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咱们深深的牵挂”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覃丽萍 苏兴圣 特约记者 张少波
输血·造血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绝不是简单地看病送药
2021年门诊量9千余人次,2022年门诊量1.1万余人次,2023年截至11月底门诊量1.3万余人次,每年增幅均在20%以上……这是来自湖北省黄冈市优抚医院的数据。
数据的背后,是这家医院技术水平、接诊能力、服务标准等全方位的提升。
在这家地方医院领导眼中,如此鲜明的变化,得益于中部战区总医院医疗帮扶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帮扶,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重要举措。”这组数据,在中部战区总医院领导看来,是成绩,更是鞭策。
2021年11月,中部战区总医院与湖北省6家优抚医院签订协议,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该医院领导介绍,医院党委学习上级关于医疗帮扶的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到,医疗帮扶是一件加强军队协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大事,军队医院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然而,帮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他们按照以往的帮扶经验,把主要精力放在送医送药上,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深入调研发现,基层医院基础建设薄弱且情况各不相同,过去“大水漫灌”的帮扶模式不适合当下情况。
以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为例,这家医院地处偏远地区,他们最初认为,医疗器械供应是帮扶重点。在调研中他们发现,该医院长年作为“帮扶对象”,缺少的并非先进设备而是技术与人才,正如该医院领导所说:“各级为我们配发新设备不少,但我们没能力操作和使用。”
工作“沉”下去,思路“浮”上来。中部战区总医院确立了“一院一策”的帮扶思路,为每个帮扶对象建立信息档案、列出问题清单、打造个性化建设方案,重点培养一批新型技术人才。
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帮扶档案”,不仅详细记录了帮扶对象的“现状情况”“面临困难”等信息,还登记了帮扶计划、落实情况、成效评估等内容。
比如,他们调研发现,在武汉市优抚医院,过去收治对象多以老年病患者为主,尤其是肾脏病患者较多,随即将“建立血液净化科”作为帮扶工作重点;针对黄冈市优抚医院的专科优势,他们与这家医院一起研究制订“三级专科评审计划”,走出了“大专科、小综合”发展路子。
考虑到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距离武汉较远,他们采取定期巡诊和“专家组团驻点”的帮扶方式,与当地医务工作者结成“师徒对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绝不是简单地看病送药。”中部战区总医院领导认为,医疗帮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但要“输血”,更要提高“造血”能力。人才和技术是医院发展的两大支撑点,也是他们开展帮扶工作的重点。
他们把“造血”贯穿于帮扶全过程,逐一确定技术项目、逐个项目选定培养对象、逐个对象量身订制培养计划,为帮扶医院培养一批急需人才。近日,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医疗专家的指导下,由黄冈市优抚医院和武汉市优抚医院青年人才参与的科研课题列入该医院“育英计划”项目,得到相应的经费支持。
针对帮扶对象人才缺乏、技术薄弱的现状,他们开展联合会诊、教学查房和病例研讨活动,接收进修生58人,举办业务讲座193次,培训人员近万人次,帮助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04项,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和诊疗科研水平。
帮扶,不能止步于医疗领域。针对帮扶医院医护人员思想工作展开实际,中部战区总医院采取“党委帮支部、支部帮小组”方式开展党建联建,遴选优秀党务工作者到帮扶医院任“编外支部委员”。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提高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是该医院政治工作部于副主任的切身感受。
大半年时间,于副主任参与帮扶医院党支部各项工作,着眼保障任务、人才结构、学科建设等方面展开研讨,构建“医疗联合、科室联建、技术联帮”为主题的建设体系,有效助推医疗帮扶深度开展。
中部战区总医院帮扶医疗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谭志正、苗长昊摄
脚步·初心
情有多真,帮扶就会有多深入,成效就会有多明显
“感谢亲人解放军,为我们送来了健康和温暖。”跟随中部战区总医院医疗服务队走进湖北省黄冈市基层社区,这是群众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天巡诊结束,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宋奠东,拉着医疗队专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在这位老兵眼中,为他悉心诊疗的人民军医,比亲人还要亲。
临别前,宋奠东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这一刻,该医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杨主任满身疲惫一扫而光。从老兵的目光中,杨主任已然读懂了巡诊的意义。
湖北黄冈,曾是地处大别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当年,老区人民群众无私支援革命事业,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佳话。
“走进老区开展巡诊,是真情回报老区群众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多次随队巡诊,杨主任时常为群众眼神中透出的那份信任而感动。
“情有多真,帮扶就会有多深入,成效就会有多明显。”为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革命老区,该医院专家医疗队定期开展“服务老区健康行”活动,为革命老区群众义诊,上门为老红军、老八路义诊。
退伍老兵方忠诚长期饱受冠心病困扰,还要照顾脑瘫的儿子。一次巡诊途中,医疗队得知老人的病情后,立即派专家到老人家中诊疗,采取“挂钩帮诊”方式,指定医生定期上门问诊。
派出一支队伍,服务一方群众。他们积极帮带当地医护人员,传授先进医学理念和诊疗技术;通过举办健康讲座,为老区人民普及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
优抚医院是国家为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他们抽组多科室骨干,联合优抚医院打造“红色关怀”特色疗养项目,先后选派专家48批136人次,巡诊3174人次,提升了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
杏花村社区曾是贫困村,调整为城乡社区后,卫生室建设并未跟上。该社区常住人口不多,却有近20名退役军人,看病取药较为不便。他们在深入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完善设施设备,搭建远程会诊系统,为退役军人构建“优抚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立体医疗网格。
