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斗力服务,一切探索都是值得的”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郭 靖
新闻回顾
过去,部队伤病员住院治疗需要照料时,大多由部队派人陪护,不仅给部队和医院管理带来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正常工作训练。针对这一情况,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探索试行“部队不派陪,院方统一管”新模式,由医院负责对住院治疗的部队伤病员全程陪护。今年3月16日,基层传真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后来,我们了解到,全军试行这种新模式的医院还有另外4家。目前试点工作进展如何?部队官兵有何评价?对高质量做好为兵为战服务保障有哪些启示?请跟随解放军报记者回访的脚步,去一探究竟。
隆冬的海南,气候依然十分温暖。
走进联勤保障部队第928医院普通外科军人病房,记者看到主治医师正在耐心解答患者小张提出的疑问。在一旁查房的汪护士长介绍,“部队不派陪,院方统一管”新模式试行以来,医院按照“全时段服务、全过程督导、全链路规范、全方位保障”原则,统筹医院、家属、病友、第三方陪护四方力量,构建标准明确、责任明晰、服务规范的管理模式,围绕伤病员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求,提供了全方位照护服务。前段时间,医院专门组织的调查显示,部队住院伤病员普遍满意。
“部队省心、医院尽心、病员安心、家人放心”,是试行新模式期望达到的目标。回访中,记者发现,为实现这一目标,试点医院各有高招。
记者到达第910医院时,正逢医院一名领导带队在骨科军人病房查房。他告诉记者,在上级指导下,医院探索推开责任护士陪护、病区战友互助陪护和专业护工陪护3种陪护模式,由主治医师根据伤病员身体康复状况作出实时调整。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鼓励亲属来院探望,让伤病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第910医院陪护人员陪同部队住院伤病员前往CT室。陈斌贵摄
“病区战友互助陪护能否满足伤病员需求?”在滴水成冰的北国,第966医院试行与第910医院相似的陪护模式,面对记者的疑问,该院护理部宋主任给出回答:“这3种陪护模式不是严格分开的,更多时候是在交叉进行。”据她介绍,为调动住院官兵参与互助式陪护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陪护质量,医院不仅对参与互助陪护的伤病员进行评估遴选,还给表现突出的伤病员所在单位寄送表扬信。新模式试行期间,得到了体系部队和伤病员的好评。
在与宋主任交谈时,记者了解到,地处西北的第940医院,在聘请专业护工陪护方面做得不错,于是拨通了医院领导的电话。“为了保证陪护质量,让住院官兵有更加舒适的诊疗康复体验,我们专门引入第三方专业陪护机构,遴选专业过硬、诚实可靠的专业护工进行全天候陪护,而不是随便从劳务市场上招聘几个人。”这位领导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创新建立了机关职能科室、病区护士长、陪护机构项目负责人三级监管制度,加强对陪护机构和陪护人员的监督考核,确保不出问题。
结束对试点医院的采访,记者转向这些医院对口保障的体系部队,听听官兵们怎么说。
临近年底,陆军某旅正忙着复训补训。一名旅领导告诉记者,相比往年,参加此次复训补训的人员更加齐整。虽然全旅还有几个伤病员在住院治疗,但不用专门派人陪护,这样投入训练的官兵就多了。
记者了解到,一个月前,第928医院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体系部队意见,对新模式试行情况进行测评。会上,这名旅领导作了发言,肯定了医院的做法,同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从四季如春的海南到雪花纷飞的北方,记者走访多个医院和部队,切实感受到新模式带来的综合效应,“部队省心、医院尽心、病员安心、家人放心”的目标正在变为现实。
令人欣喜的是,在此过程中,并不在试点范围的第908医院受到启发,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学习借鉴试点医院的做法,积极改进为兵服务方式,最大限度为部队解压解难。“为兵服务,就是为战斗力服务,必须主动作为、大胆探索。”该医院领导说。
既然是试点,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矛盾问题。采访中,有的医院领导告诉记者,个别部队领导尽管赞同新的模式,但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仍想自己派人陪护;有的一线带兵人反映,部队派人陪护有缺点也有好处,起码与部队联系对接比较方便,该组织的学习教育不会落下。而作为医院一方,也有不小的难处,有的医院缺少资金支持,有的监管压力增大……
