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对父子,都曾当过兵,退伍后又同在武装战线工作,他们就是山西省长子县人武部赫赫有名的“父子兵”。
父亲叫杨岩东,今年52岁,1982年的老兵。老杨当兵的初衷很朴实,就是“一颗红星、两面红旗”,他告诉记者,当年穿军装,戴红花,全村的父老乡亲敲锣打鼓,一直把自己送到乡政府,那感觉可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我骄傲。
到部队后,老杨不怕苦不怕累,凭着一副好身板,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短短两年的时间里,老杨作为全团唯一一名新兵参加过师教导队集训、当过新兵代理排长、从手榴弹失手爆炸现场救过战友,可以说,他的履历里写满了荣誉和精彩。
1985年,老杨调到了长治军分区警通排,第二年又来到了长子县人武部。不久,人武部划归地方,老杨和战友们就地转业,成了人武部的一名职工。此后,老杨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是长子县人武部的“老黄牛”。他当过通讯员、开过车、看守了20年的武器仓库,没出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对记者说,刚脱下军装时,心里有些失落,但能在人武部工作,也可以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而且,在这近30年间,老杨见证了人武部从平房到楼房、从一部电话到光纤入户、从多年落后到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发展与变化,作为人武部的“老人”,老杨倍感自豪。
老杨的儿子叫杨琳,继承了父亲的古道热肠,打小就爱做好事、爱帮助人。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因为救助一名因发病晕倒在路边的群众,被长子县评为“见义勇为少先队员”。
在老杨的教诲和环境的熏陶下,2005年,18岁的杨琳选择了从军之路。小杨说:“我生在新时代,长在蜜罐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缺乏的就是吃苦精神和战斗意志,我要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把自己炼成一块好钢。”送兵的时候,锣鼓队换成了军乐团,长子县县长、书记将新兵送到火车站。身披大红花的小杨心中的自豪与激动与父亲当年不相上下。在部队锻炼了两年,小杨的履历里同样装满荣誉:新训内务标兵、师通信比武第二名……
2010年,长子县人武部从全县公开招聘职工的消息一传出,本在县交警队工作的杨琳放弃了转正的机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说自己骨子里还是一名军人,到人武部工作虽不能再穿军装,但他崇尚这样的氛围,能继续圆他的报国志。随后,小杨过五关斩六将,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了父亲的同事和战友。就这样,一个人武部,一对父子兵,携手在武装战线上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