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父子兵接力同筑强军梦)
2015年2月10日,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代表,郓城县郓州街道办事处大樊庄村退伍军人樊西友家庭,从全国180个参评对象中脱颖而出,当选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近日,笔者走进了这座普通的农家小院,探寻这对父子兵背后的故事。
今年51岁的樊西友出生在郓城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樊作法是解放前的老党员,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担任村里的民兵连长。在革命斗争故事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的樊西友,参军报国成了他儿时的夙愿。1983年,在父亲的支持下,19岁的樊西友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成了济南军区某部一名战士。
1984年,老山前线自卫反击战打响,年仅20岁的樊西友毅然向组织写下了请战书,要求奔赴作战前线。然而在一次战斗中,樊西友为了掩护战友,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左腿,不得不从前线撤了下来。
战后,樊西友因为在战斗中表现英勇,荣立二等功。但因为身体原因,他也不得不告别了心爱的部队。退伍后,樊西友被分配到郓城县邮电局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话务工人。
每当别人问樊西友,当年在战斗中被炸伤,心里有没有害怕时,他总是激动地说:“当兵就是为了保家卫国,看着那么多战友一个个倒下去,别说是一条腿,即使把命留在那里,都值!”
多年来,樊西友对部队的思念和牵挂却始终没有改变。在樊西友眼里,部队的点点滴滴、一草一木都有讲不完的故事,虽然自己已经脱下军装,但参军报国的念头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2008年,樊西友的儿子樊彬也穿上了军装,在济南军区某特种旅服役。“我一定要比父亲做得更好,在部队干出一些名堂来!”刚刚入伍的樊彬摩拳擦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樊彬先后取得优秀士兵、军区比武第三名等荣誉,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3年6月,樊彬的爷爷因为年事已高,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被送进了郓城县人民医院。作为家中的长子,亲戚邻居都劝说樊西友把儿子从部队叫回来。樊西友劝阻道:“不用,家里有我和小彬妈就行。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先不要告诉他!”
此时的樊彬正随部队在海南三亚进行野外驻训。那时他正铆足了劲,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全军特种兵大比武。面对着摄氏30多度的高温和潮湿天气,樊彬和他的战友们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有一次潜水训练,在20米深的海底,樊彬的副氧气瓶阀门栓突然被浮标绳缠住,一旦氧气用完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死亡的威胁,冷静的樊彬根据水流方向辨别方位,迅速把身上的潜水装置一一卸掉,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终于顶出水面,安全脱险。2013年7月,全军特种兵大比武大幕拉开。在如林的强手中,樊彬一路过关斩将,先后取得2金1铜的好成绩,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消息传来,闻讯赶来的乡亲们挤满了樊西友家的农家小院。满脸兴奋的樊西友眼里含着泪花:“我把儿子送进部队,就是想让我的梦在他身上延续,想看着他为强军梦的实现贡献属于他的一份力量。我要嘱咐儿子,让他再加把劲,争取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