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驱动扬浩浩风帆
——福建泉州市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纪实
■姚晓明 江新兴 本报特约通讯员 何隆遐
泉州市国动委组织国防动员网上推演的情景。祖亚辉摄
福建泉州,地处东南之角,改革前沿。泉州虽不是国家特区,但民营经济极具活力,仅晋江市就有全国知名民企100多家,被誉为“民办特区”。近年来,泉州市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充分发挥军地双向驱动效应,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发展路子,有效促进军队战斗力持续提升。“民办特区”再次唱响“春天的故事”,在军民融合的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加大政策扶持,支持重点产业,夯实军民融合之基
5月上旬,一场国防动员网上推演在福建泉州悄然进行。通过网上监控系统,市国动委向相关动员支前机构下达保障指令,入泉通道沿线和重要交通枢纽8个支前供应站、29个支前供应点、3个车辆后备修理厂等70多家动员支前机构迅即响应,实时做好为过境的演习部队提供保障准备。泉州军分区政委郑健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结出的硕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经济总量从全省末位到跃居榜首,为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泉州市军地领导清醒认识到,固步自封、各自为战,前进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只有把民营企业融进来,携手并肩,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为此,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着眼军队建设需求,重点培育航空航天通讯装备、软件及系统集成和安全技术防范、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等十大类产品。对现有军品生产企业工业用地、涉军新兴企业税收、小微军品生产企业发展和武器装备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化水平等给予优先扶持。对引进的十大军工集团和涉军行业龙头企业,在资源配置、要素保障上实行“一事一议”。对与全国500强企业对接的龙头涉军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大力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转变思路天地宽。该军分区司令员林俊其介绍,在军民产业融合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今年取得军品认证资质证书的企业已有8家、进入军品采购目录的企业有5家、启动相关工作的民营企业有20多家。如今,以晋江“军鹏”为代表的一大批资金雄厚、人才聚集、技术先进、自主性强的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提供“民转军工”技术,承担部分军工产品的研发任务,为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挥地域优势,注重科技助推,为军民融合提供动力
2014年底,一场多兵种实兵演习和国动委演习同步在泉州打响,数支全部由信息化产业骨干组成的新型作战民兵分队闻令即动,迅速果断进行专业技术防御、战术攻击……充分展现出这个市科技拥军推进驻军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泉州市地方政府非常注重发挥科技拥军项目建设的主导作用,每年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科技强军项目,并通过军地协力抓好援建项目的评估、立项、跟踪、验收等工作,确保项目发挥作用,取得实效。每年开春,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门制定下发《泉州市科技拥军工作实施规划》,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都在深入部队开展科技拥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年度科技拥军计划,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建立抓落实责任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此项工作已作为年度各级党管武装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
为了加快推进科技融合进程,泉州市还专门组建了科技拥军专家顾问团,由物理、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领域的21位专家学者组成,经常深入军营举办科技讲座,开展科技咨询和攻关。尤其是,泉州市科技部门在科研立项、专利保护、奖励项目申报等方面对驻军给予优先支持。近3年来重点扶持部队科研项目124个,其中26个项目荣获省、市科技进步成果奖。去年,在该市举办的福建省科技拥军推进会成果展上,地方援助驻军的“信息化情报搜侦平台”“边检多功能智能通关验证台”等28项科研成果精彩亮相,让人目不暇接。
立足长远发展,培育融合式人才,促进富国强军同频共振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该市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进程中,把培育军地融合式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着力挖掘和发挥军地人才优势,促进富国强军同频共振。
今年3月份,结合年度民兵整组,泉州军分区联合地方组织、人事部门依托党管武装绩效考评机制,牢固确立“编为用,练为战”观念,将直属机关、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单位能作用于国防建设的人才纳入国防后备力量人才库,与战时所担负的支援保障任务接轨,推进民兵预备役队伍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5月上旬,福建省军区对该军分区组织不打招呼、临时设置情况的“一个过程”实兵实装拉动考核。指令下达后,泉州民兵电力抢修、保交护路、医疗保障等专业分队均在规定时间内齐装满员赶到集结地点,民兵专业分队的专业对口率与在位率均达到95%以上。
与此同时,该市在广泛征求广大官兵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培训形式,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部队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培训。并在华侨大学等高校为部队开办了大专班函授辅导站,制订了详细的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配齐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免费为战士们提供系统培训,努力改善官兵的知识结构,拓展官兵视野,竭尽所能为部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架起一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地两用人才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