在庞大的战车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训练结束后,王淑芹无奈的抱怨道:“战车超重、超限,必须得用很大力气才能换得动档!”

后来,每次驾驶员复训王淑芹都提前钻进驾驶室,按照操作流程先在心里默默过一遍,然后才开始训练档位切换、倒车移位等内容。训练休息的时候,王淑芹还跟随着教练班长一起检查车辆排除故障,结业考核的时候她成为首个可以单放的驾驶女兵。

去年7月中旬,该团在西北戈壁驻训场,运用某新型地空导弹开展首次实弹射击综合演练。茫茫戈壁,铁流滚滚;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王淑芹驾驶着战车轰鸣驰骋,朝着作战地域飞奔而去,战车外扬起漫天飞舞的沙尘。

抵达阵地后,女兵们迅速构建通信链路、雷达展开搜索,完成战斗准备。“敌”机进入打击空域后,指挥员决定采取单发拦截的方式歼灭“敌”机,雷达操作手付慧紧盯显示屏,沉着冷静处置“敌情”。“报告连指,目标已捕捉!”“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站长赵亚敏按下发射按钮,某新型地空导弹腾空而起、直破苍穹,精准命中目标,成功实现新装实弹射击首发命中!

从搜捕目标到导弹发射,留给她们只有数十秒的反应时间,整个战斗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操作一气呵成。

“脚踏实地的勇敢拼搏,相信我们一定会创造奇迹。”演训归来,在总结汇报发言讨论上,赵亚敏清晰的记得,半年前这群曾经的卫生员和话务员们,“从零开始”夜以继日奋战地身影。

“搜索与指示目标”课目是雷达专业训练的难点。雷达操作手张雨晴,转岗前是一名通信兵。第一次看见战车上密密麻麻的按键,让她也犯了难。张雨晴坦言:“刚开始真的很想放弃。”为练就过硬的本领,她每天在狭隘的战车内紧盯雷达屏幕一练就是一上午,常常练得眼睛通红流泪。

鏖战戈壁,面对新装备首次实弹射击的任务,对于女兵们来说打首发是荣誉也是压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女兵们利用点滴时间,加班加点强化训练,一个简单的展开与撤收课目,她们拿着秒表反复的进行训练,只为提升那短暂的十几秒,在实弹射击过程中争取更多的时间。

只要心中有光,何惧雨雪风霜。如今,赵亚敏带领着导弹女兵们,继续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奋战在主战岗位。

又一天的训练结束了。浑身汗水的她们,笑容灿烂。走出训练场,赵亚敏起了一个调,大家一起唱起了《相信我们会创造奇迹》:“相信只要我们在努力,未来将无比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