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白族“金花”和“阿鹏”们打起欢快的霸王鞭,拨动悠扬的三弦,颂扬着大理市常驻应急民兵分队服务为民的赞歌。作为一支重要的应急民兵拳头力量,他们战胜了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的严峻考验,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自然灾害频发带来的理性思考——
常驻应急民兵分队应运而生
2008年春节,大理市人武部值班室接到报告:“苍山脚下感通寺一带山林因村民祭祀引发火灾,请求支援。”市人武部请示军分区后,立即组织就近的大理镇应急民兵准备赶赴事发现场,但是,接下来却发生令人尴尬的一幕。
原来,镇上的一些应急民兵因为居住分散不能及时集结收拢,2小时后才赶到现场,又由于山陡路滑风大、缺乏专业扑火经验和装备器材,延误了火情。
如何解决应急民兵难应急的问题?大理市人武部党委被形势所“逼”,迅速制订了建一支“常态化应急民兵分队”的方案,得到大理军分区党委和大理市政府的赞同和支持。
2008年5月1日,一支60人的常驻应急民兵分队就这样组建了。分队主要由退伍军人、预征青年对象组成,由大理市政府提供各类专业抢险物资器材,每年划拨45万元财政预算作为分队经费保障、每月为民兵发放基本工资;由军分区选派得力干部担负驻队训练管理指挥,统一教育、训练和管理,形成了“政府提供经费、分区管理训练、队伍共同使用”的融合式建队模式。从此以后,在应急抢险、森林灭火、维稳处突等救灾一线随处可见常驻应急民兵迅捷机动的矫健身影,一扫昔日拖沓散慢的“尴尬”。
2010年3月,常驻应急民兵分队从60人扩编至120人,增配消防车、运兵车等10余辆,各类应急救灾器材装备150余套,使常驻应急民兵分队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得到增强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