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赵师豪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习主席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新征程上,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应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号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提倡“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坚持“要勤俭办一切事情”。实践表明,艰苦奋斗、勤俭建军,蕴藏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屡克强敌的制胜密码,是我军官兵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进入新时代,国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部队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秀传统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力整治奢靡之风,多数领域的浪费现象明显减少,但仍存在一些奢侈浪费现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不能把勤俭节约看作小节、把奢靡浪费看作小事,事实上它们是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关乎国家兴衰成败、涉及军队战斗力建设的重大问题。刘少奇同志在谈到节约时曾说:“不要以为这是‘小气’,这是国家兴旺之气。”
勤俭节约,要坚持花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强化问责问效,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财力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坚持严格问效问责,就是要倒逼标准制度、预算管理、审批制度和决策机制等贯彻落实和改革创新,紧盯备战打仗急需、能力短板弱项、重大关键项目等方面科学配置资源、精细搞好规划、严格预算执行、强化过程管控,确保“钱袋子”更好服务“枪杆子”。
勤俭节约,关键要夯实制度保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铺张浪费现象屡见不鲜,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规章制度不完善,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把勤俭节约落到实处的强制手段。要严格制度执行,以制度机制实现有效监督、确保作风建设持续有力。只有坚决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使反浪费成为硬约束。
勤俭节约,重在行动,难在坚持。人民军队要走在前列,既要在思想认识上深化,又要在行为习惯中养成;既要在工作生活中倡导勤俭作风,遏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应从节约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等身边小事做起,把减少办文、办公、办会成本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细枝末节上,将勤俭节约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