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型作战力量唱主角当主力
——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④
■刘天明
新型作战力量装备技术新、运用领域新、作战方式新,是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领头雁”和“加速器”。今年3月,习主席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作为国家战略能力的前瞻力量、未来作战的尖兵利刃和生成新质战斗力的强力引擎,新型作战力量正成为打破战场力量均势、推动制胜权重演变、加速战争形态升级的关键因素,赋予大国战略竞争和战场制胜的新优势新能力。当前,军事强国都在加紧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预示着未来战争必将是以新型作战力量和传统作战力量高度融合的混合对抗。近年来,随着我军防空反导、特种作战、信息对抗、水下攻防等新型作战力量的不断建设发展,很多指挥员积极转变观念,大胆主动使用,使新型作战力量逐步实现由“助战”向“主战”、“配角”向“主角”转变,部队战斗力随着新型作战力量的大批量投入、高频率使用而进一步跃升。
然而,平时演训中,仍有个别指挥员对新型作战力量重视不够、研究不深、使用不当。有的用新型作战力量“撑门面”,只图热闹,不问实效;有的把他们当“万金油”,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有的总是把新型作战力量当作“配属部队、支援兵种、保障力量”,没能充分释放新型作战力量的效能。这些现象不克服,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新型作战力量的拳头作用。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让新型作战力量战时唱主角当主力,平时必须以科学思维、体系观念引领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这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型作战力量得到明显加强。但必须看到,作战力量的“新型”是一个不断更迭的动态概念,这就要求必须秉持前瞻布势思维、系统工程思维、关键节点思维和联合开放思维,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和国家利益拓展需要,科学预见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新结构、新路径、新能力,着力形成有利态势,持续抢占军事斗争制高点。
“决胜于未战,决胜于人才。”新型作战力量具有新、特、精、强的特点,要求在培养人才上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比如,由于很多新型作战力量是全新领域,根本没有师傅,那么“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就行不通了,就需要依托试验训练机构和装备研制单位跟研、跟试、跟训,依托部队试用、验证、优化。再如,大多信息化装备很昂贵,采用机械化时代“消耗摩托小时”的培养路子,很难提高人才培养效费比,就必须采用模拟训练、兵棋推演等方式培养人才。严格落实《关于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建设的若干措施》,注重引进大数据模型、智能化技术,注重从作战实验室、网络空间靶场中孵化人才,从仿真训练、虚拟对抗中锤炼人才,必将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更好服务战斗力建设需要。
“欲得强兵,必须坚甲利器,实选实练。”不训练,作战力量再“新型”也没有力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军组建不久的地空导弹部队,之所以能够首创击落敌高空侦察机的战绩,与遵循新装备技术机理、扎实训练有直接关系。新型作战力量入列,其更大的使用价值、更强大的作战效能,需要通过实战化对抗演练来发现、挖掘和提升。言武备者,练为最要。练之要者,在于创新。只有创新“边研-边建-边训”的超前训练模式、“实验-训练-作战”的衔接组训方式,从最复杂、最大强度的角度设计演练行动,探索摸清其最广的战场适用范围、最佳的编成聚力方式、最大的对抗能力效应,才能将新型作战力量锤炼为制胜未来的精兵劲旅。
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新型作战力量有着独特的制胜机理、崭新的作战方式、超常的作战效能,一经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就能产生倍增效应。结构力决定战斗力。只有坚持做到作战编组形式由按军种职能编组向按作战功能融合转变,作战体系由单元功能融合向要素能量聚合转变,在联合作战行动中把新型作战力量作为聚合整体战斗力的新基准、担当使命任务的新主角,把新型作战力量上升到主战主用、奇兵制胜的高度来对待,才能拓展联合作战力量的“增长极”、打造联合作战能力的“倍增器”,从而确保在未来战场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作者单位:海军参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