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意义

来源:央广网作者:谢露莹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9-14 00:25

“四有”标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公方彬:实践和理论认识是有差异的。理论上,这四个不能割裂,缺一不可。因为,“有灵魂”你决定为谁打仗的问题,“有本事”是你能不能打的问题,“有血性”是你敢不敢在战场牺牲的问题,“有品德”是有人文素质问题。你说,我解决一个行不行?你没有那种灵魂素养,你构不成坚实的精神世界。四者相互支撑,互为动因的。但是,现实实践中却没有那么复杂。比如上战场,没有别的检验标准,就是不敢冲上去,面对死亡威胁的时候弹打来的时候,你是逃避还是冲锋? 有没有灵魂?有了。有没有血性?有了。有没有品德?有了。当然,能力也体现出来了。

主持人:所以可以就是说,这四种能力,“四有”的要求,是平时贯穿在我们这个官兵的身上,到上战场的时候他可能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我想这也是可能网友跟大家特别关心的说,怎么样才能培育跟塑造这样的一个“四有”军人?

公方彬:这实际上是修养自己的问题,是你确定价值观之后一个修养过程。但是今天来讲,我觉得有两个问题特别重要。

培育“四有”军人的关键是忠诚与担当

主持人:哪两个问题?

公方彬:一个是忠诚,第二个是担当。这两个解决了,那么你的“四有”培育,我觉得路径清晰,动力十足,就能够更好、更快地培育“四有”军人。“四有”不是上级教育下级,是全覆盖,上到军委领导,下到基层士兵。习主席特别强调“以上率下”的问题,为什么在古田提出来呢?几百个将军在这里参加,就是让我们每一个领导,高级领导干部来带头。他当时就说,我们在座的做好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以上率下”。我们不是教育别人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同志的问题。所以说,要把自己当真正的“四有”军人,你可以讲出许多方法,我觉得最重要就是忠诚和担当。“四有”军人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现在来看,我们军队还是一个符合习主席纪律要求的,是靠得住的。

比如说牺牲的问题,过去牺牲和今天牺牲可不太一样,过去牺牲,我军的牺牲精神是不得了的。你比如说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故事可是惊天地、泣鬼神,荡气回肠。你看,美军就有一些传记讲,参加过二战,对德、对日作战,进攻过太平洋时,对德军、日军的牺牲精神已经为之震撼,但相比中国的军人,无法比拟。中国的军人面对敌军的猛烈炮火,好像不在意。第一波倒下,第二波跨过尸体继续前进,还有第三波、第四波。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姿态,就像殉道者似的。他们信仰共产主义,这就是他们思想的胜出,已经进入骨髓。那个时候的牺牲,我觉得两大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信仰、本质决定的,就是这个党对于这个军队,它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他信仰、信念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强大的支撑力量。

我们有敌人,热战和冷战都有。有敌人就激发你的牺牲精神,有牺牲就变得的神圣。你革命时期有牺牲,今天没有牺牲了,神圣感哪里来呢?所以你这个牺牲精神支撑的力量就发生变化,甚至生态变化。那么再一个问题,就是客观环境的制约。

在蒋介石的日记里面讲到,说共产党,他认为胜利的原因。他讲了7条以后,最后加了一条,共产党的干部没有私财,有私财就不行了。你看当年东北战场,打的是国民党,撤都撤不走,因为他就都是有财富的官兵。我们没有,我们就是轻装上阵,所以这种情况与环境有关系。我再举一个小例子来证明这一点,看当年美国新兵团访问团到延安,到延安看到中共中央高层那么俭朴,那么有活力,非常感慨。到了南京讲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据说宋美龄说了一句话“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那个时候,有权利你不能兑换成利益。那么今天呢?党和军队仍然没有独立人民之外的利益,但是我们党的成员,我们军队的官兵是有具体的利益,那是生活在社会中。那么,这两个战争的环境和牺牲的神圣感,和有战争就有和平,这种生活也会利益关系调整,这两点带来了以后,无度的牺牲就难了。

今天呢,今天都是独生子女,他的牺牲,我们怎么来支撑?所以我们分析这个现象,我只想说明一点,你今天想高境界的,无限的牺牲,那比以前要难的多,比战争年代要难的多。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转型进入新常态之后,这个都应该思考,意义哪里?这个你辩不明,你如果功利主义,“四有”对我们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当我们真正意识到,我和社会的关系,军人和国家的关系,牺牲和奉献的关系,意义在哪里的问题搞清楚以后,那这个牺牲就不成问题。我们的前辈能够牺牲,一代代牺牲者用他们的鲜血铸就了辉煌,那今天为什么就不能呢?完全可以。当你这样,忠诚和担当,你弄清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你就不断的修养自我,不断的提升。绝对的牺牲不容易得到,但相对的牺牲我们都可以做到。因为我们搞清了意义在哪里,我们在付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实现内心的安宁。

主持人:刚刚公教授也给我们结合自己亲身经历来解释了一下你所理解的“四有”军人,有好多的年轻人也是非常的想要报效祖国,然后走到军营,那您有没有结合“四有”军人来说,对于他们有一些寄语的,我们的年轻人应该用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到这个军营中去报效国家呢?

公方彬:我说,我的建议就是“选择军队,就选择了牺牲”。我说的牺牲不是说必然要牺牲生命,你可能还要牺牲自由。

因为在地方你愿意怎么就怎么样,法律赋予你权利。比如上网,你在大学里面,天天上网,网虫都可以,在军队恐怕就不行。你在地方可以讲投入产出问题,收益最大化。你到部队不行,你得服从命令,站岗放哨。我希望每一个国民都有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但是我也同时希望,每一个进来的人提前要理性的判断,并且确实带着一种责任感进来。第一位的还是担当,为国家担当的问题。如果你把职业选择放在第一位,那你不要进军队。200多万的军队它承担的责任远不是200万,也不是2000万,是国家命运的问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