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正文

□高速公路上首次成功起降我军第三代战机 □进行功能改造的亚洲最大客滚船首航成功 □率先建立光电夜视等5类战区级动员中心

军民融合:鲁豫新探索告诉我们什么

——对济南战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魏国 李东星 王卫东 周远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11-05 08:27

新兴产业既是经济增长点,也是国防实力增长点——

军民融合不断向新领域拓展

去年秋天,一场夜间对抗演练刚刚打响,导演部就作出判定:蓝方穿插分队被红方发现,并遭远程精确火力打击。

对于这个结果,蓝方指挥员有点“忿忿不平”:“红方怎么可能发现我们?”他心里清楚,当时蓝方人员距红方侦察力量的直线距离,是现有夜视器材观察识别最远距离的两倍多。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红方在演习前,引进了地方某公司刚刚研制的一种新型热像仪,使其夜间识别距离提高了几倍。

一场本来势均力敌的对抗,由于新技术的引入,造成了夜间战场的单向透明,左右了整场演练的胜负。

这场演练很快成为部队领导的热点话题。胜负并不重要,真正让大家感兴趣的是高新技术在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鲁豫两省区域内,从事高新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和服务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近千家,有海尔、新飞、安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具有很强的产业和技术优势。

高新技术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新兴行业不但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国防实力的新增长点。一场依托新兴产业,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领域的浪潮正在鲁豫两省掀起。

战区部队从未来作战需求着手,积极协调鲁豫两省建立制定推动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规划。记者翻阅山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看到,这份红头文件围绕全省各地产业发展特点,划片分区重点建设济南航空配套与维修、青岛大型船舶及通用航空制造等10个产业聚集区,以及卫星应用服务设备与授时服务系统研发制造产业园等20个军民结合产业园。

山东省一位领导告诉记者,目前这些产业园区已经定型并开始生产,航空航天装备等10大类军民结合型产品,进入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

既重规划,更重应用。在摸清两省技术底数基础上,他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地方企业把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记者参观山东、河南两省国防动员潜力展示,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引人瞩目,上百个种类产品可以服务于航空航天工程、大型舰艇、指挥自动化等领域。山东某企业研制的产品被辽宁舰采用,河南某企业的新技术被直接用于某新型战斗机。

据了解,他们还充分挖掘两省人才资源,结合部队需要,编实频谱管控、新装备维修、测绘支援等新型军民两用保障队伍,把新兴产业的人才纳入国防动员体系。

“军民融合向新兴产业的拓展,是部队战斗力提升的‘倍增器’。”一位领导告诉记者,随着“民参军”快速发展,未来一些民用新技术将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引擎,提高部队能打胜仗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