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引发新矛盾
曾经风光一时的民兵应急分队,为何落到不被信任的地步?原计划召开的总结表彰会被推迟,区人武部政委欧茂泉带领机关干部,会同区民政、教育、宣传等有关部门深入全区展开调研,随后一场破解城市民兵建设的“诸葛亮会”召开。
作为武汉市商业金融中心的江汉区,由于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旧房屋多,区委、区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城中村、旧城、旧厂等旧城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旧城改造工作加速推进,一方面,人员相对集中固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迁、转型,曾依靠各大中型企业编建民兵组织的模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辖区户籍人口外迁增加,人员流失加剧,原先纳编的民兵离开了相对固定的单位和住所,人员难集中、训练难组织、管教难落实。
“我们区的民兵工作曾一度出现有编不到位、有兵无组织、工作领导关系不明确等尴尬现象,从而导致包括老牌应急分队在内的民兵队伍建设的水平不进反退。”欧茂泉对记者说。
城市楼宇崛起新队伍
旧城改造后的市区高楼林立,入驻楼宇的企业汇聚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这是一座编兵的富矿,但如何才能深挖为我所用,江汉区人武部动了一番脑筋。他们与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用这个“三结合”,打出了一套加强楼宇民兵建设、提升民兵技术含量的组合拳。
按照民兵建设跟党走、组织健全民兵跟进的原则,该区人武部指导街道社区对辖区楼宇企业进行思想浸润,健全党团组织。2014年4月,江汉区第一个楼宇民兵连在组织健全的武汉广场大楼成立。随后,世贸、新世界等10余幢写字楼也建起民兵组织,“白领民兵”达1000余人。
按照“便于抽调、便于集中、便于活动”的要求,该区人武部在兵员编组上,少编生产骨干,多编辅岗人员;在训练时间上,错开生产高峰期,组织换岗休息人员参加训练;在训练内容上,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同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还争取到减免税收等减轻编兵企业负担的优惠政策。
该区人武部充分发挥民兵先锋示范作用,广泛开展“我为企业建设作贡献”等系列活动,鼓励楼宇民兵在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中站排头、挑重担。2014年,骏华大厦开展“民兵号”命名和“民兵研发小组”称号评选活动,一年来,入驻该大楼的科德公司,仅民兵骨干带头研发的成果就为公司带来了20%以上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