为兵服务永无止境,工作创新未有竟时。回访归来,记者与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部门进行了沟通,这才知道他们早就掌握了有关情况,正在研究改进措施。一位负责人表示:“尽管试点工作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只要能为战斗力服务,一切探索都是值得的。”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类似试点工作推开、更多的惠军利兵政策出台。
回访手记
群策群力做好改革制度落实的“下篇文章”
■徐 雯
“部队不派陪,院方统一管。”最开始听到这条新闻线索时,编者就被深深吸引,其饱含的为兵为战服务意识,堪比那句“你们只管冲锋陷阵,我们保你后顾无忧”,让人闻之热血沸腾。
这一年,军队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惠军利兵政策,基层官兵好评如潮、反响强烈,本版也作了一些跟进报道。总的感到,随着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法规制度日益完善,广大官兵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凝聚起精武强能、岗位建功、奋斗强军的磅礴力量。
同时,不得不承认,在基层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制度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单位对政策规定理解把握不准确,有的因为各种“顾虑”落实不到位,有的设置“程序之外的程序”,拖慢执行效率,等等。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基层单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行的法规制度中暂时找不到明确的解决依据。
8月17日,本版刊发了一篇报道《双军士夫妻:如何安“家”》,讲的是在《军队人员婚姻管理若干规定》《军士暂行条例》等施行后,同一个单位的双军士结婚现象增多,他们的住房问题要不要解决、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稿件见报后,基层官兵反响热烈,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不少好思路好办法。
任何政策规定,在其正式出台之前,都会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尽管如此,由于部队实践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某项政策规定存在“考虑不周、覆盖不到”的地方也情有可原。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政策制度框架内,在不违反大的原则前提下,进行探索试验。凡事“按规定办”没有错,但没有规定也不能不办。改革本身就是有破有立的过程,群策群力、集智创新,做好政策制度落实的“下篇文章”至关重要。
就像联勤保障部队开展的这次试点,既放手让任务医院大胆探索、各出高招,又实时跟踪试点反馈,密切关注各方反映,善听“八面来风”。且不论最后结果如何,这种求实务实的态度就值得点赞。
有人说,政策制度落实得好不好、受不受到拥护,全挂在基层官兵的脸上。从这一年我们刊发的报道可以看出,在末端落实问效方面,个别单位还有不小的改进提升空间。
以新修订的《军人休假工作暂行规定》为例,这一规定对休假计划安排、审批管理、监督问责等进行了细化,为各部队依法落实福利待遇政策、维护官兵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实际工作中,在一些单位仍存在难休假、假休假、带工作休假等现象。究其原因,有的官兵反映,机关一边要求达到规定的休假率、休满假率,一边要求把工作任务完成好,而对某些同志因工作原因无法脱身离岗不闻不问,更没有对策,致使政策落实打了折扣。
此外,一项新的政策制度出台后,不能简单印发给基层部队了事。毕竟,这些政策制度专业性强,单靠官兵自己学习琢磨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一定要做好宣讲解释工作,逐项逐款吃透精神,做好答疑解惑,决不能满足于“会开了”“文件发了”“任务部署了”,更不能将基层官兵的政策咨询视为“找事情”“添麻烦”。
须知,政策制度落实是一个“全链条”。无论是“最先一公里”“中间一公里”,还是“最后一公里”,都不能有“梗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政策红利”就得不到充分、完全、彻底地释放。
回到本期回访的话题,虽然“部队不派陪,院方统一管”新模式试点还有不够完善之处,还需要一些配套政策,但为兵为战的初衷令人称道。我们常说“让官兵有更多时间投入练兵备战”,强调“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那就应当用好用足各种激励政策,把官兵们的热情动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汇聚成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磅礴力量。
挥别2023,拥抱2024。新年要有新气象,愿全军战友抖擞精神,在天南地北的火热军营里,迎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