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种主建,民兵专业分队如何对接?

——来自山东省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整组工作一线的调研报告 ①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刘卫华 徐 强 张 宁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1-27 00:20

编者按:改革风头劲,官兵士气昂。《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压减民兵数量,调整力量布局和编组模式”。面对改革大考,后备力量将交出怎样的答卷?带着希冀与憧憬,今年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工作全面展开,山东省军区组织的一场专题调研活动也在齐鲁大地展开。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刊发这组来自山东省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工作的调查报告,敬请关注。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随着我军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军种主建”成为军兵种新的建设原则,作为支援部队作战的军兵种民兵力量,该如何调整结构布局,跟上新时期军兵种建设步伐?请看调查——

整组工作还没展开,一份潜力数据调查表已经摆在青岛市市南区人武部资料室。区人武部部长苏维明告诉笔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陆军部、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已经成立,在这一背景下,预先掌握潜力资源,才能前瞻性地做好编组军兵种民兵分队准备。

担负军兵种保障任务民兵分队,是支援保障军兵种部队作战的重要力量。回忆起开始编组担负海军保障任务民兵分队时的情景,青岛警备区参谋长刘尧仍深有感触:青岛经济发展较好,各类潜力资源十分丰富,当初编组海上民兵分队,本以为不是难题,谁知仍遇到不少困难:海上侦察分队编组船只多是渔船,只能使用简便侦察器材,改装还需颇费周折;海上救护分队只能在岸基实施救护,编组兵员海上航行多数出现身体不适……

对此,青岛警备区党委感到:“军兵种民兵分队自我运转势必视野局限、能力受限,‘外挂式’的支援保障经不起实战检验,只有真正嵌入体系、对接战场才能提高整体战斗力。”厘清了思想认识,建设就有了方向,一场从“外挂式”向“内嵌式”的编组革命深入展开。

——潜力调查更细致。相比开始时简单粗放的潜力调查,后面的调查工作更细致、更精确,不仅编组人员、装备查清了数量,型号、材质等要素也一目了然,为对接编组提供了详尽的参考依据。

——需求对接更精确。与任务部队建立协调对接、联席会议、情况通报等制度,需求对接不仅对接了支援单位、编兵数量,任务地域、周边海情、装备型号等也纳入对接内容,对于通信互联、指挥协同等内容也进行了预先设计论证。

——人装编组更扎实。统筹资源潜力与对接需求情况,着眼“基于任务、聚合能力”实施专业对口、人装一体编组,依托青岛港、海事局等人才密集、装备齐全、平战交融的大型企业,组建担负海军保障任务民兵分队。

——联训联演更经常。依托北斗导航系统、海事卫星电话、船舶AIS自动识别系统等设备,打通“海上民兵-渔政部门-警备区-海军部队”信息通道,成建制组织民兵分队参加海岸防御、岛礁防卫等联训联演活动,会同海军有关部队建立横向联合考核机制……

紧贴作战支援任务的精准对接、精确编组,使担负海军保障任务的民兵分队开始逐浪深蓝。联合军演、重大任务……在近年海军部队大项任务中,随处可见海上民兵分队伴随支援保障的身影,军兵种民兵分队已经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一极。

面对如火如荼的深化改革,调研组感到:“国防后备力量融入部队战斗力建设是大势所趋,但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如何编、谁来训、怎么管、如何用’等一系列问题还需作出新的回答,需要各级联手探索、深入实践。” 

调查手记:从“外挂式”向“内嵌式”转型的生动实践,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可喜的是,深化改革为构建新型国防后备力量体系、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转型提供了重新优化、整合的机会,各级更应把握机遇、深度统筹、搞好论证,围绕“如何编、谁来训、怎么管、如何用”等问题,推动军兵种民兵分队向战场转轨对接,提高基于强军备战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支援保障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