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窗外淅沥的雨声仿佛回应着屋内键盘敲击的节奏,医生办公室里,年近古稀的西部战区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权毅正在整理着白天的病例。桌面台灯将他的身影投在满墙的锦旗上,一行行饱含真挚的赞扬,背后藏着一个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故事。
在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交界的医学星图上,权毅像一盏长明灯火,他用柳叶刀作笔,以仁心为墨,在无影灯下书写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医者长卷。
仁心化疾 妙手塑新生
十年退而不休的坚守里,权毅仍埋头耕耘:主刀和参与手术保持每年100余台,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骨科医生,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70余篇,获全军及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0项,获四川省康复医学会杰出贡献奖、四川省生命使者、四川省十大人气名医等表彰。
退休后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韦世铭 摄
从医半个世纪,权毅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患者以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几年前的一个深秋,28岁的扎西平措(化名)拖着变形的膝关节来到医院。
眼前的青年憨厚少语,描述症状时也是支支吾吾。原来,因语言藩篱与生活拮据,这个藏族青年在多家医院前徘徊,直到遇见权毅。权毅决定为眼前的青年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权毅用他那双皱纹交织的手,在CT影像上为这个藏族青年划出希望的轨迹。术前,他为患者进行了各项检查,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他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地为患者完成了关节置换。术后,考虑到患者语言不通,他亲自示范指导康复训练,从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到康复的节奏,当看着这个年轻的藏族小伙重新迈出生活的步伐时,权毅内心倍感欣慰。
杏林春雨 匠心传薪火
担任医院骨科主任的那些年里,权毅坚持倡导“取人之长,容人之过,导人之误,成人之美”的科室风气,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创新,指导年轻医生手术时严厉又耐心,尽己所能给年轻人提供成长成才的平台。
权毅在教学中悉心指导。韦世铭 摄
在他的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复杂的病例分析变得条理清晰。有学生说:“权主任的课是一场“大咖”级别的手术直播,让人不想错过一丝一毫。”
他不仅教会学生们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医德医风和临床思维能力。“医道如琢玉,差之毫厘便是云泥之别。”领着青年医生查房时,权毅总会殷殷嘱托。数十年来,他带出的学生多已成为骨科领域的专家,在雪域高原和巴山蜀水的各个基层医院,继续传承着他的医术和医德,为更多的军地患者服务。
悬壶济世 仁术暖人间
权毅查房时有个特别习惯——必用手背试温床头柜上的水杯。“镇痛药会让人对水温迟钝”,他说。权毅的耐心和细心,浸润在他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中。每次查房,他总是俯身与患者平视交流,认真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查看伤口愈合情况,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用温和的话语安抚患者的情绪。正是这份负责,让他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和信任。办公室墙上的那一面面锦旗,饱含着患者及其家属那一声声说不完的感谢。
如今,每周一和周三的上午,权毅仍会准时出现在骨科门诊,无数个结束工作的夜晚,他坚持研读国际期刊,始终关注着骨科领域的最新医学技术。“只要还能握稳手术刀,就要为生命站岗。”权毅说。
权毅在查房时为患者进行检查。韦世铭 摄
从青丝到白发,从柳叶刀到育人梯,权毅躬身实践诠释着大医精诚的真谛。2023年,他被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授予杰出贡献专家称号。虽已满头银发,但初心未改,当那袭白衣掠过病房时,总带起一阵奋进的风——那是一位医者用生命长度丈量职业厚度的永恒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