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艺创作也要端正导向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徐焰责任编辑:牛晨斐
2016-05-03 11:54

3、浮躁之风不讲求实,“史盲”也写历史剧

在文艺创作领域近些年也出现了浮躁之风,剧本粗制滥造,作者不作深入考证和调查就闭门造车、胡言乱语,完全背离了毛泽东强调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的基本原则。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进行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也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寻找创作的源泉。文学和影剧故事片可以有情节虚构,但要合乎历史矛盾和冲突的基本性质,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

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经历不能随意虚构和编造加工,对战争中的武器装备、战场的大致情况、当时的习俗和常用语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乃至战区的风土民情的描述也要符合历史实情。

图为电视剧《历史的天空》的剧照。

20世纪80年代之前拍摄的众多抗战影视作品之所以能令观众,包括历史亲历者都感到真实和亲切,就是因为创作者了解历史,甚至有些还是战争的亲历者。

而新生代的影视剧制作者若因不了解历史就随意编造情节,其对历史事件的表现自然会谬误百出。例如,剧中人物说着现代语言甚至是网络语言,抗日军民使用现代武器(带瞄准镜的狙击枪在剧中泛滥成灾就是一例),中国军队出场时装备精良、军装整洁。

但史实是,中国绝大多数军民处于生活困苦、衣食不济的状态之中,多数军人都是衣装褴褛、武器落后。看了错误百出的剧集,观众既无法从中了解当年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艰辛,也不可能受到革命光荣传统的教育和洗礼。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