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离危楼与艰苦奋斗不矛盾
■李现森 王根成
初冬时节,一场作风建设“回头看”大讨论,在河南省洛阳军分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家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机关搬迁危楼这件事上。
洛阳军分区机关办公楼是1959年前苏联援建中国重工业基地时兴建的苏式建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日益陈旧,与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极不“合拍”。近年来,军分区办公楼虽多次进行整体修缮和结构加固,但因经年日久,遇有雨雪天气,就四处渗水。尤其是去年9月,洛阳市遭受暴风雨袭击,机关办公楼墙体多处裂缝,影响日常办公,带来安全隐患,被驻地专业部门核定为C级危楼。
其实,早在2008年,洛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就提议为军分区拨款新建办公楼,但军分区领导考虑到地方正值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节骨眼上,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就提出缓一缓。这几年,军分区积攒的家底也不少,但大都用在军事训练和战备建设上。尽管军分区取得的成绩很丰硕,先后有4个基层人武部、民兵连被国家、济南军区和河南省授予荣誉称号,30多项工作和经验被上级总结推广,可首长和机关始终在艰苦条件下办公。
“绝不能让子弟兵住着危房谋打赢!”今年初,洛阳市委和政府领导前来走访慰问时,看到机关干部在危楼里办公,心里不是滋味,就专门召开会议,协调从地方民防大楼腾出30多个房间,用于军分区机关办公。
喜讯传来,大家喜忧参半。办公楼搬迁是好事,但当前正是“转作风、树形象”的关键时候,与上级要求是否相悖?别人会怎么看?为此,军分区党委组织官兵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这首艰苦奋斗歌咱们唱了50多年,已成为作风品牌,在当前大抓作风建设的形势下搬家,岂不是砸掉军分区的‘招牌’?”有的同志有所顾虑。但更多的同志认为,搬家不会影响艰苦奋斗本色,也“搬”不掉优良作风的传承,讲实事求是本身就是优良作风的最好体现。
没想到,搬家能“搬”出这么多的波澜,军分区领导研究时认为:我们搬家首先要把头脑中的惯性思维“搬”出去,搬出危房不仅是对官兵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也是对战斗力的爱护。随后,军分区向上级上报办公室搬迁申请,得到批准后,他们终于告别了这栋“服役”55年的办公楼。
对这种“乔迁之喜”,军分区党委格外低调,规定不搞搬迁仪式、不搞内部装修、不购置新办公用具,党委常委一律按标准用房,把最宽敞的10余间大房间留给机关干部和职工办公。
原先担心会不会“搬”出负面影响,而事实是,驻地干部群众说:“军分区这次搬家,搬出了新风尚、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