今年10月,该社区卫生室挂牌,前来就诊的一位老兵感慨地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感谢党、感谢部队……”
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到基层巡诊,一位军医为战士诊疗。谭志正、苗长昊摄
职责·守护
把服务战斗力融入帮扶工作,不断扩大为军服务半径
年终岁尾,一场卫勤训练在雪域高原展开。
面对多种复杂伤情,军地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准确快速施救、转运伤员。
高效的救治能力,来自保障链路的畅通。中部战区总医院领导介绍,他们选派医疗专家驻点帮扶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既是做好偏远地区医疗帮扶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为兵服务的使命要求。
已是第二次申请来到高原的主治医师叶明坦言:“高原官兵需要‘营门口的医生’,我们的目的,就是更精准有效地守护军人健康。”
去年7月,一名战士突发心脏病,危在旦夕,被紧急送往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正在驻点帮扶的叶明迅速展开急救,判明情况后,他立即协调为其快速转诊。
时间就是生命。叶明在战友的协助下边急救、边转运,在海拔3900多米的高原上奔波2个多小时,最终将这名战士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帮扶也是一种守护。“官兵在健康方面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医院建设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考虑到高原官兵转诊行程远,该医院帮助隆子县人民医院对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进行改造,为驻地官兵提供多维的健康守护。
西藏地区小散远单位多、医疗保障条件有限,官兵看病难问题突出。“小病拖、大病扛”,曾是不少高原官兵的无奈选择。
带着军医的使命感,中部战区总医院驻点医疗帮扶队调整传统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阵地拓展至基层营区,将优质服务送到一线。
“在祖国的边防线,更能体现一名军医的价值。那里,有咱们深深的牵挂。”该医院副主任医师邓蔚,多次申请到高原巡诊,长期坚守高原帮扶点。在驻点的日子里,邓蔚和医疗队战友走遍了周边部队、边防哨所近30个点位,行程近千公里。
“为官兵生命健康护航,为战斗力建设助力。”中部战区总医院领导说,他们瞄准新时代卫勤保障需求,坚持把服务战斗力融入帮扶工作,不断扩大为军服务半径。
联勤保障部队某医院技术力量薄弱,一直未开设儿科。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驻点专家的帮扶下,目前这家医院的儿科建设已初具规模,开始接诊。
考虑到优抚医院的相关职能,他们积极探索国防卫生动员、战时床位扩容等课题研究,努力提升基础建设水平,完善人才技术输出。
“作为军队医院,就是要大力践行‘姓军为兵、姓军为战’的宗旨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做到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打赢。”中部战区总医院领导说,这条路,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中部战区总医院帮扶的湖北省某医院重症监护室。谭志正、苗长昊摄
锐视点
帮扶,贵在真难在实
■杨秀伦
医疗帮扶,不是一个新话题。不论是支援疫情防控、助力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还是治病救人、健康保健等医疗服务,军队医院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勇挑重担、冲在一线,践行着人民军医为人民的光荣使命。
军队医院不但要有效履行我军的使命任务,还要致力于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要不断拓展丰富医疗帮扶工作内涵外延,最大限度地把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更多地方,让更多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帮扶,贵在真难在实,关键是对群众有真情。只有对群众怀揣真感情,才能做到主动而不是被动、深入而不是漂浮、持久而不是短暂地走到群众中,才能把医疗帮扶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是军队医院职责所系。各级要着眼新时代使命任务要求,依托联勤卫勤通用医疗资源优势,推进各类医院建设协调发展,最大程度释放医疗服务保障效能。
军民同心,无往不胜。医疗卫生战线具有军地通用性,必须找准自身所能与时代所需的契合点,加强跨军地综合治理,实现军地力量的平战结合和综合运用。
帮扶,是人民军医的责任。各级军队医院要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突击队、战斗队作用,既要有送医送药等应急之举,又要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和部队所能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军队医疗帮扶
一家军队医院的“帮扶路线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少波
赴基层诊疗。
“湖北武汉、山西太原、西藏隆子……”中部战区总医院卫勤部梁副部长办公桌上,一张地图在眼前铺展开来。地图上的医院驻地“武汉”,被标注为醒目的红圈。以这个红圈为中心,一张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网格,在这张地图上清晰呈现。
梁副部长告诉记者,这是医院各级用心编织的“帮扶网格”,这张大网连接的每一个圆圈都象征着一个“阵地”,是过去几年他们帮扶过的医院;或长或短的“网线”,则勾勒出医院专家用脚步丈量的“使命之旅”。
“这,也是我的‘作战地图’。”梁副部长的另一个身份是该医院医疗帮扶办公室主任,在他看来,医疗帮扶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去年3月,面对上级赋予的多项帮扶任务,医院党委专门成立医疗帮扶办公室。
梁副部长清楚记得,上任伊始,他和医院领导及医疗专家组来到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一年多时间里,他先后5次往返西藏组织协调工作。
梁副部长指着地图上的红圈向记者介绍:结对帮扶湖北省荣军医院、武汉优抚医院等湖北省内6家优抚医院,对口帮扶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总共帮扶9家军地医院,不同医院帮扶模式也不尽相同。
“每家医院的基本情况如何、存在怎样的发展困境,如何确立帮扶模式,帮扶重点是什么……”随着梁副部长的介绍,一个清晰的“帮扶路线图”呈现在记者眼前。
地图旁边的墙上,还张贴着一张附表——“帮扶工作计划表”。在一米见方的表格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他们每个月针对不同医院的具体帮扶措施。
记者注意到,在地图上距离武汉最远的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仅今年12月就要开展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科等5个科室的驻点帮扶以及驻地部队巡诊等工作。
随着路线图不断延伸,“人民军医为人民”的使命之旅被清晰勾勒出来。从西部边陲到中原腹地,再到辐射周边革命老区,中部战区总医院的军医们步履匆匆,践行着他们作为人民军医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