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苦凭谁喻,悠悠行路心。在32677部队某运输营,有这样一支光荣的连队,1987年被授予“文明行车模范连”荣誉称号,建连至今累计安全行车4000余万公里,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2次,5次被评为“全军红旗车分队标兵单位”,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四铁先进单位”。追踪八连荣誉背后的牺牲奉献、转型思考和奋发有为,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甘苦观”。
个人吃“苦头”,集体才能尝“甜头”
仲夏时节,鸭绿江畔某驻训场,接连几天阴雨过后,清早初晴,阳光穿过层层薄雾,洒在早已开始忙碌的几名八连官兵身上。
“整天和油泥做伴,苦吗?”休息时,记者忍不住向三级军士长覃大双提问。
“修理工从不把吃苦受罪看在眼里,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能是保证军车安全上路,不把问题带到战场上!”说到后半句,覃大双脸上的笑意退去,语气也愈加坚定。
“吃点苦没什么,连队的荣誉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淀的。”默默听了许久,下士岳兴宇深有感触地说。去年,岳兴宇的师傅于钢即将退伍,本该留在驻地医院手术,但想到连队面对的是第一次在戈壁“无人区”保障,作为技术骨干的他坚持随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连队托底,那一阵,他每天靠止疼药支撑,一场演训下来,瘦了二十多斤。坐在副驾的岳兴宇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从训练场地到保障一线,牺牲奉献、笑对甘苦就是八连官兵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安全底线的出彩闪光。
眼下吃“苦头”,未来才能尝“甜头”
多年来,接续传承奋斗精神,争当奋斗不息、甘于奉献的新时代追梦人,早已化作八连官兵的行动自觉。2020年,连队改编为重装运输连,八连官兵又品尝了一番新的“苦与甜”。
“我的技术都是用炊事挂车练出来的。”已经开了三年多重装车的二级上士赵亮,回想起新装备刚刚配发时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首批重装车入营那天,全连官兵列队车旁,看着这台车长20多米的大家伙,大家一时都不知道如何驾驭它完成5个月后的保障任务。
“眼下吃‘苦头’,未来才能尝‘甜头’”,任务迫在眉睫,必须拿下这片新‘阵地’。八连党支部迅速达成共识,连队干部全天钉在训练场,叫响“第一责任人,我在阵地在”的口号。
那一阵,没教案就攻关编写,车辆配发少,就用外形相似的炊事挂车练习。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通过全连官兵的不懈努力,距离装备配发不到5个月,连队就出动20多辆重装车,出色完成了跨区演练保障任务。
转型吃“苦头”,战场才能尝“甜头”
党支部和官兵的咬牙坚持,让八连在成功转型中尝到“甜头”,但不久之后的失利,才真正鞭策着他们在打赢之路拿出更多的清醒和定力。
那次演练中,从来按部就班执行运输任务的八连,被一系列突发情况“乱了阵脚”,迟滞了队形调整进度……蓝军抓住这个空当,迅速实施打击,运输队遭到“重创”。
“在爬坡闯关中纠偏正向,是党支部的担当。”演练失利后,连队党支部在复盘检讨会上做了深刻剖析和反思:安全行车是优良传统,但过度拔高的安全标准,只会让我们的胜战观念更加滞后。
那次演练后,他们更加积极的引导官兵辨证看待保安全与保打赢,鼓励干部骨干对标新大纲要求、严卡实战标尺,对标实战强化训练。
“官兵集智制作抗疲劳百宝箱”“技术骨干研发车辆自救器材”“分队比拼中推敲实战背景下车库式伪装法”……从那以后,向战发力的奋斗故事在八连越来越多。“保障打赢的道路上,一切都是未知的。”这是新时期八连官兵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学习丹东好八连,争当过硬汽车兵。学的是他们这个自身硬、扎的稳、靠得住的集体。”最近的奋斗强军访谈式教育课上,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言简意赅的说,八连不仅为基层连队转型发力提供了生动案例,更勾勒出当代汽车兵在千里运输线上接续传承的奋斗群像。
(摄影:李世宇、乔明鉴、王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