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正文

□高速公路上首次成功起降我军第三代战机 □进行功能改造的亚洲最大客滚船首航成功 □率先建立光电夜视等5类战区级动员中心

军民融合:鲁豫新探索告诉我们什么

——对济南战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魏国 李东星 王卫东 周远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11-05 08:27

新闻提示

习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时,把“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重要一节单独列出。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正成为时代潮流。

我军第三代战机成功在高速公路上起降、进行功能改造的亚洲最大客滚船首航成功、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交通战备训练基地、率先建立光电夜视等5类战区级动员中心……近年来,济南战区凝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共识,树牢“一盘棋”的建设理念,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深”字上下工夫,进一步健全体系、理顺机制、完善法规,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日,本报记者对他们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调查。

军地“一盘棋”,军民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规划“对表”解决战斗力建设难题

“路修得越来越好,部队出动咋越来越难?”

这句话,道出了战区部队过去遇到的一些尴尬:鲁豫两省交通基础设施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逐年递增,但有时候重型装备却上不了高速公路,部队机动仍存在困难。

原因何在?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不紧?

显然不是。鲁豫两省多年前就出台了高速公路修建必须给驻军预留出口等规定,各地也认真遵照执行。深入分析,症结在于军地缺少沟通,有的地区和部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但有时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标准。

某高速公路规划、建造时,专门给沿途驻军单位预留了紧急通道。可由于对部队装备缺乏了解,出口仅能通过一般车辆,重型装备和部分新装备在紧急时刻却无法快速通行。

如今,这样的难题不再困扰部队。去年,战区内的10多支部队接受突击拉动考核,每支参考部队都能从营区直接进火车站、上高速路,无一因道路问题而影响“拉得出”。

“军民融合发展,必须树立军地‘一盘棋’意识。”谈起这些变化,济南军区领导一语中的,“只有坚持军地一体,科学规划,完善法规制度,军民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他们与鲁豫两省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等40余部法规制度,明确要求各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军地各级建立了双向通报、联席会议、协调立项等制度,每年年初两省制定年度发展规划,都邀请部队领导参与,交通、规划等部门与部队相关部门定期通报重点项目进度情况,通过军地规划常态“对表”,实现了国防需求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对接。

2010年,渤海轮渡公司计划新建几艘3万多吨的客滚船。他们从山东省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过申请立项,在新船建造中贯彻国防需求,使客滚船可以装载部队多种重型装备和人员,大幅提高了战区海上投送能力。记者从济南军区联勤部了解到,通过实施军交运输“畅通工程”,鲁豫两省先后完成80多条国防公路建设,极大地增强了战区部队的机动能力。

军地规划“对表”,还有利于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记者调研发现,现在鲁豫两省在城市规划、经济开发等方面,都会征求当地驻军意见,有效解决了以往由于周边高楼林立、过度开发而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难题。去年,某市绘制新区开发“蓝图”,把部分军地争议土地纳入规划。省里知道该情况后,要求地方政府调整规划,并向济南军区通报了有关情况。

“‘对表’消除了误会,加深了感情,加强了共识,推动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某市一位领导说,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机制,军地领导一起研究规划,有利于相互加深理解,从而形成共谋强军兴军大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