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牛 昊 马建光
●习主席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主席指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时代价值与实践伟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正在重塑。一方面,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技术汇聚融合和创新的复杂度越来越高,重大技术突破越来越离不开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科技革命引发产业变革,加速产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转型进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蓬勃兴起。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必须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将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面向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引领力,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科技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紧张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芯片制造到高端装备、从基础软件到核心元器件,一些关键核心领域面临“卡脖子”问题,直接威胁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与经济发展主动权。习主席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面对大国博弈与技术封锁,新型举国体制展现出强大的战略韧性和优势,其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跨越“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突破“卡脖子”难题、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局,推动我国部分科技领域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等重大工程以及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验证了这一体制在应对复杂挑战、实现跨越发展、形成竞争优势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必须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部署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各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各方面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激发多元创新主体活力、凝聚科技突破强大合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统筹各类科创平台建设,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需求明确、目标清晰、竞争激烈的重大科技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布局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