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为将之"五要"

来源:马骏说孙子兵法作者:马骏责任编辑:全云
2015-08-13 17:16

四、勇

孙子眼里为将的第四"要",是要有"勇"。

什么是勇?勇就是勇敢,就是胆量。说到"勇",还有一个故事。孔子大概在某种场合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挺善于解剖自己。有一次,他与学生曾子谈论如何做人。他评价完品行端正的人应该把"言过其行"作为耻辱之后,突然非常感叹地自我解剖说:"高素质的人还有三样东西我不具备,或者说我做不到。第一,我不能像仁德的人那样,遇事不忧愁;第二,我不能像智慧的人那样,遇事不糊涂;第三,我不能像勇敢者那样,遇事不惧怕。"他的学生曾子听后,非常赞同地说:"这是老师真实的写照呀!"

孔子说自己遇事不能做到不惧怕,用的词就是"勇者不惧"。可见,勇敢是高素质的人应该具备,却又是未必大家都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然而,老百姓胆子小一些,恐惧心理大一点,问题还不算大,至多影响自己与家人的生活。而军人如果胆子小,风吹草动就能让他吓个半死,问题就大了,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军队,甚至是一场战争的胜负。

大家都知道"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故事,前秦苻坚南下灭晋,在淝水被晋军名将谢安打败,乃至于将寿阳城北面的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认为是晋兵,留下了被人讥笑千古的成语"草木皆兵"。苻坚之所以把草木认为是敌国的兵,就是由于临阵害怕产生的幻觉所致。

相反,谢安在这场会战中,尽管兵力处于劣势,却极为镇定自若,丝毫没有"怕"与"恐惧"。他甚至在摆兵布阵停当后,与客人在深山茅屋里下棋。当打败秦军的战报送来,他看后随即放在桌上,若无其事,继续下棋。客人也关心前方的战局,问他:"究竟打得怎么样了?"

谢安轻描淡写地回答:"哦,小孩子们把敌兵打败了。"

当然,谢安并不是真的这样满不在乎。当他下完棋回内室时,由于太过激动,竟然忘了迈门槛,结果把鞋底的木齿都给碰断了。

苻坚遭遇挫折后,为什么会把草木当成兵?谢安与敌交战时,为什么能内急而外定?我想用英国名将蒙哥马利的观点解释--苻坚是一个不善于管理恐惧的人,所以不能在危机中镇定自若;而谢安是一个善于管理恐惧的人,因而能在危机中镇定自若。

如果一个人在战场上,能像管理手下士兵一样,把恐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还会畏惧他所面临的危险吗?而不畏惧面临的风险的人,不就是大勇之人吗!

战争是充满风险和危险的领域,只要是战争,零伤亡只能是美好的追求,上战场就意味着要与死神进行零距离接触。如果不勇敢,一上战场就害怕,甚至魂飞魄散,还能打仗吗?如果指挥官都是怕死的人,他怎样率领士兵作战?所以,孙子把"勇"作为为将必须的素质之一。

然而,军人的勇敢是分层次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勇敢,更多表现在不怕死,也就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克劳塞维茨所说的"肉体的勇气"。比如,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能够在敌人包围之际,用步话机呼唤自己部队的炮火:"近点,再近一点……朝我这里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就是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勇敢。

而对于高级将领来说,更多要求他们的是"精神的勇敢",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否敢于承担做出导致全军胜利或者败亡决策的责任,即承担决策后果的责任。

孙子在自己的著作里,没有把"勇"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分成肉体与精神的两部分阐述。但是,从全书的内容来看,孙子讲的高级将领的"勇",不是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之勇,而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天下大勇。

这种大勇不也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有些人所缺失的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